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落叶扫与不扫”评论的考场作文及评述

 老刘tdrhg 2018-01-30

谁说落叶非胜景

江山之美,妙在多维。近日,某市在特定路段于特定时间段、适合的天气情况下保留路面落叶,营造落叶景观,引发热议。对此,我的看法是,适当地保留落叶景观有助于城市名片的建立,落叶应当保留。

对于传统观念持有者来说,落叶是一定要扫去的。落叶堆积在路面上易使汽车打滑,造成安全隐患。半腐殖质堵塞城市下水道系统,清理起来麻烦费力。若是遇上下雨天,落叶对还成了窝藏细菌、病毒和四害的天堂。可见,即使如此,该市也没有放弃保留落叶。

落叶应当被保留下,恐怕不是因为客观和理性。周国平说,城市的颜色隐藏得很深,因为那根源是千年来无人有资历评说的历史;又隐藏得很浅,浅到一枝早春的嫩叶,一声巷弄里的吆喝就足以窥见一二。是啊,雪儿一落下来,北京就成了北平。他在《城市颜色》中写道:“北京的颜色大概是一片风霜下的,肃穆的青灰色”,我想,那大概是大雾迷蒙后迟睡的美人眼垂下的阴影,是她背后雪中屹立不折的梧桐。北京的颜色就从那梧桐叶里流淌出来,从那大雾大雪中弥漫出来。保留落叶,旨在守护这座城市的颜色,保留几处胜景。

一念废物,一念胜景。一位老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去伦敦游赏,回来后却公开写文章批评伦敦的下水道系统。要知道,伦敦常年阴雨连绵,促使政府修建了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巧的下水管道系统。原来,下水道分布密集,雨水难以在地上集聚。“伦敦的雨天总少一点触感”,虽然免去湿鞋之苦,却也少了许多乐趣和独特的美。谁说落叶不是胜景呢?都是千篇一律的整齐干净,就真的美丽吗?换一个角度思考,事情会更明晰全面。

落叶的隐患仍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做出改进措施:加装落叶过滤网,在特定路段放指路牌提醒司机小心打滑等。只要用心相待,它也会报之以温情。

落叶是城市的废渣,也是城市的宝物。落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把难题变成美景。更重要的是安放那些不知该看向何处的目光,那些有些疲累的心灵,那些漂泊者难以归根的相思。

看窗外风拂过落叶潇潇洒洒,但留得秋味缕缕丝丝。

废物利用 环保美化

近日某市打造“落叶景观道”,在特定街道保留落叶的做法引起广州媒体和市民的热议。我认为这种低价环保的美化方式,值得广州市提倡。

“落叶不扫”模式的实质是废物利用,减轻了人力物力,在南方城市里,行道树多为常青树。这意味着经常有树在更换枝叶,落叶频繁。若是采用“落叶不扫”模式,能极大地减少环卫工人的劳动量,不用经常整理清扫落叶。这种独特的方法,其实与我国古代园林中常常可见的“借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在拙政园中,便是借用了园外的宝塔。游人步行于园内的小石桥上,隐隐可见远处的宝塔,掩映在青葱的树木后,让人以为塔在园中,萌生似远似近的意趣。而这纷纷落叶却更是环保,任其随意铺就于地,便自成一景。比刻意改造人行道、铺瓷砖、砌雕栏等等做法,实乃廉价环保,值得广州市政府学习。

“落叶不扫”模式旨在美化城市,打造独特的城市风情和文化标志。一提起法国的街道,人们便会在脑海中浮现那一地的梧桐落叶,优雅而浪漫的文化氛围。由此可见落叶也能成为一道足以名扬海外的独特美景。而广州作为一个亚热带临海城市,地理条件的优越带给我们更多的植物。如街道上那些看似仅是普通的绿叶植物,一到开花的季节便是一番姹紫嫣红的美景。比起一成不变的固定地标“小蛮腰”等建筑物,落花落叶的柔美更具风情和韵味。

