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玉出昆山,玉出昆冈。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窗”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元代的青白瓷产品有的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铭款。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 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 影青瓷,历史。景德镇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以湖田窑烧制的为最著名,其次有湘湖、胜梅亭、柳家湾等窑。当时的品种有碗、盘、瓶、罐等日用器皿。 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 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给人以无穷韵味。 由来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 中国最早的青青花瓷器是从宋代的著名白瓷――影青瓷发展而来。 发展
当时的影青瓷胎薄而半透明,罩以一种呈淡青色的清澈釉。后来的青花瓷器也是,将青料在未烧成瓷的坯鸶胎上绘制成画,然后罩以透明的釉,入窑烧成,出窑后会呈现出一种美丽而幽雅,沉静却清新的青蓝色花纹,具有那种在一色中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的特征。 风靡一时,行销海外。青白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白瓷的店铺,出售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记述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在“ 婆”等地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记载。 影青瓷,特点。“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 另外,“影青”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胎质 原料为当地产的优质瓷石,胎体轻巧,洁白细腻,烧结程度高,透光度强 釉色 其釉是由“釉果”和“釉灰”调配而成,流动性较大所以薄处泛白,积釉处呈水绿色。釉面透明度高。 装饰 有划花、刻花、印花、剔花、捏塑、堆贴、镂刻工艺和点彩。 纹饰 有缠枝荷花、菊花、樱桃、婴戏、风景人物等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本文经小编整理编辑发表,转载请注明 来源:瓷器圈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