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第二届大字展”李啸授课语录!

 旷世缘q33hh84b 2018-01-30

【编者按】


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字艺术作品展”正在火热征稿中,中国书协理事、楷书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国展评委”李啸先生,应中国书法家园等专业机构邀请,为各类“大字展”培训班作了几次精彩的授课,学员们反响热烈。有热心学员将李啸先生授课的相关语句记录下来,并经李啸先生审阅,现编辑其要,以飨读者。


1、大字展是书法展览中的“大写意”,时隔十三年后在江苏举办第二届,在当下“小字”多多、精描细写、“做旧、染色、拼接”依然风行的展厅时代,大字展的举办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很多书友都问大字展入展难吗?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大字作品创作对书者的功力与才情要求都很高。放眼当下书坛,功力才情兼具者不多,对新手来说尤为不易。


3、在投稿作品的内容选择上尽量要回避常见诗词、文句,自撰内容至佳。艺术创作最怕审美疲劳,书法创作也一样,应力求“唯一性”,这样才能激发书者的创作潜能。少字数、大字作品内容选择更要认真推敲,精挑细选,内容宜新、宜雅,奇一点更好。


4、大字作品创作在形式上应求“简”,凸显书法艺术的本体,不要因形式牵引而影响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形式上的“简”,既体现书者的创作自信,也反映出较高的审美追求。


5、少字数大字作品创作,在章法上既可以选择常规式,几个大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也可以尝试大字“小品化”的章法,正文字少,题跋字多,疏密对比,增强视觉效果。形式构成不宜太过复杂,这种“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可以追求“新”、“奇”,但之于章法,“合理性”更为重要。


6、大字展中对联是一个重要形式,对联书法创作看似简单,但要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要处理好很多方面的和谐与统一,比如“内容与形式”、“个字与整篇”、“上联与下联”、“前后与左右”、“欹与正”、“虚与实”、“正文与题款”等等,殊为不易。



7、创作时不要有“取巧”、“投机”的心理,“无意于佳乃佳”。


8、少字数大作品创作像“大写意”,就要“造境”。“造境”是什么?肯定不是造景。“境”是意境,也是境界;不是写实,而是写意。这就要求创作时要有一种激情,既是写字,又不是写字,心中有字,笔底乾坤,黑白、阴阳、虚实,各得其所。此类作品如果让观者觉得“满眼是字”,那是失败的。


9、大字创作,先要调动情绪,纵笔一挥,“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兴之所至,常有佳作,兴尽则不必强求。


10、无须“胸有成竹”,笔下方生奇趣。


11、书写者突发灵感,方能出奇制胜。


12、米芾曾说过“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我的理解是写大字要像写小字一样轻松自如,每个笔画又都要笔笔不苟、起收清晰。写小字要像写大字那样取势发力,气局要大,笔势要足。


13、岑参有一联语:“挥毫散林鹤,研墨惊池鱼”,此联句感觉是在应景大字作品创作。



14、清人书大字对联多为“乌”、“方”、“光”的馆阁体,结体唯求匀称整齐,又没有笔墨变化,看了无生气。


15、现在很多牌匾榜书用的是前贤墨迹集字,这无可厚非,而且很多集字作品通过合理调整、精心制作后非常自然、生动。当下,有一些名家用重复书写、择优选字、重新排列的方法来应对市场招牌书写,这其中既有自身功力不足原因,也体现书者对个字结构的过份看重,对通篇气韵、风神的忽视。我以为这种做法不足取。书法创作充满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书写过程中“左顾右盼”、“前后照应”、“一气呵成”,其中的气与脉,正是书法艺术永恒的魅力所在。


16、作大字须有学碑的底子,但单纯只去写碑,不知变通必然是要走进死胡同的,“死”就很难“生还”,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学书还是要以帖为根本。


17、习魏碑可增强骨力,知晓疏密。萧退庵尝言:“书迹须有金石气,方可脱俗”。


18、小爨这种类型的字不宜放大写成榜书,放大书写必然用“描填”刻画方笔,失去自然书写性,更无天趣可言。



19、作大字可用颜法,苏东坡楷书即出于《东方朔画赞》,只是侧了些姿态。近些年国展作品中颜字入展的太少了。其实颜字并不好写,正所谓形貌易得,“清新博大”的气度难求。而我特别喜欢颜真卿《裴将军诗》,或楷、或行、或草,神秘莫测,耐人寻味。