广州也可模仿该市的做法,开启“落叶、落花不扫”模式。三角梅、紫荆花、木棉……不同的植株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当紫色的碎花铺落一地时,我们感叹春天的轻柔和优雅;当朵朵红棉落满一地时,却仿佛是燃烧的鲜血和爱国情怀:它们安静却又富有张力,连着我们的心一块儿跳动,把我们带到黄花岗起义的回忆中。有时,故乡的一草一木便能勾起人的乡愁,当广州长大的孩子远走他乡,漂泊四海时,某个城市春风过后的一地落花,即使不是同一个品种,只是颜色相近,便能带来家乡的万般回忆。由此,简单的美化工程便升华为乡愁的塑造、人文情怀的酝酿。

废物利用,环保美化,为这个城市的风情,也为这方水土养育的文化和乡愁。

评论:第一段能紧扣材料内容生发议论,具体针对广州“落叶不扫”是一种低价环保美化方式,表明自己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从实用价值层面展开,先分析“落叶不扫”不仅节省物力成本,后引申分析“落叶不扫”更是一种古代园林造景中“借景”手法的运用,着更能节省“审美成本”,进一步阐释不扫为什么是“低价环保”美化方式,分析深刻。

第三段从审美倾向的高度谈“落叶不扫”更是一种美丽的人文景观,并且类比法国巴黎保留梧桐落叶的做法,创造了浪漫风情,延伸出各个城市都应有各自的城市风光和城市文化标志,这种做法值得广州借鉴。

第四段回到广州应该如何正确发掘自身有特色的城市美景,从本地特有的植物中,发掘其背后的人文情怀,不扫“落叶”“落花”这种简单的美化工程,升华为乡愁的塑造。

最后一段照应题目,总结上文,结构严谨。

全文紧扣材料内容,有自己的深入思考,思路清晰,议论层次分明,书写美观,体现了平常深厚的阅读积累,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文。 评分: 20 20 20=60

尘嚣中的自然

支离破碎的落叶,是森林中得天独厚的养料,只是,将其置身于城市中,却成了垃圾车中的常客,难道是城市中的落叶不够好,养分不够充实吗?其实不然,城市的需求决定了落叶的去留,他们需要更干净的道路供行人车辆通行,哦一项被挤走的落叶,如今,因为室内的“落叶不扫”模式,又名正言顺的躺在路上,原来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打造落叶景观道而出此对策。

在城市中,自然与尘嚣总是相互依存的,即使放眼望去尽是楼宇,但少了绿叶的滋润,城市也将被尘灰蒙蔽,现在打造的落叶景观道,就是为了放自然一条生路,留尘嚣一道美景。

城市建设的需求有增无减,绿化用地更是被迫无限压缩,少得可怜,方圆十里不见“绿”?仿佛已成了诺大城市的悲哀,如何在不为建设用地增负的同时,又为美化城市?保留落叶似乎成了一项不错的选择,这不仅能一定程度上集中落叶,为环卫工人减轻工作难度,更为沿路的行人、行车,平添一道美景,何尝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呢?

不仅仅是广州,中国许多城市都应接受这一理念,不仅限于不扫落叶,而是适当的保留城市中合理的自然气息,为冷冰冰的城市外壳,添上一丝绿意与生机,告诫人们,追逐也该掌握度,留意一下身边慢慢消失的自然,安慰路上拼搏的人们,还他们压抑的内心一份清净。

自然,仿佛无处不在,但在当下真正的自然却难觅其踪了,大多是道路规划的路旁小树以及旅游观光的人造绿道。某地的出发点是值得提倡并赞扬,它无意中打造了一条供人观光的风景长廊,一种城市与自然相和谐共处的观念,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注定为废气服务,短暂地保留它们的残骸,也能延续他们在城市中的价值。

落红不是无情物,无情的是城市的发展,是拼了命生长的高楼,又有多少人愿意低头,留意脚下支离破碎的落叶,感叹一番生命之奇妙之短暂。

尘嚣与自然,看似矛盾,实际不然。

评语:

