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海涛668 2018-02-02

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今天再发这个系列的(二)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是一个巴林鸡血红的小印,客人要求白文。如果缪篆、小篆,“从”字起码要五个竖笔。我在一个帖子说过随形印刻白文比较难,其实椭圆形印也一样,除非字形非常相就。现在用大篆加框,字的笔画采取挪让和镶嵌的办法,尽可能浑然一体,算是勉强可行。“从”字取自金文,“容”字取自古玺。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是一个为老干学员刻的、专用于小楷书法的姓名印。制式属于联珠印(俗称屐牙印),特殊之处在于刻成一个圆的,一个方的,我以前没见过前人有这样制式的,大概是我的发明吧,可惜忘了买专利。“赵”字顺着圆的外边布局,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湘字现在用六个竖笔布局,本来六线布局是印章中常见的,但这个印面太小了,勉强挤进去,结果不是那么好。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是我准备自用的书法引首印,匆忙刻的,衣纹没处理好,不过有用于搞笑应付的意思,本来用一只开一眼闭一眼的猫头鹰,后来要字的嫌不吉利,另搞了这个,半属恶搞吧,所以不重刻了。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是应一位学工笔画的女孩子的要求刻的,她从一本印谱中找来这种风格的印,要我按这种风格帮她刻。可见喜欢汉印或规整风格的人还是有的。印章石料是花芙蓉,芙蓉石可以说是目前最好刻的石头了,完全适合这个印所用的冲刀风格。这个印线条光洁,也没有敲边,追求一种整洁而不死板的、静穆的意态,与工笔画的风格协调一致。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又是两个人工压制的假“鸡血红”的印章。其中“关则良”一印,我不敢说是学齐派,只是用了仿汉凿印的风格。汉凿印也是汉印的一种,我们经常说的汉印多指汉官印,但以文官印为主,这种官印不属于特定的个人,新官来了旧官要交接的,一般是铸造的,比较规整。还有一种官印是武官印,多为临时调动(例如边关告急),匆忙在铸好的铜印材上凿出来交武官带着上任,所以称“将军印”,也称“急就章”(不是书法上称的“急就章”,还有一种“急就章”印是冥器),历史上也称为汉凿印。

要提一下的是齐白石自述:他初学刻印,得友人借西泠印派的丁敬、黄易原钤印谱,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赵之谦所刻印章的印谱,前后曾有数人辑录),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再后喜《三公山碑》,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马国权在《近代印人传》里说:白石之印,除前述渊源外,谅亦得汉族将军印、少数民族头领印的启迪。这里提到的“将军印”就是汉凿印。韩天衡《中国篆刻大辞典》“齐白石”条说:齐白石“篆刻初学赵撝叔、黄牧甫,早年所作工整得肖二家,款识亦小字端正,晚年乃不拘绳墨,单刀冲切,奇肆扑茂,劲辣有力,印风犷野。”

从上面记述我们可以得知:一般人所知道的“齐白石风格”,是他晚年的风格,而在早年他学习丁、黄(作品基本是汉印风格)“得其门径”,学习赵之谦(撝叔)“疏密自然”,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齐白石说他的印风数变,这种“变”,既是对前面风格的否定,也是对前面风格的继承发展。恰恰是齐白石自己的经历,说明在学篆刻初期学汉印是值得的。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是两个我准备在“东海×园”工作室自己使用的印章,专用于绘画的提款引首和补白。其实在我自用印章中汉印风格只占少部分。这两个印一个是追求近似于牧甫风格(追求而不是达到了),一个是大篆入印。大篆一个“游艺东海”是借了东海的名堂,好像我跟敖广交游去了,是个玩笑呢。其中“艺”字偏左了一点。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是一个准备自用于工作室的绘画押角章(也称压角章),本来手头上也刻了不少分类的,但不想都拿到那里去,所以想刻个山水花鸟都能盖的。印文想了不少,不想太雅,也不想太俗,什么“笔墨”呀、“丹青”呀,也太多见了。前两天刻了个“游艺东海”,顺着思路刻个“艺海泛舟”吧。

这个印基本上是缪篆结体,但在笔画上略加上小篆的意态,例如竖笔,完全垂直的不多,大部分微微带有圆转的笔意。笔画间隔上采取了比较多见的六画结构。唯独“舟”字笔画较少,就让它空一点吧,这在结体上称为“三密一疏”。但“舟”的左下和“海”的右下都用斜画撑住,令整个印稳定。边栏的右上方开口是原来石头有崩缺,其余两个口子是故意搞的。本来如果纯艺术考虑,边栏可以再“糙”一点,但顾虑到是个经常在外面使用的押角印,以后还不知会残到什么程度呢,而且只是画作的陪衬,所以边栏就让他“一般化”吧。

有人说书画中的印章比较规整而不“现代派”,是因为不想夺去书画的主体地位,想想有一定道理。但我想主要应该是要和书画的整体风格相一致。设想画了一幅“野兽派”的画,用“现代派”的印章去衬,还是可以的(特意说明一下,这句话没有贬义)。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刻这个印的初衷是用于自画的梅兰菊竹四条屏的押角印,也可以作为一般的闲章作品存着。印文是我自撰对联的上联(下联是画印诗书寄雅情,稍迟一点刻个朱文成一对)。七个字在四方印中中一般有三种排列方法:2+2+3,3+4,3+3+1(左中右位置可以按需要互换)。现在采用的是第一种排列。曾考虑“菊竹为”排在中间(因竹字可以短),但这样“友”就要拉长,觉得较难处理。用的是一块旧青田,现在较难找了。深冲刀,稿是慎密经营后按笔意写出,刻也按笔意刻,较少复刀修饰。现在看起来中间一行宽了一点,左边窄了一点。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这是为一位画家刻的,选这一种风格主要是为了他原来的印章接近这种风格(所谓齐派),大概是他喜欢吧。不过我倒不是追随齐派,而是在传统风格中加入了汉凿印和秦权文字(也称诏版文字)的风格。齐白石自己说他学印最初也是以汉印风格开始,后以天发神谶碑、祀三公山碑风格入印,再后以秦权文字风格入印。秦权和诏版文字原来为工匠小吏在权(一种量具)和很小的铜板上刻出,纯为实用而非艺术,字很小,笔画多直笔,转折处为直笔相接,多有“离(接不上)”、“过(过了头)”、“叉(交叉成十字)”现象,而且横竖不标准,多有歪斜。有人说是“天真质朴”,其实是“粗率”。但是如果我们在汉印缪篆以及小篆上有一定修养的话,吸纳其中的某些元素,可以相对破一破过分规整甚至呆板的缺陷。不过我总觉得,这种风格文雅气质较欠缺(甚至齐白石的挚友也说他的印缺乏书卷气),所以我觉得自己多少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庄子语)。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刻成阴文是因为这是一个摆件的底部,刻阳文伤得太厉害。线条比较细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我曾经说过不定形印刻阴文比较难,现在仍然是金文入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