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和庆喜的《习拳大歌》与《耍拳解》

 荷知鱼 2018-02-03
 


和庆喜(1857年~1936年),字福棠,和润芝长子。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赵堡太极拳第八代宗师和兆元之孙,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此篇是和庆喜对祖父有关耍拳论述的阐释,曾在他的弟子中传抄,文字略有不同,此篇为和氏家传。

《习拳大歌》

习拳之道多留心,神敛肌松态自然。

腰脊中正虚领顶,气达周身督脉贯。

虚虚实实明阴阳,身灵步活弗缰绊。

拳守四法晓六合,上走下随意欲先。

松肩沉肘气蓄下,妙运精气润心田。

招路多拟立圆行,缠绵软柔劲相连。

节节体骸归一元,能分易合臻化境。

循势舍己借彼力,遂阳就阴达真玄。

入门捷径须口援,功夫真善凭自修。

盘架有时贵于恒,子卯时分莫间断。

学好太极岂曰难,老幼强弱皆宜练。

若问习拳有何益,延手益寿身自安。


耍拳解


柔中求刚。“柔”者何也?柔,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初习者要明松柔之含义,身体须开展放大,不放大达不到柔的目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是功成后的自然表现,非勉强可为之,极柔必至极刚的自然辩证结果。若初习者即求柔中之刚,则是错误的。须知柔不及则刚不至也。勉强得来之刚,也不外后天之力。此“刚”不过是枯槁之脆硬,一折即断,非真刚也。

 

“轻灵自然”者何?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气则滞。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此喻甚当,应切切深思。


何为“中正平圆”?即在用功时的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前后左右皆以中心线为界,步以走圆,身以行圆。总而言之,一举一动,皆以圆为宗。此应由浅入深,不能急于求成。 


何为“懂劲”?指在用功中要遵循太极拳之自然规律。一势一劲,认真运动,到时能逐渐感觉到由丹田发出的劲。气、力、劲本是一体的,而在拳艺的理论实践中却有分别之论,即气是先天自然之气,力是后天人为之力。后天人为之用力,常非用先天自然之气。而太极拳在姿势变化运转中,则以气与力相配合,每势完成时要有气沉丹田之感觉。通过姿势转化,由丹田发出的为劲。所谓懂劲者,即要由丹田发出转化的劲。 


何谓“周身相随”?是在耍拳时,要以理论结合实践。首先行动于腰,以腰带动肢体,基础在步,活动于裆;身体平衡运转于手;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肘松肩,松胯松膝。如此,即形成周身相随运动,方可达内劲、走劲的目的。


拳谚曰:“入门引路须口授。”此言是说,理论固然可以在文字中学得,但书本毕竟不能代替实践。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因此,入门学习时,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某些技巧要领,用笔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文词一大堆,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透彻。然而在言传身教中,结合实践只用三言两语即可让人理解。古人讲“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是直接传,以身作则。“假传”也并非是说假话,而是尽作比喻,是间接的借指,只怕学者不明白,说过来说过去说了很多,然而还是让人难以明白。总之,身传口授是入门之径。


刚哥出品|必是精品

公众号请搜索:开合太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