本文属于一等文。文章第一段指出落叶是城市中垃圾车中的常客,并提出质疑“难道城市中的落叶不够好?”继而指出“城市的需求决定了落叶的去留”,打造“落叶不扫”的模式,是为了美化城市的环境,观点清晰。第二、三段从城市建设忽视了自然的角度去分析,说明保留落叶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第四、五段进一步深挖,指出保留城市中合理的自然气息的必要性,更深刻地认识到“不扫落叶”是“城市与自然相和谐共处的观念”,落叶应有延续它们在城市中的价值。第六、七段更是升华了主题,指出“无情的是城市的发展”,感慨没有多少人能留意脚下的落叶。再次回应标题,明确“尘嚣与自然”并不矛盾。

文章紧扣材料,联系城市建设的弊端,对材料做出了深刻的思考,思维深度高,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文章最为突出的是笔者的思想,思想深刻,不落俗套,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评分:20 20 20=60

扫走落叶,花开广州

落叶不扫,遍地黄金,所谓落叶如舞蝶般潇洒在空中,复古情怀油然而生,的确是一副美景佳画。且慢且慢,不是我有意破坏这种美景情怀,而是这种落叶工程对于一个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广州,的的确确不合适,因地制宜,广州更适合木棉花开,花繁树茂,而不是枯枝落叶,硬说情怀。

落叶残枝不适合放置于一个车水马龙的快城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是一个断肠人抒发的愁肠,可纵观大广州,人们朝九晚五穿梭于大街小巷,每天的生活面对的不是枯乏无味的办公室,就是家里一张倒下就能睡的大床,倘若下班路上还要看见这一堆堆愁黄的落叶,心里的愁和烦躁不是又加重几分吗?再者人们周末恨不得多放几天假休息,又怎会牺牲休息时间来观赏落叶?倒不如将落叶换成新芽或鲜花,更能让人们心情愉悦,烦恼也少几分。

这样的模式,表面上美化了城市,实则加重了城市的负担,虽说是特定的道路,可广州城市面积本来就算不上广阔,再加上人口众多密集,交通道路虽多但条条爆满,设落叶大道让人们观赏,无疑更加重了城市交通的负担。每天的早高峰晚高峰的情况也可能因此加重了,交警的负担也变重了,另一方面,虽说是特定时间段和天气情况,但是落叶总有又被扫去的一天,结果劳累的就是最辛勤艰难的环卫工人了,倘若碰上烦人的雨天,他们的担子就更重了,这样一个加重负担的模式,怎能称得上因地制宜呢,且慢,请三思啊。

因地制宜打造最美“花城”广州,广州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一大城市,素有“花城”之称,落叶不扫模式不能满足广州,那么为何不尝试用花取代落叶呢?在不同的街道种上不同季节盛开的花种,让每一个季节都能绽放出一条花间小路,不仅让城市的人们心情愉悦,还能起到发展旅游业的作用,打造最美花城广州,这才是因地制宜。

落叶虽有情怀,但留下愁情和枯枝;鲜花虽短暂,却留下芬芳和色彩,洋溢幸福广州的气息,让我们扫走落叶,绽放花城光彩。

评语:

本文属于一等文。文章第一段先用充满情怀的笔触描写了想象中落叶大道的美景,接着笔锋一转,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广州不适合采取这种方式,借鉴其它地区城市管理的经验要“因地制宜”。第二段强调广州是个车水马龙的“快”城市,“愁黄的落叶”换成“新芽鲜花”才能使市民“心情愉悦”。第三段承接上文,强调广州是个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城市,采用“落叶景观大道”的方式会增加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负担。第四段提出建议,指出打造“花城”广州,才是“因地制宜”的好做法。第五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吁广州应绽放“花城”光彩。

文章围绕材料中广州媒体和市民对“落叶景观大道”的热议展开,层层深入,结构工整,结合广州的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城市建设有较为深刻的思考。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上。评分:19 19 20=58

上海“落叶不扫”获赞 广州能学吗?

