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中人物」宋诚之

 雲泉 2018-01-29

宋诚之,又名忠廷,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生于华阳县(今属成都市)一个书香世家。1909 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读书。后考取北京清华学堂公费留美学生,因家庭阻拦,而未能赴美。然其酷爱英语,遂入外国语专门学校及外交署译材养成所,因其勤奋努力,有“肉字典”之称。1911年毕业后,他先后在成都基督教青年会英文学校,岷江法政学校,华西协合中学等校任英语教员。

「蜀中人物」宋诚之

1917年宋诚之考入成都华西协合大学英文系,半工半读。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25年他到英国学习,1928年毕业于牛津及剑桥两大学研究院。返国后,先后受聘于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英国文学教授。他在讲授英国文学时,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他以茶话会形式,在寓所组织座谈、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英语口语会话能力亦随之提高,深受学生欢迎。他不仅在一生的教学中,培养了不少英语专业人才,而且在沟通中英文化,介绍英国文学等方面作出了贡献。译著有《布郎林及腾里生诗解》《英文诗选》《英文圣经文学全部大纲》《圣教伟人祷文》《立身处世谈》等,在1932年至1945年间先后出版。

宋诚之青年时期,由于学习英语,与教会人士多有接触。1919年,他加入基督教圣公会。1928 年任中华基督教圣公会西川教区会长,1934年起担任西川教区会督。由于他自幼熟读经史,对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很有心得,在英国留学期间,曾潜心攻读英国文学和神学,后又从事基督教工作,从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及基督教义紧密结合。宋诚之重视培养教牧人员的工作,

1930年他在成都皮房街圣公会教堂创办了高级神学院。除教授宗教课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中国文学和历史知识等。他聘请了当时的名教授林山腴,余苍一、刘咸荥、赵少咸、朱青长等讲课,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些学生毕业后,都分别担任了基督教圣公会西川、东川两教区各地的会长。

宋诚之关心青年学生和教友,他经常在教会或家中举办英文查经班,帮助他们学习圣经和外语。为了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及历史知识的兴趣,他主动安排每周星期日晚上,为学生讲解《史记》《汉书》等著作。抗日战争初期,每周星期五下午还组织英文讲演,邀请华西协合大学外籍教师主讲英国文学,他亲自任翻译。参加的学生非常踊跃,整个礼拜堂座无虚席,甚至窗外也站满了学生听讲。

抗日战争期间,1938 年夏,宋诚之不顾炎热,应香港教会的邀请,两次赴香港讲道,同时积极宣传抗战。1941 年夏,他应邀到澳大利亚介绍中国抗战情况及抗战中的教会工作,争取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时值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国际形势严峻。在澳大利亚时,他数次遭到日本间谍的警告,企图阻止他宣传抗日。他立下遗嘱,并灌成留声片,邮寄回国,嘱咐家属,勿忘国耻。1941年7月 27日,日军对成都狂轰滥炸,居民死伤无数,皮房街圣公会礼拜堂被炸毁,当日讲道的江先生亦被炸死。他在澳大利亚得此消息后,非常愤怒,即以此残酷的现实控诉日军罪行。他积极筹募捐款,回国后立即修复该教堂,使教会工作得以及时恢复。

197年,宋诚之再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和《论民族英雄与英雄崇拜》,宣扬中华文化,增进了中澳人民之间的友谊,不少报纸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鉴于宋诚之在神学方面的造诣,加拿大威克里佛大学于 1948 年授予他神学博士学位。他既爱教又爱国,在讲道中多次提出中华圣公会应当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自立的教会。解放战争后期,他虽对共产党缺乏了解,但他相信共产党既要为全国人民谋福利,就一定能容得下知识分子。慨然拒绝了赴英定居的邀请。

建国后,宋诚之继续在华西大学任教。1950 年因健康原因辞去中华圣公会西川教区会督职务。1952 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撰写了《基督教入川史》。1955年5月 17日病故。

(原载于《四川省志·人物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