20、李北海的字可以放大写,从笔法中可以看出他书写时多用臂力,有点像太极推手,漫不经心,却势大力沉。


21、赵之谦秉赋极高,写碑如帖,像个武林高手打通了“碑”、“帖”二脉,在碑帖之间笔走龙蛇,游刃有余。也有的说他流美、精巧过之,而缺乏生拙、古厚的金石气……当然,这都是相对的。


22、萧娴毕生痴迷“三石”(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尤擅榜书,亦隶、亦楷、亦行,奇纵恣肆、浑厚雄强又真力弥满,“巾帼压倒须眉”,堪为榜书典范。


23、《瘗鹤铭》是南北朝时期摩崖刻石,厚重高古,奇逸拔俗,是楷书,又有隶书、行书笔意,似乎也有篆书笔法。现在写摩崖的人很少,《瘗鹤铭》被称为“大字之祖”,本身就是最好的“大字”法帖,建议大家多关注、多研究。也希望在本届大字展中看到更多、更精采的大字作品。



24、大字创作要一气呵成,不要拖泥带水,正所谓“大胆着墨,细处收拾”。创作时要调整好心境,下笔果断,忌怯、忌迟、忌滞。细节不足之处,可以适当䃼笔,但收拾要及时,令墨色调和,气息通顺。


25、大字创作最忌“精雕细琢”,不要“做”,用笔才自然。不要“染”,墨色才分采。不要“拼”,气息才通畅。


26、墨色变化要自然,合理调和墨与水。枯笔壮骨气,湿笔添风韵。浓墨不因墨重而迟滞、臃肿,“墨太浓则伤笔意”,要使浓墨、焦墨达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艺术效果;淡墨不因水多而洇漫、伤神,要“水散而墨在”。


27、大字作品的墨色变化清楚地反映出书者的用笔节奏,观者通过意会,可以再现整个作品的行笔过程,体验书法之妙。


28、有的作者为求书写过程中墨色浓淡变化,所谓的“笔墨效果”,有人居然边书写边用吸管向笔上滴水,使得线条半黑半白,像个“阴阳脸”,花哨的可笑。无论是笔法、墨法,还是涉及艺术的方方面面,都应“道法自然”。 


29、以篆隶笔法取其骨肉,助以行草笔法得其风韵。


30、擘窠大字创作用笔既要“逆入平出”,中锋为主,又要“万毫齐发”,裹绞、偏侧兼施。中锋求其圆、厚、沉、古。偏锋、侧锋得“势”、取“妍”、造“虚”,增添笔墨的丰富性。


31、藏锋以聚元气,露锋以耀精神。



32、作大字要悬腕,握笔不宜太高,太高不易发力。字越大,握笔的发力点就越低。创作巨篇书作,可以铺地而书,保证臂部挥运自如且视线开阔。


33、写大字用的笔要锋长而圆劲,既要含得住墨,保证下笔有足够的书写时间,挥运时又要能够发得上力,使得上劲,回得了锋。所用的纸要厚、要紧,要有韧性,否则经不起长锋的“翻转裹绞”。


34、写大字用笔要方圆兼施。楷书方笔用的多,而行草则用圆笔多。如果一味用方笔写楷书,必然太过刻板、僵硬,所以辅以圆笔增强一些动感、活泼。同样,只用圆笔写行草,会显得太过流滑、单一,加一些方笔,便多风骨与雄健。


35、篆书用圆,隶书用方。圆而畅,方且留。


36、少字数大字作品留白处,要慎钤、少钤印章。没有把握时,可以先将印屏剪裁下来放上去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用印。用印能少则少,切忌太多,“美人痣”太多就不美了,印章盖多了,恰是画蛇添足。所以,一件作品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反映出书者眼界的高低,道行的深浅。


李啸,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作品曾获“兰亭奖”、“林散之奖”、“翁同龢奖”、“三名工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