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父母和解,本质上是与自己和解

 那片海蓝蓝 2018-01-30

与父母和解本质上是与自己和解 来自三点一弯钩 06:23

主播 | Miss milk


老师,您好

 

从小自己的父母严厉苛刻,一直都是控制型,不如他们的意或者不合他们的要求时就很不满意,张口闭口会说――你在给我顶嘴??大人把你养这么大,容易吗?大人说一句,你有两句!之类的话! 


和母亲曾经一直都是激烈的争吵度过,所以我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感觉。


现在也是幸福感特别低,虽然老公孩子都不错,可我一想到父母,我就不舒服!


害怕靠近他们,导致有段时间没有去看他们了。感到确实该去看看了,就会让老公帮我带点东西去!


我现在有非常强烈的抵制去看望父母的这种心理!


我对于过去有恨意,始终无法释怀,影响着我整个人的情绪!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我,我该如何调整自己???


这位女士,你好!

 

仅从你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你所描述的无法释怀的恨意,靠近父母的恐惧,以及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去探望他们的纠结。这确实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地球上七十亿分之一、无可复制、独一无二的宝贵的存在,每个个体都渴望活出自己原本的样子。


当我们不幸拥有过度控制的父母,我们被要求按照他们的意志活出他们想要的样子时,我们的内在会体验到许多委屈、无奈、愤怒、痛苦、恐惧、伤心等种种扭曲。



小时候没有他们的照顾抚育,我们可能活不下来,所以我们可能会发展出一些压抑自己的需求、顺从他们的意愿的策略来应对。


等到我们长大了些,我们可能又会通过争吵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自己的权利。


再到我们结婚成家另立门户,我们似乎逃离了他们的管控,但我们发现那个心结依然如鲠在喉,卡在那里,不时隐隐作痛。

 

而你,似乎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现在也依然经受着与父母关系症结的影响。

 

所以,你想调整,只是我还不太明确你的调整方向是什么。


是想心平气和、心甘情愿甚至是充满期待地去见你的父母,还是心安理得、心悦诚服甚至是充满愉悦地接受自己不去见他们?又或者是其他。



学习过TA沟通分析学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的人格是由父母(P)、成人(A)和儿童(C)三个自我状态组成的。


当我们在体验纠结冲突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它们就分别来自我们人格当中的P和C。


比如在你是否去探望父母这件事上,来自P的声音会对你说:“该去看看他们了。”来自C的声音则是:“我不想去。”

 

接下来可能会是这样一组对话:


P:你不去看望父母有违做子女的责任!

C:可是每次一见面就吵架啊,我不喜欢。

P:那也不能不去,别人会说你太不孝顺。

C:从小就被他们控制得喘不过气,跟他们呆在一起我就不舒服!

 

P和C一来二去地打个不停,你完全忘记还有个A没有发声。


成人自我状态A的功能就在于收集一切可能有用的资源去解决当下的问题,找出一个既能照顾到C又能考虑到P的方法,PC不打架,内在统一,你就体验到舒服了。

 

你可以通过学习去认识到父母的局限性,也可以从自己的内在去发展出一个慈爱宽容的P来滋养自己,给自己从小没有得到过的支持和允许。

 

毕竟你已经长大成人。

 

也许有一天你就理解和原谅了父母,可以放下恨意去见他们;也许你并不能就此放下,但你却能允许自己可以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我们无法把自己都不曾拥有的东西给到别人。如果去看望父母的目的是让爱在彼此之间流动,那么先照顾好自己,让爱在我们自己的内在滋生,再传递出去。

 

我想这就是调整吧!结果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是殊途同归。

 

你说了算。


方玲


心乐土心理咨询中心深圳工作室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治疗专业在职研究生,咨询个案累计逾2000小时。


带领TA团体累计逾200小时,从业期间持续接受个人体验及专业督导,时数累计逾300小时。点我预约


专业取向: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简称TA)流派,再决定治疗


擅长领域:婚恋情感问题咨询、亲子关系问题咨询、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个人成长问题咨询、情绪管理、职场发展等问题咨询。


如果你也遇到了困扰

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专业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