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正处于血压比较高的状态,请收藏此文!

 POPODING183 2018-02-01

导语

近年来随着血压升高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整理了如下资料,供高血压人群“享用”。

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

高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

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精神和环境因素

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生活习惯因素

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打呼噜)、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其他疾病的影响

2

高血压的预防

了解了它的发病原因,

所以健康的人就得预防,

而已经血压高的人就得治疗了。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有句话说的好,病从口入,所以对于饮食一定要控制。

1

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唐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

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抵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等。

3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

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

5

限制盐的摄入量。尤其是减少腌制品的食用,甚至是不食用。

结束语

高血压三分治七分养,在治疗中休养、在休养时治疗。同时还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心态也是战胜疾病的一种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