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常用反佐“药对”的经验分享

 阿凤ok 2018-01-31

中药配伍中的“反佐”应用之法,在临床上非常常用。即处方君、臣、佐、使中佐药用法。反佐之药一方面有反佐的疗效,另一方面有对主药有监制监督的作用,正所谓有制之师,才能战无不胜。处方中,正是有了反佐药的存在,某些药性特别偏或毒性比较大的中药,才能更加放心灵活的应用。这是中医处方学中的技巧,也是临床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

以下几个“药对”纯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1.黄芪佐麦芽(麦芽、陈皮),黄芪升提之力颇强,多用有胀满之弊,因此在应用时常反佐几克麦芽或陈皮一起用,以期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

2.柴胡佐枳壳,柴胡左升,枳壳右降。正好符合人体圆运动造化之机。临床等量配伍,互展所长,互制其弊。另外枳壳大量应用亦有升力,二药配伍,对脏器下垂类疾病,疗效更佳。

3.二地(生、熟)佐砂仁,生地熟地药性滋腻,多用有碍脾胃消化。应用时可反佐砂仁应用,即无此弊矣。

3.龙骨牡蛎佐神曲,龙骨牡蛎多用,亦有碍脾胃运化,有伤人体消化机能。20克以上剂量应用时,可配伍神曲10克,以减轻其副作用。

4.半夏佐生姜,半夏有小毒,应用时配伍同等剂量的生姜则可减低毒性。同时生姜配半夏还有增加降逆、温中、止呕的相须功能。

5.附子(乌头)佐炙甘草、防风、黑豆,乌头附子剂有大毒,临床应用更要格外小心,这一点上,李可经验最为丰富,值得每位中医参考学习。临床凡大剂量应用附子或乌头时,必须要反佐监制其毒的几味中药,这样的方剂才能更安全,临床应用也才能更广泛。

以上五个反佐“药对”虽不多,但是确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几乎每一个治病的方剂中都可以应用到。

如果谁还有更好的“药对”应用经验,欢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与交流,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共同进步。中医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几个常用反佐“药对”的经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