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一、总 “滨海教研联盟”是指由鲍田中心小学、新华小学、海安中心小学、场桥中心小学、海城一小五所处于东海之滨的小学组成的跨县市校际教研联盟。滨海教研联盟紧紧围绕“真诚互助、合作学习、共享共赢”的一个共同追求目标,以各校为基点,以发展为愿景,以合作为方式,以教研为中心,充分挖掘各校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发挥各校优秀师资人才,互助合作解决各校发展困惑,努力使各校在滨海教研联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得到最优化发展,为共同提升各校办学品牌和开拓各校发展前景而共同努力。 二、发展原则 1、平等性原则。滨海教研联盟五校分布在跨县市不同的办事处,都拥有自己的办学历史积淀和特色,各校之间的联动发展是平等、合作、互助、共赢的关系。 2、主体性原则。滨海教研联盟成员都是参与的主体,要重视各校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充分展示各校的品牌和特色,以实现人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共勉的发展目标。滨海教研联盟以半学期为单位周期,实行操作上轮流主持,内容上协商议定,秘书长通盘协调的模式开展活动。每项活动均要听取各校教师代表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人本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 3、多样性原则。滨海教研联盟的各项活动开展,要求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参与人员等各个方面体现多样性,通过开拓滨海教研联盟活动的多样性,使教师、学生选择的范畴扩大,从而增大教师、学生能动创造的辐射面。 4、可行性原则。滨海教研联盟安排各种活动时,要符合各校实际,充分考虑各校的人力、财力等实际因素,力求切实可行,务实求真。 三、合作与发展 (一)校本管理的研究与交流 滨海教研联盟学校的校级管理队伍坚持以诚相待,定期举行各级管理层人员实践工作经验的研究与交流会议、沙龙、互访等形式的活动。 每学年暑期开展校长、中层干部工作经验、困惑、设想等项目的交流互助活动,通过各校管理类实际案例的探讨与分析,集思广益,逐步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与困惑,从而协同提高各校的管理水平。 (二)校本教研的交流与互助 1、组织方式。 (1)活动“轮流坐庄”。滨海教研联盟学校实行“轮流坐庄”制,轮到“坐庄”的学校要会同秘书长,负责做好教学联谊活动的组织牵头工作:活动前主持制定好活动计划、方案,落实好活动主题、形式、内容及参加授课的相关老师;活动中负责制作、发放人手一份的活动手册(包括活动安排表及授课教案等),并全程负责指导活动的有效实施;活动后负责活动证书发放,活动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并即使做好活动信息报道工作。 (2)学科“分步教研”。鉴于涉及学科较多,每次教研活动中,学科的教学研讨采取分步走,某次活动只涉及其中一个或两个学科,其余学科延到下次活动;学科分成“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三大类,同学科在同次活动中分低、中、高三段进行,实行分场地同时开展。 2、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论坛、名师引领、专家讲座等,滨海教研联盟定期汇编课堂教学案例等经验文本集萃,构建共同模式下的“设计—教学—反思—交流—推广”的课堂教研模式。 (1)同校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滨海教研联盟某所学校根据计划预定的研训学科,推荐出2—3堂练兵课或展示课,执教教师在活动前期进行校内和校际合作磨课,该校教导处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开展合作反思与案例分析。各校自行确定。 (2)异校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滨海教研联盟“坐庄”学校推荐出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其他学校推荐出1堂练兵课或展示课,“坐庄”的学校尽量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或名师全程参与,课后点评,专题讲座。每学期2次。 (3)名师引领课堂教学研讨:滨海教研联盟“坐庄”学校推荐出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再邀请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示范、对比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专家点评并作相关学科讲座。每学年1次。 (4)争议观点课堂教学研讨:滨海教研联盟学校根据现阶段某学科的教学观点争议,结合争议观点推荐出的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进行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争议观点案例研讨沙龙。每学年相机举办。 (5)非联盟课堂教学研讨:滨海教研联盟某所学校自行组织或承办比较大型或有探讨价值的教研活动,邀请滨海教研联盟学校参加研讨。 3、研训方向。 (1)滨海教研联盟各校老师要积极参与校际间的教学研讨活动。年轻教师要更加积极参与上课、磨课、说课、评课等研训过程,使新教师尽快把握课堂脉搏,使滨海教研联盟活动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2)滨海教研联盟活动中要重视骨干(优秀)教师的后续培养与展示,提高他们在校际、学区乃至全市的影响。 (3)滨海教研联盟各校优秀教师、教坛新秀要以滨海教研联盟组织为依托,积极争取走向学区、市级的教研活动,通过组织搭桥,开展与名师结对,拜师学习活动。 (三)多元经验的交流与提升 1、校际师徒结对、交流、互助。滨海教研联盟各校都有一些优势学科,有一定数量的学区、市级学科优秀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滨海教研联盟内学校如果出现薄弱学科,可以进行滨海教研联盟内教师之间的结对互助活动,或者进行滨海教研联盟内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在相互的交流中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追求发展提升。 