分享

厂甸的旧书摊--北平狂人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28

 春节逛厂甸是旧北京的一项风俗,从清代到民国盛行不衰。清道光杨静亭的《都门杂咏》里说:“新开厂甸值新春,玩好图书百货陈。裘马翩翩贵公子,往来多是读书人。”我到北京四十余年,只赶上六十年代初的新正逛过一回厂甸。那也是停办多年后有意恢复的。只见有卖纸糊风车、冰糖葫芦及各种百货的,却不见旧书和古玩。时代究竟变了。
  鲁迅先生逛过厂甸。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朱自清、吴晗等更是常客。1934 年周作人写过一篇散文《厂甸》,形容南新华街“东西路旁皆书摊,西边土地祠中亦书摊而较整齐,东边为海王村……自琉璃厂中间往南一段则古玩摊咸在焉,厂东门内有火神庙,为高级古玩摊书摊所荟萃。”这一年的新正十五天内,周作人一共去了四趟,还说与刘半农、钱玄同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也许他们每天都走一趟?刘半农标点,并请鲁迅作序的《何典》,朱自清介绍的清刻《伦敦竹枝词》,便都得自厂甸的冷摊。正因为书摊是有时间性的,摊主们不谋而合,没有摆大部头书的,自然形成了供货的特点和传统,所以周作人在1933 年1 月31 日给友人江绍原的信中说:“厂甸书摊颇多,不知去看了没有,大抵要找单本小册甚便耳。”单本小册找起来就要花费时间,然而可能发现奇书孤本,定价又便宜,这正是逛厂甸最吸引人的地方。厂甸的书摊不知嘉惠了多少读书人,又不知满足了几代爱书人的藏书爱好。
  我藏有1920年7月北京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出版的《通俗教育丛刊》第6 辑,线装石印一册,其中收有寿玺写的一篇《厂甸》。此人是鲁迅在教育部的同事,也是绍兴人,还是三味书屋老师寿镜吾的本家。这篇实录正可满足人们想了解二十年代鲁迅逛厂甸的现场环境,当时寿玺在教育部还创作有寓言小说和科学小说,后来久居北京,不事创作,只写诗词,并成为燕市知名的治印人,即寿石工先生。
  在寿玺的笔下,当年厂甸的游人水泄不通。海王村内摆满了桌凳,落花生、瓜子皮扔满了土台子。卖茶人还吆喝着:“歇歇,喝碗茶。这儿有坐,高坐雅亮,得瞧!”瞧什么,还不是看人挤人。海王村正北是商品陈列所的楼,东西廊是古玩字画铺,今天的中国书店仍保持了原来的轮廓。作者如此活灵活现地描绘访书者:“这部《字触》仿佛在粤雅堂丛书内见过,版本还好,但是二十元太贵了,薄薄两本书,又不是孤本,这么大的价钱,还能够买么?这部《元四家诗》,确是汲古阁本,五十元还可买得。这首一页两方图章,恐怕有点疑问,前几天在朱方吴氏斋中,见他藏书内一部似乎不是这两方图章,我们还得考较考较……天要黑了,我们去吧。”读到这儿您也许会问:鲁迅先生会不会也挤在其中?
  日前偶见研究太平天国的老专家谢兴尧先生,他当年也是厂甸的常客,近来撰有回忆逛厂甸的一副对联:“搜求图籍春节难忘火神庙,结交书友日落犹恋海王村”。对于八十余高龄的老人来说,也是归梦难忘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