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65)

 爱雅阁 2018-01-28

 (八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宽趣尉出捕                   趣:通“促”,催促。

B.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      副:帮助。

C.土旷可益垦辟                   旷:空旷。

D.比三年                        比:连续。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②且相如素贱人

B.①何废郡之有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①乃按视图记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D.①以考课第一知唐州         ②既自以为心形役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赵尚宽重视发展农业的一组是(  

①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

②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③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⑤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⑥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州有畜蛊杀人的恶俗,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将其绳之以法,使得社会风气从根本上有了改观。

B.转运使利用权力之便,借卖盐之机,骗取百姓钱财,赵尚宽体恤民情,调拨公家的储蓄来应对,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C.赵尚宽在唐州任职时,有人主张将唐州郡格为“邑”,赵尚宽极力反对,一方面鼓励百姓垦荒,一方面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得以长足发展。

D.赵尚宽勤于农政,治民有方,获得了上下众口交誉,老百姓对他十分感激和爱戴,苏轼等人也作诗赞美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译文:                                

2)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译文:                                

3)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

译文:                                

                                                                      

参考答案

1C(旷,这里是荒芜的意思。)

2BB项都是助词,有提宾作用。A①将要;②况且。C①于是;②才。D①介词,凭;②介词,让。)

3D

4B(“骗取百姓钱财”在文本中缺乏依据。)

5.(1)盗贼认为我们不可能来,正当懈怠的时候,容易捉住他们。(2)县尉出发以后,(赵尚宽)又派遣巡逻的士兵跟随在县尉后面(接应),将盗贼全部抓获。

3)仁宗听说(他的政绩)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

(八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吕溱、蔡襄、吴奎、韩绛既出守,欧阳修、贾黯复求郡。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耳。”修、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知虔州。虔素难治,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宽为治。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除转运使,英宗谕曰:“赵为成都,中和之政也。”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

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嫁兄弟之女十数、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茕贫,盖不可胜数……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在虔与成都,尤为世所称道。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          引:退

.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          坐:犯罪

.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      刑:处罚、惩治

.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       治:研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抃御之严而不苛          去今之墓而葬焉

.蜀风为变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人不见其喜愠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赵抃敢于直言,看到朝廷贤能之士如欧阳修等人,都要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时,一针见血地(向皇上)进言,这是他们不会谄媚权贵,受排挤打压的结果。

.赵抃任地方官时,一向平和宽容,受到上下好评。但在出使蜀地期间,一反常态,力主使用严刑,这是他依据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选用的相应对策。

.赵抃“为政”很有建树:在益州,能做到以身作则,改变世风;在虔州,调动各县令积极性,让其自主治理,使得当地治安状况大为好转。

.赵抃为人长厚,操行高洁美好,帮助自家兄弟以及其他孤女人家,广施恩德于那些需要帮助的贫苦家庭,这类例子多得列举不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修、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⑵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

 

⑶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尤为世所称道。

        

参考答案

1、D治:置办      

2D(A:前一个“以”,顺承连词,来;后一个“以”,因为;B:前一个“而”,却,后一个“而”,顺承连词;C:前一个“为”,因为,后一个“为”,为了;D: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

3、B(“这是他依据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选用的相应对策”有误,应为“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所依据的是当时当地的情况。)

4、⑴欧阳修、贾黯因此能够留在朝中,当时有名的大臣,依靠他得以安定下来。(得分点:由是:因此,“赖”后代词“之”省略,应译出“他”)

⑵赵抃先前出使蜀地的时候,有聚众进行怪异祭祀的,用严酷的刑法惩治他们(使:出使,“治以峻法”为状语后置句式,应按“以峻法治之”)。

⑶他处理政务,善于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设置对策,采用严厉与宽缓等不同的办法,特别被当代人所称道。(“因俗施设”,被动句句式)

(八二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普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常设大瓦壶于视事阁中,中外表疏,普意不欲行者,必投之壶中,束焚之。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①昭宪皇太后大渐②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九月,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吕余庆以疾求解职;丁卯,罢为尚书左丞。余庆为帝霸府(藩王府邸)元僚,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然不以介意。处耘获罪时,余庆知江陵,还朝,帝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解释。及普忤旨,左右争倾之,余庆独为明辨,帝意稍解。时称长者。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①矧(shěn):况且 。  ②大渐: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欲除某人为某官      除:封授

B.卒可其奏                  可:同意

C.中外表疏                  疏:陈述

D.左右争倾之              倾:倾轧、排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普颜色自若           B.适当其时     

C.帝委曲问处耘事          D.余庆以理解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岂得以喜怒专之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①必投之壶中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欲呼张良与俱去

D①帝怒,裂其奏投诸地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普性格“刚毅果断”的一组是(    

①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    ②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③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④必投之壶中,束缊焚之

⑤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         ⑥时称长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⑥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帝当初并不怎么重用赵普,曾经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终被他刚毅的性格所感动,他也以称职而闻名于世。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使皇帝改变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正在宫外奏乐求雨,使皇帝转怒为喜。