今年,上海落叶景观道路从12条增至18条。徐汇区7条景观道路昨天开启了“落叶不扫”模式。作为上海最早推出落叶景观道保洁试点的城区,徐汇也是上海最大的风貌保护区衡复历史风貌区的主要所在地。“落叶不扫”的初衷,是希望将落叶作为风景点缀风貌区环境,从传统的环境保洁升级为环境美化。

有人提出疑问,“落叶不扫”除了好看、满足观景拍照的需求外,是否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其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文艺情怀和优美的环境,该市梧桐树的由来与空间布局,恰恰能反映出这座城市历史的演变流转。这种做法,也是呵护历史风貌区的一种特别思路,胜过了许多人为造作的风景。

来自上海的举措,或许对广州有很多启发。广州四季常青,冬天大面积落叶树种不多,但也并非没有,比如紫荆树等。然而遇到集中落叶,未待满地金黄,就已经被辛勤的环卫工人早早清理干净了。因为在环卫部门的职责范围内,落地的就是垃圾,树叶和废纸并无区别。如果有哪一天不扫了,估计街坊就会批评环卫工偷懒了。

因此长期以来,对大自然心存好感的部分广州人,要想欣赏落叶纷纷的景观是不容易的,得像观鸟那样要抓拍、要守候。在城市马路街道如此,在公园、校园里也同样如此,落叶即垃圾。城市为了整体的秩序,常常一如既往地保持工作节奏不放松。由于人们长期接受了近乎工业化的节律,就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物候变化的感知力,失去了对于城市自然情趣的感受。

就管理部门而言,“落叶不扫”可能比扫落叶还要麻烦。因为落叶会被碾碎、被踩烂、和更多的人为垃圾混杂一起。加上雨湿天气,腐烂得会更快,一两天不扫,到第三天可能就成灾了。因此管理者未必有心思去跟随自然节拍,而只会遵循工作节奏。然而,上海为什么能做得好呢?

上海徐汇区规定,人行道及靠近人行道一部分覆盖上一层落叶,不影响交通与出行安全。同时,每天傍晚全面清理当日落叶,确保无隔夜、沾上垃圾的落叶滞留路面。此外,根据天气变化,遇上风雨或雾霾天气,暂停景观道试点,施行全面清扫保洁,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如此可见,所有城市美学的背后,还得靠城市化管理,而不是放任不管。这就很需要管理上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了。

“城市要往前走,总会有遗憾存在。”如果一座城市只会耗费巨资去造绿化,只会精心把簕杜鹃剪成方形和球形,那城市的自然原生魅力依然欠缺。为了尊重自然情趣和天地物候,当然需要行政支出更多的成本,比如傍晚天黑才扫落叶。若是对落叶也能细心照顾的话,这就能折射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还有管理者的精细化能力了。

给景区落叶留点时间也是一种意境美

经过一夜风雨的洗礼,23日早晨,公园、主干道等路上都多出了一层“彩毯”,这可忙坏了环卫工人们。树叶一直在落,雨一直在下,他们仍要冒雨工作,使路面恢复原来的面貌。有市民专门去公园欣赏落叶斑斓的景色,却发现保洁员已经把它们扫走了。有人建议,落叶不要这么快就扫走,让美景多停留一段时间。(11月24日《彭城晚报》)

景区之美在于自然之美,只有置于其间者,才会感受到那一叶之美,体会到踏叶之趣。你很难想像,当秋季来临之时,在落叶中漫步,那样的意境之美注定让人留恋忘返。这种往往存在画中的美感,在现实中往往是“可往而不可及”。因为城市保洁的刚性要求,使得“不留一点尘埃”成了环卫工人的基本责任,于是树叶不停的落,环卫工就不停的扫。

若是在城市的主干道,车来车往的之下,落叶再美也是一种负担,那在车轮滚滚之下的落叶飘舞,也会成为城市“一害”。然而在景区和公园之中,没有车辆的飞驰,只有人行的悠然,若是再以落叶相伴,那种惬意与舒适,注定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有时候更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不仅留下了一个季节印记,一个种落叶的凄婉之美,更是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品位。

