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夜腿抽筋,是不是要补钙营养?能不能彻底解决?身体如何管理钙

 身体自愈研究者 2019-04-29

感谢阅读!

男的缺钙,雄风不在。女的缺钙,衰老很快。儿童缺钙,成长障碍。老人缺钙,一摔就坏。白天缺钙,不在状态,夜晚缺钙,抽筋厉害。这话听起来,像是吆喝保健品的,但中国人缺钙是事实。临床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天吃钙389毫克,这离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双双推荐的800毫克,差距很大。

钙这个营养,有一项本事,就是非常听从身体的调配,严格点说,每一个营养,都会听身体的命令,但钙可能是跟神经相关,所以反应特别迅速。人体内最大的钙仓库,是骨骼,为了方便管理钙的进出库,骨骼设置了两个管理钙的专员,一个叫成骨细胞,一个叫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把钙往骨头上搬运,破骨细胞,负责把钙从骨头上卸下来。目的是为了平衡血液和肌肉的钙浓度。在人体需要的42个营养当中,具有这样一套快速组装与拆卸系统的,钙是独一份。要知道,骨骼可是身体里最硬的家伙。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肾主骨生髓,钙的直属长官是肾脏,肾脏通过肾上腺激素,向钙发号施令。肾上腺直属国务院调控,就是脑垂体。当身体感受到外界压力,需要做出紧急应对,脑垂体会分泌出垂体激素,将命令传达给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开始大量分泌,帮助将国务院的命令,传递给各州各县,这个过程需要大量钙的参与。血液中原来的钙浓度不够,肾上腺就会对骨作出要求,让破骨细胞,从骨头上卸下一些钙,参与信号传递。这就是中医说的肾主骨。

大量的钙,通过血液的运输,被送往肌肉细胞中。肌细胞是能量细胞,有它生产出的能量,人才能有力气。每一个脏器,都有自己的肌细胞,肌细胞不但生产出能量,还能维持器官的形状。人的形体,靠骨架支撑,器官的形状,主要就是靠肌细胞来维持,因为只有它才有力气。有个笑话,我让一位女学员,补充蛋白质,她不愿意,问她为什么,她说怕长肌肉,变成女汉子,这就是她不懂得,身体的五脏六腑,包括血管也是需要肌肉的,血管能够保持弹性,维持自己的结构,就是因为血管有三层,中间的那一层是肌肉层。慢性病的调理,在营养补充方案中,一定要补充蛋白质,这是原因之一。

大量的钙,进入肌细胞后,做起了肌细胞的动员工作,让肌细胞激动兴奋起来,大干快上,快速生产能量,以应对身体压力。剧烈运动时,人容易抽筋,是因为大量的钙,在细胞内让细胞过度兴奋,超过了细胞可以忍受的极限。肌细胞越发达的人,这个极限值越高,因此长期运动,有良好肌肉训练的人,不太容易抽筋。运动时间过长,会出现肌肉拉伤,这是肌细胞能量用完了。如果是骨折受伤,那是因为骨头的钙,跑到肌细胞里去了,骨头密度下降了。

冬天夜里容易抽筋,多半出现在你翻身,或者伸腿的时候。这是因为,从不动到动,这需要能量,需要能量就需要钙。在睡觉的静息状态下,人体需要的能量很少,肌细胞基本上也处于休息状态。这就像有个人在睡觉,你突然在他身上拍一下,他立马吓得坐起来。这一刻需要大量的钙,睡觉抽筋的原理,跟运动抽筋的原理是一样的。伸腿那一下,可能就半秒钟,身体里却有了这么多变化,这就是前文说到的,钙参与的反应都非常迅速。

为什么只有在冬天才会抽筋呢,这是因为冬天的温度较低,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血液供应会困难一些,这会带来至少两个问题,一是血压必须升高,以保证血液正常输送营养,高血压病人,在冬天血压会升高,头发晕脸发红,就是这个原因;二是钙的需要量会增加。只有增加一些钙,才能让肌细胞生产更多能量抵抗低温。这样的话,细胞内的钙本来就多,再来那么一瞬间的刺激,大量的钙冲进来,细胞不兴奋抽筋才怪。缓慢的移动腿部,并不会抽筋,这可以避免,让细胞在瞬间受到强钙刺激。看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中医为什么说冬季要补肾,因为身体需要更多的钙。肾不但主骨主钙,还可以回收已经用完的钙循环使用。肾强了,回收钙的效率也会提高。详细请参考《肾与钙的关系,相爱相杀》。

要缓解抽筋,平时多注意吃高钙食物,牛奶,钙片,豆类,鸡蛋,虾皮,芝麻酱,海产品,菌菇类,绿叶蔬菜等含钙较高。但钙的吸收率比较低,要缓进慢补长期坚持,滋补过盛,反受其害。睡前,可以喝温牛奶,也可直接吃钙片,钙片量不能大,小于600毫克,可帮助睡眠,如果超过1000毫克,反而会让人兴奋睡不着,原理跟前文讲的一样。如果不吃钙片,也有办法,在爱抽筋的部位,贴上暖宝宝,非常有效。也可以用电热毯,或者将棉絮垫厚一点,总之就是维持体温。

(原创:身体自愈研究者,百家号或微信内搜索“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可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