C.赵普上书称赞皇弟,并想事先得到皇帝的临终遗诏,言下有推荐皇弟作接班人之意,并希望早定此事,皇帝很重视他的话。

D.李处耘获罪,赵普违背皇帝的旨意,吕余庆先后竭力为他们开脱。李、赵无事,吕余庆却因此被罢为尚书左丞。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译文:

2)其多得谤咎,殆由此也

译文:

参考答案

1.C/疏,疏奏,名词。

2.D/“颜色”,神色、脸色;“适当”正处在……;“委曲”,详情,详细地。

3.A/两个“者”,都是语气助动词,表提示、停顿。B.“以”介词,①因为,②拿,用;C.①代词,指代“意不欲行”的“中外表疏”,②动词,到……地方去;D.①人称代词,他(的),②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

4.B  

5.C/A.“不怎么重用赵普”错,“称职”的是赵普推荐的人;B. “求雨”错,是庆贺下雨;D.吕余庆罢为尚书左丞在前,且是自请“解职”。

6.1)又有一位建立了功业应当升官的人,因皇帝向来厌恶他,不授予他应得的官职。

2)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参考译文:

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赵普)曾经想要封授某人官职,皇帝没答应;第二天,(赵普)又上奏皇帝,(皇帝)又没答应;又过了一天,(赵普)再次上奏皇帝。皇帝大怒,撕裂他的奏章将其丢在地上,赵普神情不变,慢慢拾起奏章归家,将其修补,又如当初一样上奏。皇帝省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被赵普推荐的人)果然凭借称职而闻名。又有一位建立了功业应当升官的人,因皇帝向来厌恶他,不授予他应得的官职。赵普极力请求授予,皇帝大怒道:“朕就是不给他升官,你怎么办?”赵普说:“刑法是用来惩罚有罪之人的,赏赐是用来酬报有功之臣的。惩处赏赐是国家的惩处和赏赐,不是陛下一人的惩处和赏赐,难道能够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吗?”皇帝听不进去,起身离开,赵普紧跟着。皇帝入宫后,赵普站在宫门外,很久没有离去,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请求。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乘机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沾湿一下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宴会圆满结束。赵普就是像这样随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的。(赵普)一直将一个大瓦壶放在议事厅内,朝迁内外的奏疏,赵普心里不想施行(办理)的,一定将它们放入壶中,捆些乱麻点火将其烧毁。赵普(他)遭到世人许多毁谤和责怪,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赵普调出京师镇守地方后,上书皇帝道:“朝廷外面的人说我轻易地谈论皇叔开封尹,皇叔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正值)昭宪皇太后重病之际,我实在是想事先得知天子遗诏。了解我的人是圣上,请圣上明鉴!”皇帝新手封存了他的信,把它藏在金柜里。九月,吏部侍郎兼参知政事吕余庆因病请求辞职:丁卯日,(皇帝)免除吕余庆吏部侍郎兼参兼政事的官职,让其任尚书左丞。吕余庆是帝霸府的幕僚,赵普、李处耘都在先前被皇帝起用,吕余庆坦然面对,不把此事放在心里。李处耘遭罪时,吕余庆正在江陵任知州,他回到朝廷时,皇帝详细向他询问处置李处耘一事,吕余庆用(恰当的)道理加以解释。……等到赵普抵触圣意,左右大臣争相倾轧他,唯独吕余庆为他说明辨白,皇帝(想惩处赵普)的心思(才)稍微缓解。时人称吕余庆为谨厚者。

(八二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         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                           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           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               省阅:审视阅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   

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各,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句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⑶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参考答案

1B(徇:巡行示众)

2A(②是他能够发扬风格;⑥表现他重情意)

3A(“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概括不正确,应是“赵概借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4(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

 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官司),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欧阳修无罪,说他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

古文翻译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属官郑陶、饶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升任直集贤院。(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为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任知制诰。一年多,赵概才取代欧阳修。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们罢免,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生怨恨,这非国家之福。”(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因议论有关事情违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赵概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顺从,现在要罢免他,(这样的话,陛下)拿什么来向天下人解释呢?”皇上因此没有对郭申锡治罪。任职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赵概被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借年老要求辞职。

熙宁初年,赵概任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从来没有(先例)。(后来赵概)以太子少师这一身份(或:职务)辞官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谏争之事,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给皇上。神宗赐诏说:“因年老辞官回家的官员,一般都是以不让自己的说辞、议论等传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即使退处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当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指拿起来方便),不时地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康靖。

赵概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人们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他的家人照顾非常周到。欧阳修对待赵概一向冷淡,(但)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认为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天下法律(因判罚不当而)被人报怨。欧阳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开始叹服赵概是一个长者。

(八二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歧传

范晔

赵岐字卿,京兆长陵人也。歧少明经,有才艺。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会河东太守刘祜去郡,而中常侍左兄胜代之,岐耻疾宦官,即日西归。京兆尹延笃复以为功曹。