有了太多整齐划一的钢筋水泥,落叶的自然和自然的落叶,对居于城市之中的人来说,显得新奇和新鲜。城市中的人离大自然太久也太远,因而回归自然就成了一种生活的向远、精神的享受和人生的追求。然而,自然不仅是于景观的打造,而是对规律的尊重和细节的体现,让每个能更亲近自然的人,获得更为亲密的接触,比如那在欣赏落叶的诉求,那在落叶上漫步的情愫。这些人心细微和情感的细腻之处,若不是贴心的换位思考和人性考量,就很难对“给落叶留点时间”给予理解和宽容。

在物质已然充裕的情况下,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就成了趋势,也是现实中必然解决的精神诉求。建设幸福城市也罢,打造宜居环境也好,最终要靠细节的落实,要靠对人心灵的触摸,要尽量满足每个人对自然与舒适的追求。这就需要,在整齐划一的标准下,要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视角,让每个人都能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归宿,还有情感上的依附与寄托。人在进步,人的需求在提升,那么我们的城市管理、建设与规划,都必须跟上时代的步子。

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倾听,每一个权利都需要保护,因而每一片落叶,都应当留给其最后绽放的时间,让其在飘落之后,完成“无边落叶纷纷下”的使命之余,还给让人有一点念想,有一点依附,有一些体检。欣喜的是,“落叶是最美的风景”诉求得到了积极的回馈,很多地方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专辟“落叶观赏区”供人欣赏,还有的地方实行“只捡不扫”,直待落叶枯萎积灰。而在在欧美等很多国家,落叶不仅被视为最美的风景之一,也因为这些国家对落叶的随意与自然,让这些国家和国民蒙上了一层浪漫的意境。

所以,不妨给公园中的落叶一点时间,那也是一种品位的追求,一种意境的提升,一种软实力的打造。

对落叶景观路该保持什么态度

针对市区取消落叶景观,园林部门与市民的态度自然不同。城市绿化建设这一公众服务所能达到完美状态不是能够做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而是能在多方面的取舍之间达到最平衡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各方达成共识的路要走……

中国园林网11月17日消息:深秋时节,以落叶乔木为行道树的街道已铺满落叶,叶落纷纷的街道,可想而知其美轮美奂。而据最新报道,南京市区在未来几年内不会考虑保留落叶景观。消息一出,即引起当地市民的关注,还有网友发帖纪念“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南京私家落叶美景’”。

针对市区取消落叶景观,园林部门与市民的态度自然不同。

南京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做出的解释是,一方面由于市区街道车流量过大,枯叶被车碾过后会使街道显得脏乱,影响城市整体景观品质;另一方面,落叶积存对空气环境有影响,也容易导致行人滑倒,给市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为防止落叶积存影响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景观品质,园林部门需要及时清理,做到即落即清,后期管理投入的人力过大。

而市民对此普遍感到惋惜。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很多道路已经没有往日的风采,行道树不是枯死就是移走,那些美丽的景色不是在记忆里就是在照片里。虽然绿化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城市的道路建设、区域划定、建筑施工等各种工程因素让后期绿化暂且搁置,很多绿化地带的养护也难以跟上。这是市民感受到与往日大不相同的原因所在。

事物发展过程中,免不了各种矛盾对峙,取其重去其轻是引领事物正确发展的重要思维方式。园林部门作为城市绿化建设部门,需考虑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市民作为被服务的个体对像,则更容易着眼于局部。

有南京市区的落叶景观搁浅,也有上海、日照市的落叶景观试点。事实上,消失的不是落叶景观,而是在景观与生态之间做出选择。像落叶景观这种自然化景观,在现代城市钢筋水泥铸成的“冷景观”中有效点缀了我们的视线,但相对景观而言,生态更关乎我们的切身利益。城市绿化建设也正是不停地寻找景观与生态之间的平衡点,以便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绿化建设这一公众服务所能达到完美状态不是能够做到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而是能在多方面的取舍之间争取平衡。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各方达成共识的路要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