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 一、病理生理特点 房颤是心房无序快速电活动使心房不能规律收缩,心房内血液向心室流动受阻,血流减慢,引起性心功能受损、心房附壁血栓形成。心房电活动无序下传至心室,引起心室律紊乱。 二、病因 (1)正常人:出现于情绪激动、手术、运动等 (2)器质性心肺疾病:肺心病,各种心脏疾病 (3)孤立性房颤:发生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少年 三、分类:(重点掌握) ①首诊房颤:首次确诊 ②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 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 ④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有转复愿望 ⑤长期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无转复愿 四、临床表现 心室率快、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小于心率,心律极不规则。 五、治疗(重点掌握) 治疗原则:抗凝治疗, 复律,控制心室率。 (1)抗凝: 由于房颤形成肺栓塞的风险很高,所以需要抗凝。抗凝指征:CHADS2 评分 (2)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转复窦性心律时也要视情况采用抗凝治疗,如果患者房颤持续时间 < 24="">小时,则复律前后不用进行抗凝。如果房颤持续时间 ≥ 24 h, 则按「前三后四」来进行抗凝治疗。及复律前抗凝三周,复律后抗凝 4 周。 ①药物转复:常用胺碘酮,且特别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②电转复:药物复律无效时选用,患者有心力衰竭或者血压下降时行紧急电复律。 ③导管消融。 (3)控制心室率 持续性房颤,选择控制心室率 + 抗凝,预后与复律一样。一般选用 β 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者洋地黄(地高辛)
预激综合征 一、形成机制
心脏除了正常的传导路径以外,还有房室旁路(Kent束),且由于房室结处传导延迟,房室旁路会先传导到心室,预先激动心室,形成预激波(delta 波),且预激波持续存在,若患者没有心动过速,则不用治疗。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心动过速时,可表现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检查:心电生理检查
二、治疗 1. 无心动过速不需治疗 2. 预激综合征合并正向折返性心动过速,选腺苷或者维拉帕米。不用洋地黄 3.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扑或者房颤,选电复律。不用腺苷或者维拉帕米。 4. 导管消融可根治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电活动阻滞于房室交界区从而延迟或者是不能够下传到心室。按阻滞程度可以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二度又分为二度 I 型和二度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正常人或运动员。而二度 II 型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变。
一、临床表现
二、心电图表现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为 PR 间期延长,大于 0.12 秒
④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和心室各成规律,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三、治疗 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和 2 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无需治疗 ②2 度 2 型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若患者心室率慢,血压下降,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则需要起搏治疗。 关注西综笔记,获取更多关于考研及执业医师的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