先是中常侍唐衡兄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进不由德,皆轻侮之。岐及从兄袭又数为贬议,深毒恨。延熹元年,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时安丘孙嵩年二十余,游市见岐,察非常人,停车呼与共载。岐惧失色,嵩乃下帷,令骑屏行人。密问岐曰:“视子非卖饼者,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即亡命乎?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岐素闻嵩名,即以实告之,遂以俱归。嵩先入白母曰:“出行,乃得死友。”迎入上堂,飨之极欢。藏岐复壁中数年,岐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擢拜并州刺史。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灵帝初,复遭党锢十余岁。中平元年,四方兵起,诏选故刺史、二千石有文武才用者,征岐拜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请补长史,别屯安定。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行至襄武,岐与新除诸郡太守数人俱为贼边章等所执。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及献帝西都,复拜议郎,稍迁太仆。及李专政,使太傅马日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曹操时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荐之,于是就拜岐为太常。年九十余,建安六年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为床,布簟白衣,散发其上,覆以单被,即日便下,下讫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                         《三辅决录》传于时。

(摘自《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二年,辟司空掾     辟:征召

B.阖门百口,势能相济     济:成功

C.迎入上堂,飨之极欢     飨:款待

D.即日便下,下讫便掩     讫:完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出行,乃得死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不有重怨,即亡命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俱为贼边章等所执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于是就拜岐为太常      是余有叹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歧年轻时就通晓经书,富有才华,曾经建议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应该辞去官职为父母守孝,后因宦官担任太守职位而感到羞耻,于是愤而辞职回到家中。

B.延熹元年,赵歧因为躲避唐玹的迫害而在各地逃难,孙嵩把他藏在家里的复壁之中,他才得以保全性命,遇赦之后因边疆发生战事被提拔任命为并州刺史。

C.中平元年,朝廷征召赵歧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请求任命他为长史,大将军何进推举他担任敦煌太守。等汉献帝定都长安,又拜为议郎,逐渐升为太仆。

D.在曹操担任司空的时候,赵歧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而他自己也被推举担任了太常。建安六年去世的时候,他吩咐儿子丧事从简,态度极为豁达。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

 

2)岐欲奏守边之策,未及上,会坐党事免,因撰次以为《御寇论》。

 

3)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辞得免,展转还长安。

 

参考答案

1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B项的“济”是个常用的多义词,结合上下文,这里的“济”应该是“接济”、“帮助”的意思。

2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的“乃”,均是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然”。B项的第一个“乎”表推测语气,第二个“乎”是表示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为”与后面的“所”表被动,第二个“为”是动词,“作为”的意思。D项第一个“于”与“是”组成凝固词语,

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第二个“于”是介词,相当于“对”。该题的瑕疵是选了一个不是虚词的例证:C项中第二句的“为”。

3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中“赵歧曾经推举他担任自己的官职”说反了。该题中的C项“逐渐升为太仆”的“逐渐”,不如译为“慢慢地”,或意译为“不久”。

4、(1答案  在州郡担任官职,因为廉洁正直嫉恶如仇而被人忌惮。

2答案  赵歧想要呈奏防守边疆的策略,还未来得及献上,恰逢因为党锢的事情而被罢免,于是撰写编排为《御寇论》一书。

3答案  叛贼想要胁迫赵歧担任元帅,赵歧说假话敷衍才得以避免,辗转回到了长安。

参考译文:

赵岐字卿,是京兆长陵人。赵歧少年时就读通了经书,颇有才学。在州郡担任官职,因为廉洁正直嫉恶如仇而被人忌惮。上书建议二千石官员可以辞职为父母服丧,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正赶上河东太守刘离开职位,而用中常寺左的兄长左胜代替他,赵歧鄙视痛恨宦官,当天就丢官回家去了。京兆尹延笃又请他来担任功曹。

这以前,中常寺唐衡的哥哥唐担任京兆虎牙都尉,同乡认为唐不是凭自身才德晋升的,所以都瞧不起他。赵歧及其堂兄赵袭又往往说些贬斥唐的话,唐就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桓帝延熹元年,唐担任京兆尹,赵歧害怕祸事临头,就与侄子赵戬逃走躲避他。唐果然收捕赵歧的家属宗亲,用重法来构陷他们,(他们)全被杀害了。赵歧便逃难四方,长江、淮水、海边、岱山,没有不曾去过的地方。隐藏了自己的姓名,在北海的集市上卖饼。这时有位安丘人叫孙嵩的,年纪二十岁,在集市上游玩,见到赵歧,一看就觉得赵歧不是一般人,于是停下车子喊赵歧上车同行。赵歧大惊失色,孙嵩就拉下车帷幔,让骑马的随从们赶走行人。秘密地问赵歧:“我看你不是买饼的人,我一问你,你的脸色就变了,人如果没有深重的冤苦怎么回亡命呢?我是北海孙宾实,全家有百口人,情势上能够救助你。”赵歧平日里就知道孙嵩的名字,就把事实原委告诉了他,于是一起回了家。孙嵩抢先一步禀告母亲说:“我出去走走,竟得到一位可以以命相托的朋友。”迎进客厅,饭菜招待,十分高兴。把赵歧藏在复壁中好几年,赵歧作《厄屯歌》二十三章。

