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冰屋,生吃北极熊,因纽特人的狂野生活

 容得草堂 2018-02-05

大约在八千年前,有一支迁徙大军越过冰封的白令海峡,从亚洲进入美洲,他们准备向美洲腹地挺进。这时候,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已经非常强大,印第安人不允许这支外来的大军南进,对他们围追堵截,见到就杀。这支迁徙大军无力跟印第安人抗衡,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不得不往北退却,一直退到北极圈内。当时正是寒冬,进入北极地区无异于走向死亡,印第安人以为这些残兵败将一定会被冻死,就不再追杀他们。可是万万料不到,这些人不但没有被冻死,还在北极落地生根,成了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民族,这就是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是印第安人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Inuit)”或“因纽皮特(Inupiat)”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走近爱斯基摩人的生活

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爱斯基摩人能在北极圈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

北极圈附近大约有10万名因特纽人,因纽特人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其居住地域从亚洲东海岸一直向东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岛和格陵兰岛,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他们世代以捕猎为生,著名的冰屋伊格鲁就是他们最原始的住所。在这里,冬季的时间如慢板一般呆滞,永恒的黑暗无处不在。地处偏远的社区中,大家相互依存。生活被剥离到只剩最基本的元素:生存、家庭。

当地人周末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每月收到政府津贴后,有些人会喝酒狂欢,度过整个周末。年轻人则热衷于在酒吧内喝酒跳凌波舞消磨时光。“这里的年轻人没什么好玩的,我们很空虚”,一位当地的年轻人这样说。对外人来说,屠宰北极熊可能会令人反感,但对于因纽特人,这是一个生存和文化的问题。在评判他们之前,你必须理解造成这些的社会经济因素。

因纽特传统观点认为将肉做熟实在是对食物的糟蹋。肉其实做熟了真不如生吃有营养,因为热量会破坏很多微量元素的分布和维生素,吃的时候就浪费了很多营养,只是为了防肉里的寄生虫虫。而且西方也发现,生肉比熟肉更容易消化。

他们乘坐狗拉雪橇横越千里冰原。狗还是看家卫士,打猎时,利用狗寻找海豹呼吸孔,遇到大型动物如麝牛或北极熊,猎人便放开雪橇上的狗让狗群围攻猎物,拖垮它,以使猎人能够射杀之。他们使用兽皮划艇在冰海中捕猎鲸、海象、海豹。每年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说,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他们常常将捕到的猎物趁着还有体温就生食。

因纽特人穿戴着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又轻又保暖的防寒服,全是真皮真毛。他们的家畜主要是驯鹿和狗。在过去几千年里,他们虽然生活得自由自在,并没有外人来打扰,但其发展变化却也极其缓慢,接近于自然经济。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因纽特人保持着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面临食物短缺,因纽特人因此形成自私、冷酷的性格

在因纽特人的社会结构中,并没有什么组织机构来监督或者强迫人们遵循传统习俗,也没有法庭和监狱。在因纽特人的社会群体之间很少发生冲突和战争,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可以说因纽特人是世界上最讲和平的民族。

爱斯基摩人的雪屋

北美洲高纬度地区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那酷寒的莽原中,您会发现一个个爱斯基摩人的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雪屋(叫冰屋更准确)。其建筑材料就是一条条长方形的大冰块,建筑方法是先将冰块交错堆垒成馒头形的小屋,再在冰块之间浇水,很快便冻成一体,密不透风。绝对称得上是无污染建材,无公害施工。建造雪屋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开阔、向阳的平地,再确定一个具体的地基,然后就用锐利的刀将之切割成各种规格的大雪砖,这样就可以砌雪屋了。以后,每叠加一圈,向内收缩一点,圆圈愈来愈小,最后形成一个封闭的、半球形的圆顶。在南面一方开一小窗,小窗上方要伸出一块板形的雪块,可掩挡雪花飘打窗户,亦可折射太阳光线,使其能直照室内,而不是照在北面的大雪砖上。因为冬天,北极圈周围的太阳角度太低,光线有时几乎是从南方的地平线上斜照过来,所以,窗户上方的这块大雪板正好是一个折光镜,让太阳把屋内照亮,有时甚至可以摄影

