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推出的一档节目《国家宝藏》引发热议,王凯所扮演的乾隆的审美更是遭受了三面立体环绕diss。 其实,这也不是乾隆第一次被吐槽了。在《国家宝藏》之前,乾隆的审美就被人嘲为农家乐审美,土味审美。有图为证: 小编其实也欣赏不来这种花哨的风格,但是这次故宫博物馆推出的各种釉彩大瓶(不要怀疑,就是各种),其繁复精巧之程度真的是惊到了宝宝的小心脏,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没有很花呢?可不要因此小瞧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瓷母,因为它是中国古代官窑中器型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可谓是集历代之大成。 它从上至下共有17种釉彩,瓷母之名确实是名副其实的。 大家可能会疑问,上图中的5与12明明都是青花缠枝花,怎么能说是两种? 其实,5所指的青花是乾隆时代风格的青花。而12所指的青花则是仿明代永宣年间风格的。 瓷瓶腹部的主题纹饰是霁蓝釉加金彩的,上面绘有十二幅粉彩开光,分别是六幅写实、六幅锦地,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 六幅写实分别为“三阳(羊)开泰”“吉(戟)庆(磬)有余”“丹凤朝阳”“太平(瓶)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 ![]() ![]() 六幅锦地分别为“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寓意着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 瓷母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外表的繁复艳丽,更是因为它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匠人精神。 该瓷瓶的17种釉彩所需的烧制温度各不相同,烧制成功的几率极小。就以7所指的窑变釉为例,它是仿宋代钧窑,使用的是高温铜红釉。只有将温度保持在1250℃~1280℃间,才能烧制出红色。 ![]() 郎窑红釉,铜红釉中最鲜艳的一种。 ![]()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每种釉彩烧制成功的几率为70%,那么70%的17次方约为0.23%。这还是尽量将每次的成功率按照比较理想的情况算得出的,可见其烧制有多么不易! ![]()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