后来唐一帮人都死绝了,赵歧遇赦重见天日。朝廷三府听到后,都来征招他。延熹九年,司徒胡广聘他,他才应允。这时,正赶上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朝廷,公卿推举赵歧,提拔他任并州刺史。赵歧准备奏上一本防守边疆的策略,还未来得及献上,恰逢因为党锢的事情而被罢免,于是撰写编排为《御寇论》一书。

灵帝初年,又遭遇党锢之禁上来年。中平元年,各地兵起,(皇帝)下诏挑选曾经任过刺史、二千石而有文武才能可以任用的人,于是征聘赵歧为议郎。车骑将军张温西征关中时,请求补(赵歧)为长史,另外领一支人马屯驻安定。大将军何进又推举赵歧为敦煌太守,走到襄武,赵歧和新任命的诸郡太守多人都被叛贼边章等人抓获。叛贼想要胁迫赵歧担任元帅,赵歧说假话敷衍才得以避免,辗转回到了长安。

到献帝西都长安时,他又被任命为议郎,不久升迁为太仆。等到李当权,派太傅马日去安抚天下,让赵歧作为副使。马日走到洛阳,上表另派赵歧去外地宣扬国命,(赵歧)所到郡县,百姓都高兴地说:“今日竟能重新看到朝廷使者的车马。”

这时,曹操担任司空,推举赵歧代替自己。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推荐他,因此就地任命他为太常。九十多岁,建安六年去世。(死前)吩咐他的儿子说:“我死的时候,墓穴中用沙堆起来作为床,用布衿白衣,散放上面,再用单被盖起来。当天就下葬,下葬后就埋起来。”赵歧有很多著述,有专著《孟子章句》及《三辅决录》,在世上流传。

古诗鉴赏选自清人郑珍的《晚望》,不论是作家还是作品,对广大师生来说都是较为生疏的,这也与安徽卷古诗鉴赏一贯剑走偏锋的特点相吻合——2006年的宋词,2007年的清词,2008年的宋诗,2009年的元词。如果按照诗词轮流转的规则,2010年考查诗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八二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字贤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对之号恸,因执送官。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益修守御,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遗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其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获陈裨将覃、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鸦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卒不言。

(高祖)践阼,拜相州刺史。朝廷以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尝有人盗田中蒿者,为吏所执。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传》)

【注】①:音jiǒng    ②恧(音nǜ),惭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煚勒兵御之           勒:统率

B.坐事下狱             坐:因为……犯罪

C.购之甚急             购:购买

D.朝廷以煚晓习故事     故事:旧例;旧的典章制度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遂逾狱而走

②泉涓涓而始流

C①盗者愧恧,过于重刑

②而耻学于师

D①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

②惠文、武、昭囊,蒙故业,因遗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孝顺父母,又非常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担任了重要职务。

B.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C.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D.赵煚治民,胸襟宽广,勇于自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2)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购”是“悬赏捉拿”的意思

2A   解析  A,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译为“来”。B①“而”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②“而”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C①“于”是表示比较的介词;②“于”是引出对象的介词,D①“因”是表示凭借的介词;②“因”是动词,意思是“沿袭”。

3A    解析  因果关系分析不够准确,原文并未说他“精通知识”,只是“略涉书史”。主要原因应为“深沉有器局,

略涉书史”。

4、(1)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

2)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

文言文译文

(音jiǒng),字贤通,赵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赵号叫恸哭,把这个盗树者送交官府。等到赵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应该修城墙,赵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裨将覃、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不久跟随上柱国于翼带数万士兵,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赵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帝大怒,悬赏捉拿,非常急迫。赵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徵因此而获免,赵却没告诉他。

等到高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拜相州刺史。朝廷因为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赵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赵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曾经有人盗赵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赵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赵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八二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璧,字宝臣,云中怀仁人。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赐三僮,给薪水,命后亲制衣赐之,视其试服不称,辄为损益,宠遇无与为比。命驰驿四方,聘名士王鹗等。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敕璧习国语,译《大学衍义》,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宪宗即位,召璧问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宪宗不悦。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一日,断事官牙老瓦赤持其印,请于帝曰:“此先朝赐臣印也,今陛下登极,将仍用此旧印,抑易以新者耶?”时璧侍旁,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帝前。帝为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自是牙老瓦赤不复用。

壬子,为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后行,咸呼之为翁。其党董主簿,尤恃势为虐,强取民女有色者三十余人。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且酌酒贺曰:“经略下车,诛锄强猾,故雪为瑞应。”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刘屏气不复敢出语,归卧病而卒,时人以为惧死。

(《元史》卷一五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令蒙古生十人,从璧受儒书                            受:学习

