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道家气功 | 无极静功养生十二发

 明日复明日fu1l 2018-01-31

正文共:4262 字

预计阅读时间: 11 分钟

无极静功是由著名气功师吕继堂吸收了佛、道、儒、医及各种内家拳的精华而创编的功法。主张理法并重,性命双修,养生处世相结合。提出练功要四化,即精练化、科学化、生活化、实用化,使养生之法能处世,在处世之中能养生,把养生与处世融为一体。不但可以加速功效,还可以适应不同工作,身体条件、年龄和知识阶层,尤其是老年人和知识分子的需要。


【功法】

1.无极静立养气法

的要求:类似立正姿势,两脚跟并齐相靠,两脚尖距离以大趾根高骨处容开本人横拳四指宽为准;膝微曲而内直,膝盖对足尖,重力在足心,保持足频;掖胯敛臀,松腰竖臂,舒胸松腹,尾闾对足跟,保持身直;收颏直项,百会虚领,垂帘正视,闭口藏舌,鼻准对脐,保持头正;两肩轻松,两臂自然下垂,小指靠在裤缝之前。手背斜向前,两大指松对小趾根,两中指舒,意达足心,做到两肱有圆满包身之感。头正、身直、足频、两肱圆是身形“四纲”它包含着“二十四要”。如能做到,就符合了人体应有的自然形态。


的要求:运动应和顺自然。形正气自顺,做到“收颏藏喉”,自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可增强任督两脉的循环,做到足心平吸,手心空含,内气自能通达“四梢”,遍及周身;能保持头正,项直,鼻对脐,自能形成腹式呼吸,呼吸之气,应听任自然,所以不要注意呼吸,不要用意领气,以自然静养为主。


的要求:意为主宰,能支配形与气的一切活动,并有调整机体功能使之平衡的作用,意如不静,则形散气乱,功能失衡。所以意宜静,不能妄动,但静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排除一切妄想杂念,脑筋清清楚楚,思想高度集中,在止心定念,清静无为的情况下,更容易体会到那里的姿势不正和内气不顺,就可以用意调整,也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心平则气和,意定则神活,思想能保持中定。做到形正、气顺、意静,“意、气、形”三者合一,是“炼精化气”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提高,自能进入“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清静无为的最高阶段。此式是无极静功的基本功法。一切功法都由此而产生。初练功者,首先要单练此法,从中得到体会,再把此式的要求和体会,运用到其它各个姿势之中,如果在日常行立坐卧一切活动时能注意到此式的要求,就是时刻保持着气功态


2.有极调经顺气法

(1)在静立的基础上,两手小指向左右斜前方(两臂前合三十度)徐徐翻转上起,至腕与胯平,小指斜向上,手背斜向前。


(2)继续上起,注意无名指下沉,食指上起,至与肩平,手心向下。


(3)不停,大指提,圆转上起,如摸球,至手与头平,中指意对,小指微内扣(两手距离与头宽),手心斜向下前方。注意松肩,沉肘,肱圆。


(4)不停,两手翻转下落,至胸前,两中指靠拢相对,手心向下。不停,徐徐下按,至腹部时,两手左右分开,回至原式。


3.太极开合动气法

(1)从静立开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宽,分脚时,左足尖内扣正,不移动,左脚平起左移平落,两足距离一横足宽,两足外侧要成直线。


(2)两手徐徐向前方上起,至与肩平,两手相齐与肩宽,手背向上。


(3)微曲膝坐身,两手翻转,手心相对(注意两手心劳宫穴对准),松肩沉肘,两臂成半圆形,腕与肩平。


(4)注意体松意静,候至两劳宫穴微有麻胀之得气感时,可两手慢慢内合,在思想上要意识到好像按下一气球,则产生合不拢或向内吸之感,手要松,动要慢,用意不用力慢慢合至两手距离二至三寸时,即停止内合。再慢慢用意吧两手向外拉开,会感到似有吸力相连,有拉不开或向外推之感,拉开两手的距离,以感到两手心的吸力不断为变,但不能把两臂拉直,如此内合外拉,可反复多次,两手之间的吸、斥之力,自会逐渐增强。


