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忆程老丨论脉的名称、分类和辨脉象纲领

 大隐镇 2018-01-30

脉的名称、分类和辨脉象纲领


程莘农

1、脉象的名称

《内径》记载的脉象,据不完全统计,约22个脉名: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大、小、弦、细、微、弱、促、代、动、缓、疾、革。此外还有脉象同而名称不同的,如毛、钩、石等。还有脉象描述不甚清楚的,如“急”等。以上均未列入统计数,仅将后世主要沿用的脉名,加以统计,故约计为22个脉名。

《脉经》记载24个脉名:浮、沉、迟、数、滑、涩、虚、实、洪、微、紧、缓、孔、弦、革、(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濒湖脉学》记载27个脉名:较《脉经》增加3个脉名为:长、短、牢。

李士材将《内经》“疾”脉名增入,故共计28个脉名,现在多沿用之《如将《内经》大、小2个脉名再补入,则为30个脉名)。

2、脉象的分类

《内经·素问·阴阳别论》说:“脉有阴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是主张以阴阳分类的。

《难经》主张以阴阳虚实分类,“六难”说:“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张仲景以阴阳分类:大、小、数、动、滑脉为阳;沉、涩、弱、弦、微脉为阴。

李濒湖以阴阳分类,现分类说明如下:

阴:沉、迟、涩、虚、短、微、缓、革、濡、弱、散、细、伏、结、代(15个脉名)。

阳:浮、数、实、长、洪、紧、动、促(8个脉名)。

阳中阴:滑、芤、弦(3个脉名)。

阳中阳:牢(1个脉名)。

因此,李濒湖将27个脉名以阴阳分类,则更为具体。

此外还有一些少数脉名,持有不同见解的,不一一叙述,但是《濒湖脉学》中无“疾”脉,后来有人将“疾”脉称为“极阳(阳中阳)”;也有人将“弱”脉称为“阴中阴”,值得参考。

3、脉象纲领

《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到以“缓、急、大、小、滑、涩”六脉为主的论述,可以作为辨脉象纲领。滑伯仁主张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统辖各脉,以浮、沉侯按法,以迟、数候至数,以滑涩候形状。陈修园主张以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以统各脉:

附:脉象纲领表

脉名

脉象

举之有余,安之不足

浮而有力,不盛去衰

浮散无根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浮而博指,中空外坚

浮而无力

重按沉取始得

重按至骨始得

沉而无力

一息三至

一息四至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

脉止而有定息

一息六至

脉来急数,时见一止

脉短如豆,滑数有力,多见于关部中

一息七至八至

浮沉取之均无力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首尾俱短,不及本位

浮沉取之俱有力

沉按实大而长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脉象绷急,紧而有力,状如转索

往来艰涩,缓慢不流利

浮——芤、革、散。

沉——牢、伏。

数——促、紧、动。

虚——弱、濡、细、微、短、涩。

实——滑、长、洪、弦。

大(多“大”脉,少“疾”脉)。

缓。

以上略举主要常用脉说明,以资参考,因为现在学习脉诊,多以28脉的“脉象”难于体察,因此我认为应从“辨脉象纲领”着手,则有捷径可寻。经过研究,我在滑、陈二氏的基础上,认为辨脉象以浮、沉、迟、数、虚、实、滑、涩八脉为纲领以统辖各脉,比较更为适当些。浮、沉脉可以用于辨脉象之浅深,迟、数脉可以用于辨脉之疾徐,虚、实脉可以用于辨脉象之有力、无力,滑、涩脉可以用于辨脉象之气血往来流利与不流利。这样,可将其他20种脉象取其性质类似的分别归属,说明如下:

浮——洪、散、芤、革、濡。

沉——伏、弱。

迟——缓、结、代。

数——促、动、疾。

虚——微、细、短。

实——牢。

滑——弦、长、紧。

涩。

关于脉象主病,以及“兼脉”等问题,请参阅《濒湖脉学》及其它有关脉学书籍。

程莘农.论脉的名称、分类和辨脉象纲领.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四十周年论文选编.36-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