B.用汝与否,取自圣裁                                     裁:裁制

C.璧至,按其罪,立斩之                                 按:查究

D.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俟:等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璧“刚直”的一组是(      

①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

②世祖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③质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

④世祖为亲王,闻其名,召见,呼秀才而不名。

⑤璧曰:“如董主簿比者,尚有其人,俟尽诛之,瑞应将大至矣。”

⑥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璧很受世祖的器重,世祖做亲王的时候,听到他的名声就召见他,还命王后亲自缝制衣服赐给他,看他试 穿衣服不合身,就加以改动。

B.宪宗即位的时候,命令十个蒙古的读书人,跟着赵璧学习儒家经典。又命令赵璧学蒙古语言,翻译《大学衍义》,时常在马背上听赵璧讲解。

C.牙老瓦赤不再被任用和赵璧的话有很大关系,赵璧认为牙老瓦赤是用印求官。

D.河南刘万户的党徒董主簿,仗势做坏事,强娶漂亮的民女三十多人。赵璧到任以后,查究董主簿的罪行,立刻斩了他,返还全部民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从马上听璧陈说,辞旨明贯,世祖嘉之。

译文:                                                                                                   

2)刘大惊,时天大雪,因诣璧相劳苦。

译文:                                                                                                 

参考答案 

1B

2C

3B

4、(1)时常在马背上听赵璧讲解,(赵璧讲得)言辞流畅,内容明达,世祖非常赞赏他。(关键词:“时”“旨”“嘉”)

2)刘万户大吃一惊,当时天降大雪,他就到赵璧处慰劳他。(关键词:“因”“诣”“劳”)

【参考译文】

赵璧,字宝臣,是云中怀仁人。世祖做亲王的时候,听到他的名声就召见他,叫他“秀才”而不叫他的名字,赐给他三个仆僮,发给他薪水,命王后亲自缝制衣服赐给他,看他试穿衣服不合身,就加以修改,对他的恩遇无人可比。命令他乘驿站车马巡行各地,聘用名士王鹗等人。又命令十个蒙古的读书人,跟着赵璧学习儒家经典。还命令赵璧学蒙古语言,翻译《大学衍义》,时常在马背上听赵璧讲解,(赵璧讲得)言辞流畅,内容明达,世祖非常赞赏他。

宪宗即位,召见赵璧问道:“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赵璧回答说:“请先杀掉那些特别不好的近侍之臣。”宪宗听了不高兴。赵璧退朝,世祖说:“秀才,你浑身是胆吗?我也为你捏了两手汗啊。”一天,断事官牙老瓦赤拿着他的官印,向皇帝请示道:“这是先朝赐给我的印,现在陛下登基,将沿用这颗印呢,还是换新的呢?”当时赵璧侍奉在皇帝身边,质问他说:“用你不用你,都由皇上决定,你竟敢拿一枚印章来求官吗?”夺过他的印,放在皇帝面前。皇帝为此默然了好久,然后说:“我也不能做到这一步。”从此牙老瓦赤不再被任用。

壬子年,赵璧担任河南经略使。河南刘万户贪婪奸淫暴虐,郡中人娶亲嫁女,一定要先送礼给他,得到他的同意才能进行,都称他为“刘翁”。他的党徒董主簿,尤其仗势做坏事,强娶漂亮的民女三十多人。赵璧到任以后,查究他的罪行,立刻斩了他,返还全部民女。刘万户大吃一惊,当时天降大雪,他就到赵璧处慰劳他,并且斟酒祝贺说:“经略刚上任,诛取奸人强盗,所以天降大雪作为瑞应。”赵璧说:“和董主簿勾结的人还有,等到全杀了他们,瑞应将来得更大了。”刘万户屏住气息不敢再说话,回到家就卧病而死,当时的人认为是被吓死的。

(八二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绰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受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尝衣绯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恪:严格

B.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引:推荐

C.处法平允,考绩连最               允:得当,公平

D.啜羹者,热则置之                置:搁置,放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①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啜羹者,热则置之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②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③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④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⑤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⑥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无常,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5.翻译

①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②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参考答案

1A(恪:谨慎、恭敬)

2A(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短识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B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可译为“通过”。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就”“那么”;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却“)

3C(排除①②⑥句。①为赵绰因明智和有才干而见知升迁。②为赵绰汇报案情时表现得严肃刚正,未表现出“公正”之意。⑥为赵绰强调自己职责的自谦之辞)

 4B(“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不合原意,“若更有闻见”应为“如果再见到什么情况及听到什么说法”即“若再有所见所闻”之意)

5

参考译文

     赵绰字士倬,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为为官谦逊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任了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了录事参军。