第二步是在半球形雪屋靠地的部分凿一道门,这门极为低矮窄小,简直只能算洞了。好在因纽特人天生身材矮小,而又很灵巧,他们在雪屋门前只须一滑便能溜进屋内,毫不费力。至此,雪屋并未建成,只算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接下来是在那半球形屋顶罩住的土地上挖掘一个深坑,这个深坑是雪屋的一大组成部分,因为雪屋既是垒成的,又是凿成的。它是以地平线为基点,既向天空发展,又向地下掘进,这正是雪屋的妙处,也足见因纽特人的聪明。向上垒一屋顶,这是必不可少的,但不用太高,适可而止,向下凿一个坑,作为屋子的主体空间,深一点最好,这是最简便可靠的。因为在雪地上向下掘一个深洞绝对比向天空垒一个高屋要省事很多,也安全得多。这种深挖洞、浅筑顶的做法的另一科学之处是,冬日居于地下,要比居于地上相对温暖一些。

雪屋建成了,为了防风雪,御寒冷,因纽特人往往还要在半球形的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同时在屋内螺旋形的墙壁上到处挂满兽皮,亦可防寒。另一御寒方法就是遮蔽窗户,一般是用透明的海兽肠子做遮蔽物,这种窗户只透光不透气,很具特色。雪屋里一般储藏有相当数量的日常食物,比如面粉、茶叶、麋鹿肉、海兽肉之类。在雪屋最深处,有一块用雪筑成的高台,这就是因纽特人的卧榻了。他们休息、吃饭都在这个用雪做的床台上,却谁也不会被冻坏。夜晚睡觉时,全家男女老少都脱光衣服,钻进一只皮制的大口袋之中,互相依偎着取暖。若有客人来访,因纽特人就在雪床上再铺一层软雪,软雪之上垫一层柳枝,柳枝之上覆一层兽皮,这样,雪床就很暖和了。在寒冷的北极圈,爱斯基摩人在冬天来临之前,都要建造冰屋。靠着冰屋,爱斯基摩人顺利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天,而那一座座结实的冰屋也成了他们令人惊羡的艺术杰作。

北美洲的因纽特人

因纽特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世界上居住在最北部地区的居民。这是一个在北极永久性冰原上繁衍生息的神奇民族。随着外部世界对这个民族的了解,人们对他们的尊重意识逐渐增强,“因纽特人”的称呼逐渐取代“爱斯基摩人”并广为传播。

因纽特人绝大多数(98.8%)居住在北美洲。美国阿拉斯加从北冰洋沿岸到布鲁斯克山的北坡,是美国因纽特人的主要分布区。1972年这里建立了北坡因纽特人自治区,首府是巴罗。这是美国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他们虽然承认自己是美国的臣民,但坚持这片土地是他们的,在上面建立军事基地或开采石油,都要考虑到他们的利益。

事实上他们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自治区各级机关的首脑均从因纽特人中选举产生,制定的法律、法规也以维护因纽特人民族利益为根本。加拿大的因纽特人分布在育空地区和西北是区。以马更些河三角洲、西北海岸、北极群岛哈得逊湾沿岸等地的数目最多,魁北克省的昆加瓦湾和纽芬兰省的巴芬湾沿岸也有少量分布。

和美国的因纽特人相比,他们的地位比较低下,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为争取本民族应有的地位和权益展开各种活动,经过多次的谈判,他们己与加拿大政府达成协议,决定为因纽特人建立专门的自治地区——努纳乌特(意为“我们的土地”),大体以西北地区的大陆部分的1/2,向北包括埃尔斯米尔、巴芬等北极群岛的绝大多数岛屿。面积广达22万平方千米,等于现有西北地区的2/3。加拿大全国总面积的1/5以上全划时了努纳乌特自治区。该自治区一旦组建成功,将成为加拿大人口最少,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因纽特人对3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拥有绝对所有权,还有权在全境从事狩猎和捕鱼。加拿大的因纽特人与美国的因纽特人不同,他们不喜欢别人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而美国因纽特人不大在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