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这种头脑的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潜岳修省 2018-02-01

有这种头脑的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愚不可耐的人总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叔本华

今天和朋友们聊一聊叔本华,他是尼采青年时期的偶像,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当今很多读者也表示,看了他的书和思想后,三观都被颠覆了,急需重建。

他那本后来成为传世名著,对世界影响深远的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刚出版时却没多少人觉得它有价值,几乎卖不动,直到40年后才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机~

——正反君

01

叔本华从小就喜欢深度阅读,他曾鄙视说:“读者大众的愚蠢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因为这些人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最为高贵和稀罕的各种思想作品放着不读,一门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涌现的、出自平庸头脑的胡编乱造。”

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愚蠢的嗓门叫喊得最响亮,所以无论在哪个时候、哪个地方,所有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要与占据上风的荒唐、拙劣的东西进行没完没了的恶斗。

所以他坚持的观点是,要创作出优秀作品,创作者就必须抵制和鄙视大众及其代言人的评判,不然只能写出低劣的东西!

不光质疑普通大众的眼光,对公认的知识精英权威,叔本华也照样不买账。在他自己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他就对当时的哲学权威黑格尔提出质疑,并公然叫板。

但他可不像当今的那些个网络喷手,只会用一些“泼妇骂街式的”的文字,成天在网上如同蚊虫一样“嗡嗡嗡的”秀着智商下限!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思考者,叔本华质疑别人的前提是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他专门写了一本与黑格尔哲学体系截然相反的巨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当时才30岁的叔本华,他对自己的这本书极为自信,声称书里面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于是自掏腰包出版了这本书。但反抗权威的代价是,他的著作备受世人冷落,出版了一年半才只售出100来本,其余大部分都作为废纸处理了!

有这种头脑的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02

我们很多人也都有过叔本华这种遭遇:非常投入的做了一件事,然后满怀憧憬的期待着掌声的到来,没想到却被现实当头一棒!这时候,失落中的我们,有不少人会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怀疑人生!

200多年前的叔本华也很失望,也产生了怀疑,但他怀疑的对象可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人生,而是当时世人的欣赏水平。

他援引别人的话说,他写的这本书好比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来照这面镜子时,是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的;他说这本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当下时代,而是为了后人,是为了全人类写的。他还预言,此书今后将会成为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

叔本华这种想法,搁现在一定会被众人嘲笑为“自恋狂”。但这种“迷之自我”的自信,或许正是他这种思想天才所特有的非凡气概。

历史又一次证明,有这种气概和实力的人,运气终究不会太差。

后来凭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卖不动的巨著,叔本华至少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任教期间,他依旧雄心勃勃的继续着对黑格尔的挑战。他特意选择和黑格尔同时授课,试图与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下。

这一次,当时正如日中天的黑格尔又一次轻轻松松碾压了他,他的班上很快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他只能凄凉地离开了讲台!经过一番深入反思,他终于想通了问题所在: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

有这种头脑的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03

虽然很多人都对叔本华这种极度自恋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他是在自我狡辩,但他却对之深信不疑。

在大学里与黑格尔对决失败后,叔本华移居到法兰克福,在那里度过了孤独的27年。但他却没有想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40多年前他创作的那本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突然引起轰动,他本人也随之名声大振。

这场意想不到的成功让叔本华更加相信运气的作用,他曾说:“与明智、力量相比,我相信运气更为重要。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船的航程。运气——顺运或者倒运——扮演着风的角色,它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距离。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是徒劳无功的。我们的挣扎只是发挥着桨橹的作用。我们竭尽全力挥舞桨橹数小时,终于向前走了一程。这时,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一下子就能使我们倒退同样的距离。”

但若无先前的沉淀,就算运气每天都光顾叔本华,也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地方。

和运气这东西一样,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也很难说得清具体的成功原因,尤其是叔本华这样的伟大哲学家。但从他的某些人生经历和思想言论中,也许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15到17岁的两年里,叔本华专门游历了欧洲国家,亲身接受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熏陶。对于这段经历,他后来总结得出一个教育观点。

他认为,在孩子从生活原型中了解到生活之前,孩子们不应该从生活的复制中去认识生活的任何方面,因此,不可匆匆忙忙只是把书本放到孩子手中,要让他们永远直接从现实世界里提取概念;而哲学家则更应该永远注视着事物本身,要让大自然、世事和人生,而不是书本成为他思考的素材。

有这种头脑的人,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04

随后在哥根廷念大学的前两年里,叔本华就非常清楚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并广泛学习了物理学、矿物学、历史、植物学,生理学、天文学、气象学、人种学、法学等各种知识,他所留下来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对学习内容的肯定、否定、质疑和感想,而且对每门知识都深有见地。

进人柏林大学后,叔本华听了当时著名的德国哲学教授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的讲课,深感失望。他发现,对大多数学者来说,他们的知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他认为这正是这些人永远不会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若想有所建树,就应该纯粹的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而不是把做学问当成获取名利等其他东西的手段。

在叔本华看来,能够获得新颖、伟大观点的人,也只是那些“把求知视为自己学习的直接目的,对此外别的目的无动于衷的人”。这也是他毕生所坚持的求知理念。

最为重要,且近乎神奇之处,则是叔本华在进行思想创造时的心灵体验。在他的笔记里,他记载了《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的诞生过程。

他说:“这著作就像小孩在子官里一样慢慢地成形,我不知道在何时开始,在何时结束。我看见出现了某一肢体,然后又出现了某一血管。也就是说,我只是把头脑里的东西写下来,而不管写下的东西整体上是否联贯,因为我知道这些东西都出自同一个源头。这有机的整体就这样形成了......”

另外,在一份文字记录稿上,叔本华写下了他的哲学思想的酝酿和写作过程。

他写道:“我的这些哲学论点,之所以是真实的,并因此是不朽的,就在于这些东西并不是我所创作的,而是它们自己成形的。这些东西完全用不着我的帮助而发生。在这种时候,我身上的所有一切就好像睡着了似的。只有在这种完全摆脱了我个人意欲的情况下,出现在我脑海中的东西,才通过我的笔记录下来,成为我的著作。我纯粹只是旁观者和证人。这保证了这些思想的真实性,并且让我在得不到同感和认可之时也不会怀疑自己。”

这使正反君想起了有次听TED演讲,一位作家说的“上帝之手”和“用生命创作”。像叔本华这般如此忘我的创作投入,正是在用生命进行创作,早已超越了成功与否这个世俗的层面。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