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90后高学历茶人:放弃城市回归武夷山,只为让茶走入年轻人

 澄湖龟山大隐士 2018-02-05

武夷山的“另类”茶人

潘柳璐,武夷山第四代茶人。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员、创新茶人代表、武夷茶旅文化推广先行者。

出生在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桐木村的孩子,在许多人眼里,应该是在读完初中高中就开始跟着家里做茶。但潘柳璐却不是。

跟许多的农村90后一样,她从小就向往着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潘柳璐做到了,她考上了离家2000公里远的西安翻译学院,毕业时拿到了双学位证书。本可以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一展拳脚的她,却又回到了武夷山,毅然决然成为了家中第四代茶人。从此,她成为了一个“另类”的茶人。

说到自己这点“另类”,潘柳璐表示身边确实有很多人不理解,在旁人眼中,她的行为无异于是浪费了读书所花费的一切精力。然而在她自己的眼中,这是对自家做了四代的茶园的传承,她坚信大学外出求学的经历可以在思维和眼界方面,帮她更好地将家乡茶推广出去。

可也正是因为这点“另类”,才有了后面有趣的故事……

对红茶的不懈创新

许多人对桐木村红茶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正山小种和金骏眉,入门级的茶友可能知道还有烟熏小种和赤甘。但是桐木村的红茶真的这么简单吗?潘柳璐并不这样认为。

在旁人看来“浪费了读书所花费的一切精力”此时却发挥出效果了。

作为一个的年轻的高学历茶人,潘柳璐并不是放弃了城市生活,决定隐居山林。她不仅要做好茶,更要让家乡的红茶“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桐木小种”,也想要让茶可以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如果可以,我希望茶能够和可乐一样,成为年轻人喜爱的饮品”这是她给自己作为桐木村第四代茶人的使命与追求。

当下定决心回武夷山做茶后,为了能做出好茶,她从零学起。她请来老师,上茶学院的茶学课系统学习茶,也渐渐走上了研茶之路,22岁她便有幸被破格录取为高级茶艺师。几年下来,她每天都不断地各种茶,不断地炒制、实验、改进,每日以茶为水。

于是,开始有了以岩茶的工艺开发的红茶“红岩知己”,以微烟熏的工艺开发的“山生有幸”,在发酵的过程中因为疏漏而诞生的意外之喜“碗中香”,以麻粟野生老枞红茶为她儿子开发的“枝礼”,十二年陈的烟熏小种产生的味道独特的“朴味”……

潘柳璐的桐木九红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茶旅的修行

升日峰

在问到潘柳璐儿时的梦想时,她说小学时最想做的事就是环游世界。

九曲溪

“每次出门时,行李中最少有1/3都是家乡的红茶,”她说,“每当在外想家时,便喝茶。”

不仅因为喝茶时心境平稳透彻,更是因为茶像血脉一样连接了她和家乡。

泸沽湖

吃饭、喝茶、睡觉。是潘柳璐的人生三大事。

极乐国

早在她还就读大学时,就有和朋友合租柜台卖家乡的红茶,挣来的钱也都用来去各地旅行。

于是回家做茶后,她便决定将旅行和茶这两个无法割舍的爱好相结合,萌生了“以茶的名义去环游世界”的想法。这之后,她想到做到,果真以茶会友带着武夷山的红茶,去“泡”了泸沽湖、纳木错等40多个城市的陌生人。

(纳木错)

每次以茶的名义旅行时,只要到了风景秀丽之处,或者心境恬淡之时,完全是出于无意识,便从背包里掏出小茶盘和杯子,席地而坐,伴着茶的醇香,拂清风看日落,好不惬意。

然乌湖

她一坐下,就会有很多人上来围观:“这是什么茶,可以不可喝一下”,有的直接就说“能不能买一点”。潘柳璐用她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年轻人喝起来也很酷啊,就像我这样。”

灵山

现在,潘柳璐的朋友圈里有上千个“对茶感兴趣的朋友”,这些朋友就是她在全国40多个城市里这么“泡”来的。

光武夷山一处,就有三百九十七处泡茶点,她一人一茶走过其中的三百五十处。

纵然长期饮茶对身体有着种种益处,但对于爱茶的人来说,喝茶的本质,不是在服侍味蕾,而是一场根植内心的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