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太极拳最大的尴尬:柔韧有余而功力不足

 宗放 2018-02-01


拳谚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就是内功的修炼,前文已经表述过,而“外练筋骨皮”就是此处要讲的功力和柔韧的训练。


功力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方式或者特定的器械,进行力量和劲路运用的训练。


前文我们讲了太极拳套路训练的阶段:一是催僵化柔,二是松活弹抖。在套路第二阶段的训练,以及太极推手的发放训练中,对劲路的整发能力要求较强,从武术攻防技击的角度而言,我们也需要增强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功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老话讲 :无力练力,有力不用力。大家知道婴儿的劲力最整,因为她拙力未生,但是婴儿永远不是一个成人的对手。因此有力以及会用力才成为技击的三大要素之一(技击三大要素:一胆二力三功夫)。


我们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的功力训练都不是单纯的力量训练,和西方的力量训练完全不同。太极拳的功力是整劲的训练,是力量以及力量整合运用的训练,所以不是单纯的长肌肉。用健身馆的话说,我们是练“活肉”不是练“死肉”。既要有力量会运用,又不能练出拙力反应不灵敏。


太极拳功力训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百把桩,既练了腿功又练了发力、以及指力握力等。太极大杆子,四米的大杆子抖动如簧,拿起来就是力量的训练,再加上拦、拿、扎、抖等各种训练手段,使周身力量都得到训练,力量不够整是抖不起来大杆的,更不能力达稍节。太极棒,是对指力、握力、臂力、缠丝力的训练,想练好拿法,太极棒的训练必不可少。还有扔石锁、抖铁链等方法。如果要提高击打能力,还要有打桩、打沙袋等修炼。


过去前辈们进行这些训练,练出太极功夫,是为了实战,用于生计的。现代社会是和谐安定的,这种功力训练没有了发展土壤,太极拳的习练目的也逐渐演变为健身养生。不过从技术传承的角度,太极功力是非常有必要学习和训练的,特别是年轻人,而适量的功力训练从健身的角度而言也是很有必要。

柔韧训练,是指对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的训练,它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训练实践证明,加强柔韧性练习非常重要。


首先,柔韧性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弹性,增加肌腱和韧带的韧性,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反之,柔韧性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其次,柔韧性与功力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柔韧性越好,功力会越强。 柔韧性越好的人,在劲路的运用方面越好,柔化和发放的效果越好,听力越灵敏。 


另外,练习太极拳后,特别是在比赛或者训练量较大的情况下,柔韧性的训练可以快速有效地恢复疲劳。


柔韧性训练是整个训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只有切实抓好柔韧性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太极拳训练效果和健身效果。


柔韧性的训练手段主要有:压腿、踢腿、压肩、涮腰,缠丝功等。这也是练习太极拳放松的第一个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基本认识了太极拳运动体系。通过练习这个运动体系中的不同内容可以实现不同的作用。 但内外双修,从健身的角度而言还是必须的,“外练筋骨皮,内炼一口气”。只不过现今我们太极拳对修炼和认识有不足之处,很多人注重了柔韧的训练而不去做功力的训练,导致训练不均衡,健身效果从而受到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