(5)收式:两手回至胸前,中指对,两肱圆,手心向下;同时左足向右足靠拢,并齐落实。舒身,两手下按经腹部至两腿时,两手两足尖同时分开,归静立式。


4.五行八卦桩功法

(1)五行桩

从静立开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宽,脚尖微内扣,曲膝坐身,两手合掌至胸前,两肘前顶,两肩放松,两臂外撑,两手指肚各自相对,五指微曲,手心空,中指对喉部,距离二、三寸。舒胸松腹,鼻尖对脐,如“童子拜佛式”。

收式:同3。


(2)八卦桩

从静立开始,两脚平行分开,中间距离要超过肩宽,曲膝坐身,同时两手向前向上徐徐抬起,至与肩平。松肩沉肘,两手成立掌,两臂各成半圆形,两中指上舒意为护头顶,虎口圆,食指回指意对眉尖,四、五指并拢,小指微内扣(以刚刚看不到小指根为度),大指内合,手心空含。要求做到“五对、三弓、一圆”,外包内撑,松展平衡。


炼气化神

5.起落旋转法

(1)从静立开始,两脚平行分开,中间距离与肩宽,两手向前,徐徐上起至与肩平。


(2)曲膝坐身,重量坐在右脚;胯向左转九十度,面向左方,右脚内扣,左脚尖跷起外摆不落。同时右手小指内拧,上起至面前,大指外撇,小指根对鼻尖,形成半圆形;左手小指内拧下落,经腹部小指外拧向后至腰,手心向外,大指内扣,中指顺尾闾下指对右脚跟。头正,身直,曲右膝提左膝坐身。


(3)胯向右转180度,左脚内扣落实,重量至左脚,右脚尖抬起外摆不落,面向右方。同时右手经左肩胸腹右肋向后方拧转下落,小指外拧向后至腰,手心向外,大指内扣,中指顺尾闾对左脚跟;左手拧转上起,小指内拧,随动至面前,大指外撇,小指根对鼻尖,臂成半圆形,提右膝曲左膝坐身。


(4)不停,右脚内扣向左转,以上各式反复练习。


(5)收式:同3。


6.阴阳开合法

(1)从静立式开始,右脚平抬起前进一步平落,同时两手向左右斜方徐徐上起至头平,徐徐反转下落至腹部,左手背放在右手心上,两手心均向上,头正、身直,曲右膝坐身。


(2)弓步重量徐徐移至左脚,同时肘向前合,手向后拧转,经腰再转至面前,坠肘提腕,腕与肩平,手心相对,距离一二寸,如捧球状。


(3)曲右膝坐身,重量移至右脚,两手翻转下落,回至腹部,左手背放在右手心上。以上各式可重复练习三——九次。


(4)换步:左脚外摆,右脚上步平落,手的动作要求与第2、3节完全相同,惟左脚在前。


收式:后脚向前脚跟靠,并齐相靠落实。其他与3之收式同。


7.托天升阳法

(1)从静立式开始,两脚平行分开(两脚外侧平直与肩宽),膝微曲,两手合拢至丹田,中指对,手心向上,肘微前合,两肱圆,大指外撇。


(2)徐徐曲膝坐身,两手中指不离,手随动徐徐上托至胸前不停,两手内合,两腕旋转相靠,两手中指左右分开,手心如捧球上托至头平,两肘两腕左右撑开,两中指对,两肱圆,手背护头顶,手心向上,有托天之势。注意松肩沉肘,手心空含,大指内合,曲膝坐身,头正,身直,稍停。


(3)舒身上起,两手左右分开至与肩平,手心向下,两臂微前合。不停,继续舒身,两手下落内抱至丹田,中指对,两肱圆,手心向上,大指外撇,再重复练习三至九次。


(4)收式:左脚向右脚靠拢,并齐落实,同时两手反转徐徐上起至胸前,中指对,两肱圆,手心向下,舒身,两手下按经腹部,分至两脚,两手两脚尖同时分开,归于静立式。


8.覆地补阴法

(1)从静立式开始,两脚平行分开(两脚外侧平直与肩宽),微曲膝,两手合拢至丹田,两肱圆,手心向下,中指对,手心空,大指下按。


(2)徐徐曲膝坐身,两臂保持弧度不变,向左右分开,两手大指向外反转,两臂徐徐向外向上起至与肩平,手心向上,不停,两手上起向上向内包拢经面前至胸部,两肋前倾,提腕垂指,两手背对靠胸前,头正,身直,曲膝坐身。