     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每次向朝廷上报案情,都表现得严肃刚直,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皇上因为偷盗抢掠难以禁止,将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如果你再见到什么情况或听到什么意见,应当多多地说说。”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俗说这样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要将他处以斩刑。赵绰说:“依据法律,辛不应该定为死罪,我不敢奉旨。”皇上大怒说:“你是只顾怜惜辛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让左仆射高将赵绰处斩。赵绰说:“陛下宁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皇上派人问赵绰说:“你终究打算如何?”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惜自己的生命。”文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好久才下令释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并鼓励了他,并且赏赐给他绸段三百匹。当时皇上严禁使用劣质铜钱,有两个人市场上用劣质铜钱换好钱,巡逻的将士逮住了他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下令将他们全部处以斩刑。赵绰进谏说:“这两个人只该判处杖刑,处死他们不合乎法律。”皇上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皇上说:“一个人想撼动大树却撼动不了,就应该退下。”赵绰说:“我希望感动皇上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皇上又说:“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吗?赵绰一边下拜,一边更加向前,皇上呵斥他,他也不肯退下。皇上只好退回后殿。书侍御史柳又上奏极力劝谏,皇上这才接受了。皇上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常请他到宫中去议事,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同坐,皇上就叫赵绰也坐下,和他评议朝政的得失。

(八二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乳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早,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囤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约:“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未尝干人荐举             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           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汗   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   身:自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①民岂乐为盗哉               

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而

③良淳劝富人出栗振之         

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⑥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②③⑥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

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参考答案

1B 解析:荫,指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受封得官。

2D解析:①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的态度,②是赵良淳对百姓为盗原因的分析,⑥是富人们的反应。

3D解析:D项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不是赵良淳。

4、(1)答案:赵良淳见吴国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2)答案: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太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八三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轨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隋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①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②,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隋书·赵轨传》

【注】① 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代指劳作得来的东西。

   ② 抚缉萌夷:安抚聚合各族人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      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         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           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改操:改变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毁其盆,悉埋于地

B、吾非以此求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父老相送者挥涕曰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

   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          

  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      

  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葚归还邻人,并借此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B、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C、一次夜行时赵轨的马跑入农田,踏坏了百姓的庄稼,他查找到庄稼主人偿付了钱。此事在原州百姓官吏间产生了示范效果。

D、赵轨后升硖州刺史,他对百姓非常好。后任寿州总管长史,他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叶 公 子 高好 龙 钩① 以 写 龙 凿② 以 写 龙 屋 室 雕 文 以 写 龙 于 是 天 龙 闻 而 下 之 窥 头 于 牖 施 尾 于 堂 叶 公 见 之 弃 而还 走 失 其 魂 魄 五 色 无 主 是 叶 公 非 好 龙 也 好 附 似 龙 而 非 龙 者 也

【注】①钩:衣服的带钩。 ②凿:古人喝酒用的酒器。“凿”为借字。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B(“考绩”应该是指“考核政绩”。)

2BA项“悉”都是“都”的意思;C项“相”都是指“动作偏指一方”;D项“既”都是表示“动作完成”。)

3A

4CC项中不是赵轨的马踏坏农田,是他侍从的马踏坏农田。)

5、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附似龙而非龙者也。

6、叶子高(人名)喜好龙,衣服的带钩上画龙,喝酒的爵(“凿”为借字)上画龙,房屋上的雕刻花纹是龙。于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下来,从窗子探进头,把尾巴放进厅堂。叶公看见了,掉头逃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茫然无主。这个叶公不是喜好龙,是喜好象龙又不是龙的东西。

【参考译文】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赵肃是东魏的廷尉卿。赵轨少年时好学,有操行。北周的蔡王引荐他做了记室,因守贫刻苦而知名。后升官为卫州治中。隋高祖接受禅让(做皇帝),赵轨转任齐州别驾,很有才能的名声。他的东边邻居有桑树,桑葚落到了他家庭院,赵轨派人把桑葚全都拾起来还给它的主人,他告诫几个儿子说:“我不是用这种行为求得美名,我想不是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意侵占别人。你们应该把这话作为告诫。”他在齐州四年,考核政绩连续最佳。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的文状上奏朝廷,隋高祖很赞许赵轨,赐给他物品三百匹绸缎,三百石米,征召他入朝做官。乡亲父老送别他的人各自擦眼泪说:“您在任职期间,水、火这样的小事都不侵犯百姓,因此不敢用一壶酒送别您。您清廉像水,我们斟上一杯水献上饯行。”赵轨接过来把水喝了。他到了京城之后,皇帝下令让他与奇章公牛弘撰写制定法令。当时卫王杨爽做原州总管,皇帝见杨爽年轻,因为赵轨在做官的地方很有名声,任命赵轨做原州总管司马。一次在路上夜行,赵轨身边人的马跑进了田地里,马踏坏了庄稼。赵轨下马一直等到天明,查找庄稼的主人赔钱之后才离开。原州百姓官吏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改变自己操行的。几年后,赵轨升官为硖州刺史,他安抚聚合各族人民,对百姓很有恩惠。不久,他被任命为寿州总管长史。芍陂先前有五门围堰,荒废了也不修整。赵轨于是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又开了三十六门围堰,灌溉田地五千多顷,人们都依赖它们带来的好处。赵轨为官期满回到乡里,在家中去世,当时六十二岁。他的儿子赵弘安、赵弘智都很知名。

