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8

 了用民 2018-01-29

桓玄

NO.8

 

就在孙恩在长江下游兴风作浪的时候,上游的殷仲堪(时任荆州刺史,治所今湖北江陵)、桓玄(时任江州刺史,治所今江西九江)、杨佺期(时任雍州刺史,治所今湖北襄阳)这三个前盟友的矛盾也激化了。

 

桓玄和杨佺期两人都野心勃勃,向来互不服气,之前之所以会结盟只是因为面临朝廷的压力而不得不抱团取暖而已,后来见朝廷被孙恩搅得焦头烂额无暇他顾,便都起了吞并对方的意图。

 

首先动手的是桓玄。

 

公元399年底,他率军突袭江夏(今湖北安陆),生擒杨佺期的堂弟杨孜敬。

杨佺期不甘示弱,也想出兵反击。

 

老好人殷仲堪极力阻止,他这才作罢。

 

但桓玄却并未就此罢休。

 

这一年荆州大水,百姓饥荒,爱民如子的殷仲堪把府库中的粮食悉数拿出来赈济灾民,一时间军粮异常紧张。

 

桓玄闻讯,决定乘虚而入,夺取荆州。

 

见桓玄来势汹汹,殷仲堪慌忙向杨佺期求救。

 

一开始,杨佺期不同意:江陵没粮,怎么守得住?你还是来我这里,一起共守襄阳吧。

 

殷仲堪当然不愿放弃江陵——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成了杨佺期的下属了?

 

于是他骗杨佺期说:最近新收了一批粮食,已经不缺粮了!

 

杨佺期信以为真,便亲率八千精锐,南下救援江陵。

 

到了江陵,他才发现自己上了殷仲堪的当。

 

无奈,他只好仓促对桓玄发起进攻,企图在部队饿肚子之前解决战斗。

 

桓玄利用其急于求成的心理,诱敌深入,设伏以待,一举将其击败,杨佺期本人也被擒斩首。

 

得知杨佺期败死,殷仲堪也不敢再战,慌忙弃城而逃,途中被桓玄的追兵抓获,被逼自杀。

 

至此,桓玄完全占有了荆、雍、江三个大州,几乎控制了东晋的大半壁江山!

 

随后,他上疏朝廷,要求中央承认。

 

司马元显此时正忙于对付孙恩,当然不可能得罪他,只能答应了他的请求。

 

不过,桓玄对此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占领建康,取东晋而代之!

 

他时刻都在厉兵秣马,准备东进。

 

听说孙恩军进逼建康,他主动上表,请求率军勤王。

 

司马元显知道他用心不善,连忙下诏阻止,加上孙恩败走,桓玄没有了进军的借口,这才停止了行动。

 

乳沟,只要想挤,总是能挤出来的;借口,只要想找,总是能找得到的。

 

没过多久,桓玄再次出手了——他给朝廷上书,矛头直指执政的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大惊,连忙找自己的亲信谋士张法顺商量。

 

张法顺献计说:桓玄拿下荆州的时间还不长,当地的人心尚未完全归附。如果我们先下手为强,以刘牢之为先锋,殿下亲率大军继进,定能一举荡平桓玄!

 

司马元显表示同意,当即派张法顺前往京口,与刘牢之商议。

 

但刘牢之对此却并不积极,一直在含糊其辞:我也没把握,到底行不行?……要不,来点汇仁肾宝?……不好意思,走神了……

 

显然,他内心对此是有顾虑的——除了桓玄兵力强大、不好对付外,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如果平定了桓玄,自己就有功高震主之忧,必不为司马元显所容。

 

刘牢之不是戏精,张法顺却是人精。

 

刘牢之的所思所想当然逃不过张法顺锐利的眼睛。

 

回到建康后,张法顺马上就找到了司马元显:刘牢之这个人不可靠,必须尽早除掉,否则会坏我们的大事!

 

司马元显拒绝了。

 

他对自己的控制力有着黔之驴般的自信——古人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己这个劳心的智者怎么可能治不住刘牢之这个劳力的粗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