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帝派来的救世圣师——奥古斯丁

 hyxz_ljf 2018-02-02

公元386年,一个青年在米兰的一座花园里,默默哀诉着自己的罪行。骤然响起的孩童之声,指引他翻开了手边的圣经。读罢,一道恬静的光射进了他的心里,从此,他决定跟随上帝,接收教会的洗礼,并带领更多人求得神的垂听。他就是被称为教会博士的奥古斯丁。花园里的这一天,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影响了之后一千多年的基督教史。

本篇内容节选自于海老师,主讲的《西方社会思想两千年》

圣奥古斯丁,他不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但是他被中世纪认为是真正的导师。

德国一位哲学史的专家叫文德尔班,他有这么一段话:奥古斯丁是中世纪真正的导师,他不仅将基督教与新柏拉图的思想路线连接在一起,还以创造性的精力集中了当代关于救世的需要以及教会实现的需要的整个思想。他的学说就是基督教哲学。

所以文德尔班这段话里面,我们特别要解释的就是教会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拯救,他的学说的基础就是人性败坏,原罪说。如果我们在哲学上把这个问题再进一步地再推演一下的话。也可以说救赎它不光是一个宗教的信仰,事实上人必死,所以一定会有一个问题,人的终极意义在哪里。所以拯救的问题实际上是跟这人生的终极意义是连在一块儿的。所以在教会看来,在基督教看来,人靠自己不能得救,人必须通过教会。

所以这里面就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观点,如果你不通过教会,你就不能得救,而且得救是人生的第一大事的时候。所以你唯有一条道路,依赖教会、相信教会、听从教会。教会就获得一种巨大无比的权力。所以教会的中介在上帝跟城市之间,在天国跟城市之间的这种中介的作用就成为教会权力的来源。

我翻译了一本奥古斯丁的书,我在书里面谈到我对奥古斯丁的他的理解。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他们自己的时代。所以那个时候,他成为一个基督教的一个思想家,成为一个宗教的一个领袖。因为那个时代跟罗马和希腊不一样。是在整个这样一个纷乱的时代,人们实际上要苟活于乱世,所以要找到一种好的学说,尤其是道德学说或者是宗教学说,能够安身立命。所以奥古斯丁最后他的全部的力量,或者全部的热情都放在了怎么能够提供一个关于人们拯救的这样一个学说。

但另外一方面,他的性情也还是跟后来在14、15世纪时候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和法国的人文主义者、德国人文主义者一样,充满着对世界的一种探究的热情,或者是兴趣。

这段话是我在序言里面说的:他也像一切伟大的哲人那样,对宇宙的抽象的美和法则有深邃的体悟。路上两只小公鸡的打斗会吸引他去一窥宇宙的法则和秩序的展现;在深入思考之余,他承认争斗的场面在我们心中激荡起一些乐趣。

这很像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蒂,他看到参天大树和波浪起伏的麦田就为之感动地落泪,他把慈祥和尊严的老人们当作自然界赏心悦目之作来尊敬并且百看不厌。所以在他们的天性中都有一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宇宙襟怀,而这多少有点像闻瓦砾击竹声而悟宇宙大道的东方禅境!这段话大家在《奥古斯丁》我译的《奥古斯丁》的传记的序言里面可以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