(八三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逵

赵逵字庄叔,其先秦人,家于资州。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巨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绍兴二十年,类省奏名,明年对策①,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时秦桧意有所属,而逵独当帝意,桧不悦。即罢知举王俨,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帝尝问桧:“赵逵安在?”桧以实对。久之,帝又问,除校书郎。逵单车赴阙,征税者希桧意,搜行橐皆书籍,才数金而已。既就职,未尝私谒,桧意愈恨。桧尝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逵唯唯而己。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帝屡目逵,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诏充普安郡王府教授。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帝嘉之。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入谢,帝又曰:“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宰相礼亦不敢阙。”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卒年四十一。帝为之泪叹息。

                     ——《宋史》

【注】① 类省奏名,明年对策:尚书省考试考中提名,第二年参加对策考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逵独当帝意             当:顺应

B、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      讽:讥讽

C、逵不答,桧滋怒           滋:更加

D、始终皆朕自擢            擢:提升

2、下列各句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又问,除(逵)校书郎

B、搜行橐皆书籍,(征税者)才数金而己

C、(帝)即罢知举王俨,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

D、明年同知贡举,(帝)尽公考阅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逵不附权贵的一组是( )

 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   

 逵单车赴阙

 逵唯唯而己           

 搜行橐皆书籍,才数金而已

 讽逵往谢,逵不答        

 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逵不仅喜好收集古书,更善于深入探讨研究国家的兴亡变迁以及当代名人贤士的行为节操,从而使自己的言行接近那些贤人。

B、赵逵中进士后因言论不合秦桧的心意而被罢免官职,后经皇帝询问才重新被任命为朝官,赴朝廷时,征税者为迎合秦桧的心意而搜查他的行囊,却一无所获。

C、赵逵在朝任官时,秦桧想施惠拉拢,赵逵不为所动,以致于招到秦桧的排挤、陷害。直到秦桧死后,赵逵才因皇帝的信任升官。

D、赵逵深受皇帝信任,皇帝曾让他独自负责科举考试。他能够公正地考察各个考生,从而为国家挑选到王十朋、阎安中这些人。

扁 鹊 见 秦武 王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使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战国策·秦策二》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B(“讽”在这里应解释为“以委婉的言词暗示、劝告”。)

2AB项应为“逵才数金而已”;C项应为“桧即罢知举王俨”;D项应为“逵尽公考阅”。)

3D(①表明赵逵有才华;②④表明赵逵清廉。)

4AB项错在“赵逵中进士后被免官的是知举王俨,赵逵并未被免官”;C项错在“秦桧并未排挤、陷害过赵逵,他在排挤、陷害赵逵之前就死了”;D项错在“皇帝并未让赵逵独自负责科举考试,而是让他与别人‘同知贡举’”。)

5、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6、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告知他自己的病,扁鹊请求为他治这病。武王身边的人说:“您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治病未必能根除,那将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清。”武王把这些话告诉扁鹊。扁鹊气恼地扔下治病的器具说:“您和懂得治病的人商量治疗的方案,却和不懂治病的人否定治疗方案。让这些人管理秦国政事,那么您一个举措就(可能)亡国的啊。”

【参考译文】

赵逵字庄叔,他的祖先是秦地人,安家在资州。赵逵读书很熟练,能几行一起往下读,尤其喜欢收聚古书,考察历代兴衰治乱的事迹以及当代名人大贤立身进退的节操,深入探讨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贤人。绍兴二十年,(赵逵)尚书省考试考中提名,第二年参加对策考试,谈论君臣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恳切,提拔为第一名。当时秦桧心意中有他专注的事,可是赵逵唯独适合皇帝的心意,秦桧不高兴。秦桧当即罢免了主管科举考试的王俨,任命赵逵为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皇帝曾问秦桧:“赵逵在哪里?”秦桧按照实情回答。过了很久,皇帝又问赵逵在哪儿,这才任命赵逵为校书郎。赵逵只乘一辆车赴皇宫,征收关税的人迎合秦桧的心意,搜查赵逵的旅行袋子,里边全是书籍,只有很少的金钱而已。赵逵就职以后,不曾私下拜见,秦桧更加怨恨。秦桧曾对赵逵说:“你在馆阁中俸禄少,能把家迁来吗?”赵逵说:“我的父母年迈不能走险远的道路。”秦桧缓了缓说:“我会用百两银子来资助你。”赵逵只是连声应答而已。(过后)秦桧又派他亲信的人重复前面的话,暗示赵逵去感谢秦桧,赵逵不答复,秦桧更加愤怒,想要排挤他,还没来得及做他就死了。……皇帝多次注视赵逵,命令引见赵逵上殿,皇帝迎上去对他说:“您知道吗?始终都是我自己在提拔您。自从您中进士后,被大臣们阻止,我很久见不到您。秦桧每天推荐人,不曾有一句话提到您,凭这个就知道您不依附权贵,您真是天子的门生啊。”下令赵逵充任普安郡王府教授。赵逵上奏:“言路很久不通了,请求您批准广开言路采纳意见,不要因为进言的人身份微贱而形成阻隔,(这)有希望养成人们敢于说话的风气。”皇帝认为他说得好。绍兴二十六年,赵逵提升为著作郎,不久任命为起居郎。赵逵入宫感谢,皇帝又说:“秦桧势力很大,不依附他的只有您一个人。”赵逵说:“我不能效仿古人抗拒驳斥权贵奸佞,只是不跟他们同流合污而已,然而用来侍奉宰相的礼节也不敢缺失。”他又说:“接受陛下的官位和俸禄却奔走在权贵的门下,我不仅不敢这样做,而且也不忍心这样做。”第二年赵逵与礼部长官一同主管科举考试,赵逵能完全公正地考察考生,革除旧时的弊端,于是选到了王十朋、阎安中。……赵逵因为疾病请求调出朝廷,皇帝命令国医王继先给他看病,他的病已经不能治了。他去世时年仅四十一岁。皇帝为了他擦泪叹息。

