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蜗寄庐

 百城主人 2018-02-05

    清防阁、樵斋、蜗寄庐藏书捐赠天一阁后,三个藏书楼的命运是不同的。清防阁已然不在,樵斋位于镇海霞浦,因地处偏远,未知尚在否?蜗寄庐藏书楼极有可能是三家仅存的一个。

    2010年6月30日,因天一阁《清防阁、蜗寄庐、樵斋藏书目录》要出版,我与同事周君前往天封塔找到施老师一同寻访。之前,我曾拜托施老师代为寻访。不几日,施老师即来电告知找到,只是该处于市中心开发地段,管理人员一般不让进。我出三家书目录,想在扉页加一张藏书楼照片,所以开不开楼只是其次。

    甬城连日来阴雨连绵,暴雨不断。今日阳光普照,光线极好。

    我与周君到天封塔时,施老师已等候多时。施老师告知藏书楼与天封塔仅一街之隔。待我们穿过繁华而热闹的大沙弥街后,进入了小沙弥街。小沙街长着几颗高大的“苍蝇树”,顿时整个人就神清气爽,炎热的天气,抛于脑后。我由于急于找到藏书楼,也不知小街风景到底如何?

    待施老师推开一扇带有告示的门后,感觉进入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满眼望去,除了几幢破败的清末民国建筑外,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几乎无路可走。施老师带着我们在这高低不齐、野花野草滋生、各种杂物堆积的所谓小路上穿行的时候,我只顾着左冲右突,保持平衡了。周君兴致很高,发现一株金银花,与施老师二人讨论起他的功用来。可能是说可以当茶喝之类的,很养生。我回头看了一下,从一座清末建筑破角中伸出一珠树,上面是长了一些喇叭花之类的东西,他们说的应该是这个,不过也不是我要关心的。

    在走过一段坑坑洼洼的泥地后,周君已被我们甩在了较远的身后。施老师说:到了。我抬头看了一下,不出意外,一座清代古建筑嵯立在我面前。从外围看,青砖瓦墙,院落不高,右侧边上好像还有一个小庭院。左角上长着一棵香樟树,瘦瘦小小,略高于书楼。从整个房屋来看,典型的江南民居,看不出藏书楼的格局。从孙家桂蜗寄庐的资料:孙家桂,字翔熊,鄞县人。居于城南(今宁波南门)塔影巷,楼屋三楹,楼中室藏书,地甚小,故名“蜗寄庐”,初收艺术小品,渐及四部,有藏书近千部的资料上看,所言不假,确实不大。不过蜗寄庐最大的名气还在于他所藏的《录鬼薄》一书。1931年,著名学者、原文化部副部长郑振泽先生与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来宁波打算到天一阁看书,由于家规等原因郑、赵二人未能如愿。就去冯孟颛伏跗室、朱赞卿别宥看了一些《明文案》《明文稿》之类地方性文献。意外之中,在北大教授马廉的引见下,见过蜗寄庐所藏的《录鬼簿》一书,郑在日记中说,见到此书后,“余书皆黯然失色”,在征得主人同意下,郑、朱、马三人连夜抄写一个副本。此事几十年后,郑振泽先生与赵万里通信仍津津乐道,虽然《录鬼薄》一书后来因各种原因由国图收藏,但它给宁波留下这段珍贵历史令人回味。上世纪50年代,郑振泽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的身份重到宁波时,面对久病在床的冯孟颛,马廉等一批故人的相继离去,想起这些,他在宁波月湖默默地坐了很长的时间。

    蜗寄庐的边墙上有二块牌碑,一块是纪念我国第一块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先生的“孙传哲故居”。孙传哲为孙翔熊后人。另一块为蜗寄庐介绍的小石方碑。面对深锁的院落,施老师已去找寻管理人员。我就在房子四周拍了几张照片,由于是待开发地块,角度很难选择,加上水平有限,拍的几张自己也不是很满意。说话间,施老师找来了管理员。管理员是隶属于这个地块开发商的,所以牛气轰轰。一开口就只能拍一张,极不情愿的为我们开门。走进院落是一个二屋楼小房,房前与房至相隔很近,所以显得很局促,不像大户人家的房子。可能由于此地为甬城中心地段,不论什么年代地皮都很紧张的缘故吧。整个房屋可能刚搬开,未来得及整理,浪籍一片。二楼亦如此。不过整个建筑还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一楼院落的墙沿上隐约地显露出很漂亮的彩绘,彩绘外面有一屋封泥,很像敦煌石窟的那种做法,极有可能是主人在特殊时期出于保护用泥将彩绘掩盖了,由于日久的原因,这些东西又浮现了出来。由于管理员在这种天气出来很不满意,所以未能细看,真希望开发商开发不要把这个处理掉,造成莫大遗憾。很想下次再来看一看这个彩绘。

    在离开这个蜗寄庐的时候。周说,在宁波繁华的闹市区,蜗寄庐等一批明清建筑能存在下来就很不起的。余亦有同感。藏书楼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最有力见证者,也是我们历代藏书家、读书人的最宝贵的精神家园。我想我们急切寻访与急于一见此类藏书楼,不仅仅是因为要出书,加个图片而已,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对它们认同感、归属感。回阁后,想起民间著名的收藏家韦力先生和他的《书楼寻踪》,今日我们也做了一回,挺自我感动的。

    非常感谢施老师的帮助。

寻访蜗寄庐

(在杂草上矗立的蜗寄庐,不边处为宁波曾经的地标——天封塔)

寻访蜗寄庐

(待修复的蜗寄庐墙屋)
(2010年6月30日记)
友情链接:http://news.sina.com.cn/o/2006-01-17/10408007170s.shtml

附录:孙传哲(1915-1995),孙家(三桂)第三子,新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航空邮票等均出自孙传哲之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