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声唢呐绕千年华夏,凤仪万里传古国文明

 公司总裁 2018-02-03

在德黑兰音乐博物馆举行的中国音乐会上,一曲《百鸟朝凤》惊艳了全场,也击中了我。我仿佛感到了春日的阳光洒在身上的煦暖,听到了百鸟在幽谷里阵阵清脆地鸣啭,闻到了鲜花盛开的空气里丝丝的香甜。

音乐会结束后,我仔细品读了青年作家肖江虹的大作《百鸟朝凤》和吴天明执导的同名电影,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文明冲击下艰难的生存状态和一代代传统音乐人对艺术的坚守深深地打动了我。

大幕缓缓拉开。

秋风萧瑟,残阳如血。暮色笼罩的火庄窦家大院葬礼上,年迈的焦三爷正拼尽全力擂鼓,为徒弟游天鸣伴奏唢呐的授技之最《百鸟朝凤》。

唢呐王

大约是三十多年前吧,八百里秦川上,坐落着世外桃源一般的无双镇,金木水火土五个村庄错落有致。这里天高云淡,云雾弥漫,柳荫葱茏,莺歌燕舞,美丽如画,堪称人间仙境。

稚子学艺

彼时的唢呐,是乡村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红白喜事上总是少不了它的声音。在那高亢嘹亮的乐曲里,人们婚配、出生、死去。对于生于斯逝于斯的人们来说,这音乐既是祝福,也是安慰。唢呐师在古老的乡村,也是一个受到尊敬的职业。村民的推崇成就了技艺精湛、清高孤傲的老一辈唢呐王焦三爷。对乡土音乐的热爱促使天鸣和蓝玉两个十来岁的蓬头稚子跟着全镇的唢呐名匠焦三爷学艺。在土庄的河岸上,他们有模有样地练习着腔调。

刻苦练习

市场经济的大潮最终冲击了这个宁静的小乡村。乡村的红白喜事上,传统的唢呐锣鼓销声匿迹,五花八门的洋乐队、现代舞大行其道。乐音更嘹亮了,形式更丰富了,花费更高昂了,味道却走样了——婚礼少了往日的喜庆,丧礼缺了应有的哀痛。即便曾经傲慢气派的八台唢呐,在金属感十足、冰冷刺眼的乐队面前,也局促得像一群刚进门的小媳妇。终于,唢呐被洋玩意儿逼到了历史的角落。

敦厚淳朴的天鸣,学艺之路充满坎坷,终因锲而不舍,勤学苦练,成为新一代唢呐班主;不料传承之路举步维艰,新立的游家班在浩浩荡荡的务工潮冲击下,师兄弟们东零西散;而天鸣的生计更是捉襟见肘,他留守乡村,家徒四壁,最后竟无力为病逝的老父请一台送葬乐班。

聪明伶俐的蓝玉,学艺之路更加坎坷——艺成即被逐出师门,此后仅出活一次,成为他从艺的绝唱。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蓝玉走上从商之路。数年后,他已是纸箱厂厂长,跻身于成功人士行列。

一生至死不渝捍卫唢呐技艺的焦三爷,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在蓝玉的厂子当了门卫。

深爱的唢呐

天鸣想痛哭一场。学艺数载,终得真传,怎么突然就没了用武之地?这些委屈,他只能向师傅倾诉。回到曾经学艺的那片土地,熟悉而又陌生,“站在山梁上,我回头看了看土庄,它好像老去了不少,那些山,那些水,都似乎泛黄了。”一同泛黄老去的,还有天鸣深爱到骨髓里的唢呐——那个伴随着他从童年成长到青年、给他带来了太多眼泪和欢笑的乐器。

师徒对酌

当省里开始挖掘和收集民俗文化时,天鸣的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眼前立即浮现出久违的游家班出活场景。他兴冲冲地赶到城里,打算把师兄弟们都请回去,再续唢呐传奇。进城后却悲哀地发现,二师兄的手指被机器切断,从此与唢呐绝缘;四师兄感染了尘肺病,说话都吃力费劲;蓝玉则完全成了一个世俗的生意人,终日忙于客来商往;焦三爷,这个视唢呐为生命的老人,也像入冬的老槐树一样,变得残败枯萎,失去了传承唢呐的顽强韧劲。

困惑与失落

是世道变化太快?还是传统注定要被淘汰?

失落、悲愤和绝望从天鸣的内心涌起,“我知道,唢呐已经彻底离我而去了,这个在我的生命里曾经如此崇高和诗意的东西,如同伤口里奔涌而出的热血,现在,它终于流完了,淌干了。”这种落寞,这种无助,这种悲恸,令人动容,又令人扼腕。

天鸣黯然地独自回乡,眼前的场景似乎预示着唢呐的尴尬处境,“在车站外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正举着唢呐呜呜地吹,唢呐声在闪烁的夜色里凄凉高远。这是一曲纯正的《百鸟朝凤》”。曾经辉煌高雅的民间艺术,曾被奉为至宝的经典曲目,终于沦落至乞丐般的境地,如同一位末路的英雄......

那曾经灿若星辰的民俗瑰宝,那曾经雄傲世界的传统技艺,那曾经延续千年的文化血脉,只能像濒危的生物一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吗?若干年后,那些广泛根植于民间的非遗项目,只能在博物馆里供人观赏或回忆吗?不,不能这样。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先辈们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文化变成历史的陈迹。

怎样才能让传统艺术适应现代文化,在未来焕发出新的活力?肖江虹在探索,吴天明在探索,优秀的中国艺术家在探索,每一个关心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炎黄子孙都在探索。传统文化若要得以长存,重获生机,被更多的人接受,就需要与时代结合,需要与世界共舞,而不只是活在人们的唏嘘之中。

近日,中国驻伊朗使馆为增进中伊人文交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邀请中国民族音乐代表团访问伊朗。中国民族音乐代表团在德黑兰音乐博物馆和伊斯法罕大学举办了音乐会,为当地民众倾心演绎了《百鸟朝凤》、《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经典曲目。

中国民乐艺术家在伊朗演出剧照

热情的观众

他们以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扎实的演奏功底,深深地征服了在座的每一位伊朗民众。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意犹未尽,强烈要求加演曲目,并向乐团长时间起立致敬。唢呐、琵琶、扬琴等曾在“丝绸之路”上大放异彩、在中国和波斯之间互鉴交融的古典乐器,如今正续奏着驼马古道的千年情缘。

中国民乐艺术家合影

其中,青年唢呐演奏家、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金奖得主张倩渊女士吹奏的《百鸟朝凤》,以活灵活现的声调、恰到好处的神态、收放自如的气息、浑然一体的伴奏,赢得了满堂喝彩。

中国民乐艺术家在伊朗演出剧照集锦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本着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扛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华彩乐章在未来必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一代代中国人中间永远流传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