2、班主任德育经验论坛。滨海教研联盟每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举行一届各校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论坛活动,同时把论坛材料及各校当年度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整理汇编成册,分发给每位教师进行全员德育培训。 3、竞赛辅导员经验交流。滨海教研联盟学校各参赛队辅导员在赛前进行经验交流、探讨、互学,在赛后进行小结、反思、交流,通过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竞赛辅导能力,创建经验共享的格局。 4、教科研方法的交流。滨海教研联盟学校在各教导处或教科室主任的引领下,依据各主任的工作特长,开展经验交流,方法互通,文本互批,课题互助,努力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成效。 5、教师读书沙龙。滨海教研联盟每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举行一届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平时教师间以学科为框架,通过QQ、博客和聚会等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积淀教师的内涵。 (四)学生发展的联谊与互动 1、开展“友谊中队”活动。滨海教研联盟学校的班级组织可以按年级分段开展班队活动交流、学生学习交流、实践活动合作、城乡异地体验等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让异校学生间进行多方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培养。 2、开展“竞技联赛”活动。滨海教研联盟学校教导处根据各校的竞赛团队,定期统筹安排校际友谊联赛。例如:球队、棋队、田径、艺术、学科解题等竞技类项目。 (五)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网络资源的开发。由于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以及学校之间的距离等因素限制了滨海教研联盟活动的次数,为了使滨海教研联盟各学科组的优质资源及时共享,使各项活动得到及时宣传,每一项经验(成果)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滨海教研联盟学校的网络教师要创建好各校的互通网络平台。
2、网络资源的利用。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延时评点;还可以采用QQ即时谈、博客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每次活动的相关材料要及时上传到各校校网,为所有教师提供网络教研的学习平台。 四、组织与职责 (一)工作委员会职责 1、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从滨海教研联盟的实际出发,确定长期规划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制订并指导实施滨海教研联盟学期工作计划。 2、以人为本,以校为基,在广泛争取教师代表的意见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温州市“滨海教研联盟”章程》。 3、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宣传阶段性活动成果,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指导开展常规活动。 (二)秘书长、各校教导主任职责 1、秘书长在五校共同协商形成的共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校实际,制定学期工作计划;中间会议有记录,期末根据一学期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活动实效、存在的问题等)写好学期工作总结。 2、秘书长主持学科教研活动,主要负责开展参加人员的落实,教研内容的商定,教研时间的统筹,教研过程的衔接,教研信息的报道。 3、坐庄学校教导主任统筹各学科教研活动安排,协助秘书长做好涉及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续研究等项目。 4、无特殊情况,坐庄学校教导主任根据设置教研的学科落实承担2节教研课,参与学校的教导主任在每学科中协调推荐一位教师参与执教教研课。 5、无特殊情况,坐庄学校空课教师全员参与活动,其他学校本学科教师参与教学研讨。 6、各教导主任要引导每位教师在研讨环节上必须做好预先熟悉教材,课中听课记录,课后交流心得,上交发言材料,营造研讨氛围,促进共同成长。 7、条件允许,试教老师最好能得到本市教研员在磨课环节中的指导,促进上课教师的业务提升。 8、活动中,各教导主任要按所需文本要求统一格式或模板,及时上交秘书处相关资料和归档保存。 9、各教导主任要督促本校信息技术教师在活动中要主动协助,做好信息技术层面的辅助工作,包括课件修改、网上教研的技术指导,建立分学科共享资源库等。 (三)滨海教研联盟成员职责 1、每位滨海教研联盟成员要以主人翁态度积极自主地参与滨海教研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扮演好参与者、学习者、指导者、监督者等多维角色,力求个体参与能达成个体与团队的共赢。 2、积极争取承担滨海教研联盟活动的任务与锻炼机会,努力在滨海教研联盟组织活动中探索个体的发展点。 3、自觉遵守滨海教研联盟组织制定的各项制度与规范。
五、附 1、温州市“滨海教研联盟”工作委员会由各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坐庄学校校长任会长。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运筹滨海教研联盟的常务工作,定期在工作会议上总结汇报阶段性工作情况。 2、滨海教研联盟活动力求组织从细,管理从严,材料从精,招待从简,所需经费由“坐庄”的学校负担。 3、本《章程》于二○○八年九月拟定试行。每学年滨海教研联盟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行审核修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