(3)徐徐舒身,两手外撑,两手下按至丹田,中指对,两肱圆,大指内合,手心空含,有下按地意,稍停,再重复练习。


(4)收式:按上式左脚向右脚靠拢,并齐落实,同时两手左右分开下落,两手两脚尖同时分开,归于静立式。


9.静坐养神法

(1)常坐法(以坐平板木凳为最好)类似平常坐凳的姿势,但坐的宽度不超过三寸,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宽,两脚尖微内扣,以两脚外侧平直为度。如凳子离于膝盖时,两脚可稍向前伸;如凳子低于膝盖时,两脚可向后收,以感到两脚平衡为度。两臂自然放松,两手放在膝盖上(放的具体位置,以两臂感到舒适为止),保持头正、身直、鼻准对脐,其他要求与静立法相同。


(2)便盘法(以木板床或大方木凳为好)先将右脚盘回放在左腿下,再将左脚盘到右腿下,左脚外,右脚内,两小腿交叉,左手大指尖与中指指端相对,接成圆形,右手小指从左手虎口内放到左手无名指根内侧,右手其余四指轻握左手背上,自然放在小腹前,手心要向内下合,头正,身直,鼻准对脐,其它要求与静立法相同。


(3)单盘坐:先将右脚盘回,再将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其它要求与便盆坐同。

(4)双盘坐:先将右脚盘回,放在左大腿上,再将左脚盘回放在右大腿上,左脚外,右脚内两小腿交叉,两脚放在两大腿上,其它要求与便盘坐同。


10.晃海自我按摩法

此式在坐式的基础上进行(常坐,盘坐均可),两手轻放在两膝盖上,周身放松,以腰为轴,先从右向下俯身,经右膝至左膝,向左旋转,舒身上起,转一圆圈,归于原式。不停继续重复旋转,做三十六次,归于原式后再从左向下俯身,向右旋转,舒身上起,转一圆圈归至原式,不停,重复旋转三十六次。注意,用单盘坐法时,如自右向左旋转,则左脚应在上;反之,如自左向右旋转,则换成右脚在上。


11.按摩收功法

(1)摇头

在静坐的基础上,上身不动,先向左扭颈转项,鼻对左肩,再向右转,鼻对右肩,反复各做三次,回至原式,鼻对脐。


(2)揉眼

两手心相对用力搓热,敷两眼(劳宫穴对眼球),意达眼底,约半分钟,两手同一方向,向左连转三次,再向右运转三次,转时注意要意达眼球内。


(3)浴头面

①接上式,两手向下摸,注意两中指微用力,经“睛明穴”至“迎香穴”时,左手指向右,右手指向左,右手再上,左手在下,右手虎口对鼻尖,左手虎口对嘴。

②两手上摸,注意两大指和食指微用力,经太阳穴向上摸至头顶,两手徐徐分开向下摸中指经风池穴,从耳下左手指向右,右手指向左,至两虎口对鼻和嘴。重复三次。


(4)浴身

①接上式,两手中指摸至风池穴时,两手经颈项分开向前摸至胸前,再下摸至腿膝。


②两手上起,左手抚右肩,右手抚左肩,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两肘下沉,两手顺两臂下摸至右手心对左手背,左手心对肚脐,不停,左右分开,顺腰经“带脉”向后旋转至两手中指对命门穴,继续下摸经胯至腿膝,归静坐式。


12.静卧安神法

(1)仰卧式:枕头应比平常睡枕高些,以鼻对脐为准。平卧两脚腕上下交叉,两脚尖微跷,下边脚趾尖靠在上边脚趾根的上面,两手手背对手心,抚在小腹上,左脚在上时,右手在左手上;右脚在上时,左手在右手上。


(2)侧卧式:枕头可比仰卧稍低,两腿曲,下脚勾在上腿小腿腕上,两脚尖微向上跷,身弓,以鼻对脐为准,下臂曲,下面手四、五指拳曲,大拇指靠太阳穴,中指靠前额发际中线,上面手握在下面小臂中间,上手劳宫穴对下臂“郗门穴”。


——引自张震寰《气功荟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