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25日'2018年春生计划' 的第一场直播,中医基础理论直播已经圆满结束。(戳链接看回放) 明天晚上7:00中医诊断学复习指导,咱们不见不散哦! 向本公众号发送“六淫”即可随时获取本文阅读。 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最后一课了,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六淫致病吧。 1.六淫的共同治病特点 外感性: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外感病” 季节性: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时令病” 地域性: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 转化性:日久化火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风为阳邪:善动不居轻扬、升发、向上、向外 其性开泄:皮毛腠理开泄汗出、恶风 易袭阳位:上部、阳经头痛、鼻塞、咳嗽 善行而数变:游移不定、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风性主动:摇动不定的特征眩晕、抽搐、角弓反张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邪致病最多 特性汇总 《素问·太阳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 风邪为病,四季常有,春季为多。 风邪为六淫中季节性最不强的病邪。 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3.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感受寒邪伤阳寒象 寒性凝滞: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冷痛、遇寒加重) 寒性收引:寒邪使气机收敛收缩牵引 特性汇总 《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寒客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 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寒为冬季主气。 4.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阳热症状高热、心烦、面赤 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心烦不宁、头昏目眩、多汗、气短、乏力 暑多挟湿:身热不扬,四肢困倦 特性汇总 暑邪是季节性最明显的; 暑为夏季主气。 5.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易阻遏气机:湿邪侵入脾阳不振;重浊之性,阻遏气机。 湿性重浊:头身困重;大便溏泄,小便浑浊。 湿性黏滞:大便排泄不爽,口黏,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特性汇总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下先受之。” 湿邪为病,长夏居多。 6.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燥邪多从口鼻皮肤而入。 特性汇总 燥为秋季主气。 7.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阳胜则热实热证;火曰炎上。 火热易扰心神:心烦失眠,神昏谵语 火热易伤津耗气:口渴喜冷饮,少气懒言 火热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迫血妄行 易致疮痈:腐蚀血肉痈肿疮疡。 特性汇总 火热之邪、暑邪均伤津耗气。 火热之邪、暑邪、燥邪均易伤津液 风邪、寒邪、湿邪属阴,火热之邪、暑邪属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