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世界窗口 2023-08-30 发布于黑龙江

在北极圈内的广袤苔原和冰雪覆盖的土地上,存在着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因纽特人。他们是北极地区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与冰川、海洋和野生动物共同生活了数千年。这个神秘的部落以其卓越的适应能力、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而闻名于世。

因纽特人是北极地区的原住民,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北部等地。他们的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严寒的气候、荒凉的土地和狂暴的海洋,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挑战。然而,因纽特人却拥有与这个严酷环境和谐相处的独特能力。

在零下50℃的环境里,他们住在冰屋里却丝毫不觉得冷。更神奇的是他们还会在完全用冰制作的屋子里生火,难道火堆不会把冰屋给烤化吗?因纽特人为何会这么耐寒?因纽特人也不是天生就不怕冷,他们其实跟我们一样,属于黄种人。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我们都是黄种人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遗传学的研究,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并在约20万年前开始向其他地区迁移。最早的迁徙大军被称为“出非洲人类大迁徙”,大约发生在7万至7.5万年前。这一迁徙事件标志着人类从非洲大陆向亚洲扩散的起点。根据考古和基因研究,这些早期的人类迁徙者经过中东地区,穿过今天的阿拉伯半岛,然后通过今天的伊朗和印度次大陆,逐渐向东扩散。

大约3万至2.5万年前,一部分亚洲人类群体从东亚地区(可能是现代中国东北地区)经过白令海峡或附近的陆桥进入了美洲大陆。这些早期移民成为了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包括印第安人和其他美洲的土著民族。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随后到大约1.5万年前,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试图跨越白令海峡进入美洲腹地。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美洲大陆已经有了印第安人,于是迎头遭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酷杀戮。在这场残酷的追逐中,因纽特人且战且退,最终退至北极圈内。

当因纽特人抵达北极圈时,正值严寒的寒冬。印第安人错误地认为因纽特人不久便会被冻死,于是停止了追杀。然而,因纽特人展现出了他们卓越的适应能力和智慧,成功地在北极圈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北极生活方式

因纽特人当时的处境非常差,他们被对手逼到了绝境,并且根本没有能力反攻,为此他们必须适应北极圈的生活。

在北极地区实际上并不太缺乏食物,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海豹、各种海洋鱼类、陆地上的驯鹿甚至北极熊等生物都在因纽特人的食谱上。当时他们缺乏燃料而且在游猎的过程中难以生火,因此只能吃生肉,但高蛋白高热量的肉类仍然让他们非常耐寒。印第安人得知对手在北极圈里活了下来,还故意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这个名字带有嘲笑性质,因此很不受因纽特人的喜欢。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在北极食物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保暖。

北极地区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寒冷的极寒风吹拂,使得体感温度更低。在陆地上,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50摄氏度甚至更低。这时海水里的温度将会更高,一般在零下2摄氏度左右,人摸海水甚至能感觉到温暖,但落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在上岸之后会被瞬间冻成冰棍。人如果长时间待在北极地区,会很容易得低体温症。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会出现寒战、乏力、困惑、心率变慢以及可能的心律失常等症状。如果体温继续下降,可能会导致昏迷、心跳停止甚至死亡。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因纽特人建造了雪屋,也叫冰屋。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住在冰里的人

冰屋是因纽特人的独特建筑。一般情况下,冰屋采用圆顶形状,这有助于减少风的阻力并提供结构稳定性。冰屋的墙壁由大块的冰雪砌成,形成厚实的隔热层,防止室内热量流失。屋顶通常由雪块或冰块构建,以提供额外的隔热和保护。

因纽特人建造冰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群体合作的努力。他们会先找到一个开阔向阳的地方,确定一个地基。随后需要找到合适的冰块或雪块,这些块状材料要足够大并能够相互连接。他们会先制作墙壁,将冰块或雪块堆叠在一起,使用雪作为填充物和黏合剂。墙壁的高度通常约为2到3米,以提供足够的内部空间。接下来构建圆顶屋顶,也是使用类似的方法将冰块或雪块堆叠起来,并在顶部形成圆顶形状。他们会在入口处开一个小门,有时门是事后在地面上挖的通道,这样可以更加保暖。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由于冰屋深挖洞浅筑顶的建造理念,使得因纽特人长期居于地下,这可比在地上暖和多了。为了更加保暖,因纽特人通常会在屋内张贴兽皮“壁纸”,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暖隔热。他们会使用海豹的肠子来遮蔽窗户,因为肠子只透光不透风,能够有效地保暖采光。

冰屋的核心是中央空间,也是主要的居住区域。这个区域通常位于冰屋的最高点,以便更好地通风和空气流动。中央空间提供了一个集会和社交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交谈、进餐和睡觉。在这里通常会有一个火炉用于取暖,处于通风需要,冰屋不仅设置有窗户,在屋顶下方还有一个专门的通风口,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将生火产生的多余热量排出去,这样屋内就不会因生活而融化。

在冰屋内,人们通常会设置一些储物区域,用于存放食物、工具和其他必需品。这些储存空间可以是简单的架子、箱子或嵌入式隔间,以便更好地组织和保护物品。需要说明的是,冰屋里的一切家具,包括床都是由冰制成。因纽特人在家里储藏有大量的食物,包括各种海兽鱼类的肉,以及茶叶面粉等物品。他们在冬季的生活其实很像是冬眠的动物,因为为了取暖,他们一家人常常会采用最朴素的取暖方式:抱团取暖。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在极地裸睡是什么体验?

每一个因纽特人都可以说是“裸睡”爱好者,因为他们都会脱光了衣服睡觉。这看似有些反常识,在那么冷的天气不仅裸睡还睡在冰床上,他们真的不怕冷吗?事实恰好相反,因纽特人的这种睡觉方式才是极地冰屋最保暖的睡法。

因为全家男女老少全部脱光后,他们也并不是直接就躺在冰床上就睡,而是会钻进特制的睡袋中。睡袋由海豹皮、狼皮和雪狐皮等多种动物皮毛制成,具有强大的保暖性能。睡袋的内衬通常采用柔软、舒适的材料,如兽皮、兽毛或棉花,以提供额外的保暖和舒适感。这些材料能够保持身体的温暖并吸收体表的湿气。因纽特人互相依偎着取暖,再加上睡袋的强大保暖能力,因此一家人通常都会睡得很舒服。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结语

因纽特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他们在北极圈地区建立起了独特的社会和社区。他们通过捕鱼、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计,并且建立了与大自然和动物的深厚联系。这种紧密的关系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使他们能够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

然而,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遭遇了许多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他们面临着文化侵蚀、资源开采、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社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威胁到他们的文化传承和生存。如今,很多因纽特人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雪橇换成了雪地摩托,雪屋换成了雪地营房……然而大部分因纽特人依然贫穷,他们缺乏现代教育机制,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本地产业。是融入现代社会,还是继续过传统的生活,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生存选择题。

因纽特人住冰屋为何不冷?当地零下50℃,在屋子里生火,雪却不化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