(八三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日:“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日:“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②。”帝日:“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日:“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日:“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日:“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日:“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日:“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日:“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日:“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问,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日:“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日:“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日:“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理

C.惟稍夺其权                             稍: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一举而下                      填然鼓之,丘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上因晚朝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C.岂得以喜怒专之,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D.则《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2)皆再拜日:“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参考答案 

1B   解析  道,方法。

2A 解析  连词,表修饰B.因,介词,趁机:介词,经由C.介词,凭;动词,认为。D.连词,表因果,原来是;连词,表并列,就。

3A    解析  ⑨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4A   解析  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5、(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

  2)(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这种程度,这就是所说的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

【文言文译文】

韩王赵普做宰相。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问,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抓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

(八三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治久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头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原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①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注】  ①中子:次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厚赋天下,不爱其费                       爱:爱护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              狱:牢狱

C.榜掠千余,不胜痛                           掠:拷打

D.逮秦之地狭隘                                      逮:及时

2.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二世)心尚未寤也                   B.幸(斯)得上书自陈

C.(斯)不胜痛,自诬服                   D.(二世)辄使人复榜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在狱中想到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这些才智过人的臣子都很忠诚,却被夏桀、商纣和夫差杀死,所以自己尽忠而死是应该的。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臣,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列了七大罪状,以让奏书能够顺利地上报二世,希望二世能觉悟醒察并赦免他。

D.李期虽遭受严刑拷打,但仍不顾一切地以实情对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验证他也不改口供,终于获得二世的欢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

译文:                                                                                                                                             

2)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D

3D

4、(1)不久前杀死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杀害忠良之士,重用卑贱之人,修建阿房宫,向天下百姓横征暴敛。

2)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最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参考译文】

赵高查办李斯。李斯被拘捕捆绑,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能替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臣子,难道不忠诚吗?然而却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诚的对象错了。现在我的才智比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夏桀、商纣和夫差,我因尽忠而被杀,死得其所了。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乱吗?不久前杀死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杀害忠良之士,重用卑贱之人,修建阿房宫,向天下百姓横征暴敛。我不是没有劝谏,可是他不听我的。大凡古代圣明的君主,饮食有节制,车马器用有规定的数量,宫殿居室都有限制,颁布命令、治办事情,增加费用却无益于百姓利益的,一律禁止,所以才能够长治久安。现在二世对自己的兄弟,施以有悖于常理的残暴手段,不顾及这样做会有什么罪孽;迫害杀戮忠臣,也不考虑这样会有什么灾殃;大规模修筑宫殿,加重天下百姓的赋税,不珍惜钱财。这三件事做了之后,天下百姓不听从他。现在天下已有一半人造反了,但二世心中还未醒悟,却让赵高辅助,我一定会看到敌人进攻咸阳,麋鹿在朝廷上游荡了。”

这时二世派赵高审理丞相李斯的案件,要定他的罪。赵高审讯李斯,拷打了他一千多杖,李斯忍受不了,冤屈地招供了。李斯不想死的原因,是他自认为对秦国有大功,又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醒悟并赦免他。李斯于是在监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时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超过千里,士兵才几十万。我竭尽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奉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同时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教化民众,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尊重功臣,给予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因此终于胁持住韩国,削弱了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了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君,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但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道路,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得意满。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罪,减少赋税,以顺遂皇上得民心的意愿,使百姓都拥戴皇上,至死不忘皇上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像李斯我这样做臣子的,所犯的罪足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皇上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奏书呈上之后,赵高让狱吏丢在一边不上报,说:“囚犯岂能上书!”赵高派十多个门客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前往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情对答,赵高就让人再严刑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最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高把判决书呈给皇上,二世很高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在咸阳街市腰斩。李斯与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出狱时,回头对儿子说:“我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追逐狡兔,难道还可以吗?”于是父子二人相对而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