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六经病针灸治疗

 ll无为 2018-02-06
序言

序言

中药和针灸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灵枢》 单论针灸,《素问》详于医理。《黄帝内经》所列仅数方!可见秦汉之际,针灸当时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自仲景已降,重药轻针之风愈演愈烈!然而《灵枢》“九针”已失传约千年,至宋代世人方可得见!晚矣!诸医仅谴方用药耳!加之宋·《太平惠明和剂局方》刊出以后,中药更是大行其道,针道渐暗。至清·道光皇帝下诏书云:“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悲哉!还好针灸本是中医的重要部分,更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并为因道光皇帝之昏诏而绝与尘寰。新中国成立后针灸的继承与发展也略见起色。上世纪七十年代针灸风靡美国后,世界各地兴起了针灸热,至今发展势头良好!

翻开《中国医学史》,所列医学名家,多如繁星!所载历代医籍,浩如烟海。历代针灸名家虽有扁鹊、华佗、窦材、杨继洲等,但毕竟屈指可数!

伤寒六经源于《内经》之六气,不离阴阳,合为十二!外感内伤,不离六经!选穴施针亦不离六经。

有感于此,该论文集汇编了百名学者对《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报告。总论以综述《伤寒论》针灸思想为主。各论分六章,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收集各医家运用六经与针灸诊治疾病的经验和临床研究。

在该论文集的编撰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可检索到与“伤寒论”、“六经”、“针灸”相关的文献达数近千篇。但这些文章大多是理论探讨,且重复较多,临床报道极少。因此我在该汇编中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放在总论部分,然后将一些临床报道分章节整理出来方便研究学习。

这些研究表明,运用《伤寒论》六经思想指导针灸临床是可行的!我们回归经典,善用经典!这样针灸临床才有源头活水,才能得心应手!

收起
第1章 总论
1.张仲景针灸学术观点及对后世影响
张华梅
张仲景针灸学术观点及对后世影响201400上海市奉贤县中医院张华梅张仲景,我国汉代伟大的医学家,其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辩证纲领和治疗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被人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不仅精于汤药,且...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03期 作者:张华梅
2.试论伤寒六经与经络学说的关系
陈克勤
<正> 关于伤寒六经与《内经》经络学说的关系,历来医家意见分歧,据此拟提出个人意见,以冀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伤寒六经是在《内经》经络学说的基础上产生的《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   详情>>
来源:《陕西中医》 1982年第05期 作者:陈克勤
3.从针灸学角度试论《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刘桂荣;姚文轩
遍览《伤寒论》《金匮要略》,仲师用针灸时描述都非常简单,如刺某穴,灸某穴,这与其严谨的文风格格不入。《灵枢经》关于腧穴的揣定、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手法、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治神与守神、针刺补泻等都有较完备的论述。可以肯定的是...   详情>>
来源:《河南中医》 2017年第04期 作者:刘桂荣;姚文轩
4.从《伤寒论》针灸部分谈仲景外治思想
陈仁泽;郭铭隆
张仲景外治思想中的针灸部分对针灸学日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重治未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泄实邪,提出阳病宜针,阴病宜灸,强调施灸前后须诊脉,针、灸、药并施以增强疗效,警示误用针灸可致变证,并将针灸用于妊娠伤胎的急救。   详情>>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01期 作者:陈仁泽;郭铭隆
5.六经辨证指导针灸临床简析
黄皖生;梁羽
介绍了在针灸临床实践中运用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指导针灸治疗的体会,以开拓针灸工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   详情>>
来源:《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04期 作者:黄皖生;梁羽
6.论《伤寒论》六经提纲证及其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概述了六经病证的主要内容,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笔者对此以针灸辨治,收到良好效果,兹论述如下。l太阳之为病太阳为寒水之经,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可见寒水化气为太阳之生理。太阳之脉上至风府,下达腰脊,具有统摄营卫,主一身   详情>>
来源:《国医论坛》 1997年第06期 作者:欧阳八四
7.《伤寒论》针灸学术思想探讨
林海波;李爱青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针灸学术思想。方法:对《伤寒论》中涉及针灸的条文进行挖掘整理,并加以分析。结果:《伤寒论》蕴含着非常重要的针灸学术思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辨证施治,重在病机;用穴精当,首重经脉;针灸药物,相得益彰;裨益诊断,襄助预后;明言禁忌,务当细审。结论:《伤寒论》针灸学术...   详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13年第08期 作者:林海波;李爱青
8.《伤寒杂病论》针(灸)药结合思想的探讨
张达贵;刘力红
《伤寒杂病论》开辟了汤液与针灸治病的典范,使针、药两法用于临床而相得益彰。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历代医家多重于药而轻于针,致使中医治法由针、灸、药并用到针灸式微、以用药为主的这样一个过程,则深失仲景著书之苦衷。本文旨在探赜索隐仲景针(灸)药结合的理念,以便全面的学习研究仲景学说。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05期 作者:张达贵;刘力红
9.《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董绍英
《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所著,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不仅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治和制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针灸疗法亦有不少阐发。兹摘选有关条文进行初探,以飨同道。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 .1 原文第8条(本文条文序号以中国中医研究院编 伤寒论语译 第2版   详情>>
来源:《河北中医》 2004年第05期 作者:董绍英
10.《伤寒论》针灸十二法初探
王昕耀;毛捷
<正> 《伤寒论》虽论药治较多,然其述针灸疗法亦不少.其利用针灸优势,弥补汤药之不足,有独到之妙处.兹浅述如下:一、截断邪传之道外邪侵入人体后,若邪盛正衰,邪将有表入里而传.仲景用针灸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断邪传之道.如第8条(条号依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下同)“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   详情>>
来源:《国医论坛》 1987年第04期 作者:王昕耀;毛捷
11.《伤寒论》凭脉诊针灸施治特色琐谈
袁旺贵;刘耀岽
<正>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药学中针、灸、药并用治疗疾病的典范,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值得当代针灸医家借鉴的是,《伤寒论》针灸亦秉承与用药一贯的特色,施治之前先凭脉证。反观当今一些针灸医生,在针刺治疗前不重视脉诊的现状,仲景切脉针灸的医道尤其显得弥足珍贵。笔者不揣固...   详情>>
来源:《新中医》 2014年第08期 作者:袁旺贵;刘耀岽
12.浅论《伤寒论》中针灸处方的特色
叶健辉;孙冉
<正>针灸处方是指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某一病症所拟定的施术方案。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记载的治疗方法十分丰富,书中不仅详细地阐述了方药对多种外感热病的治疗,对针刺和灸法的施用规律也作出了精...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01期 作者:叶健辉;孙冉
13.承淡安《伤寒论新注》针灸学术思想管窥
王娅玲;关新军
<正>承淡安是我国近现代最著名的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之一。他学贯中西,精通针灸学术。汇通中西医学,著述《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开后世以针灸学理释伤寒之先河。书中以西医学理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结合自身丰富临证经验,补充针灸治疗法,选穴精当,善用特定穴,使伤寒病治法更加丰富...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09期 作者:王娅玲;关新军
14.开合枢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陶继恩;胡苗苗
探讨开合枢理论的渊源、理论根据及临床应用,说明该理论不仅能运用于经络诊断和指导针灸临床治疗,还是对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的一个补充,用之于临床可拓宽医者治疗思路。   详情>>
来源:《山西中医》 2012年第01期 作者:陶继恩;胡苗苗
15.“关、阖、枢”理论与经络辨证
张水生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探讨关阖枢理论与经络辨证的关系。认为十二经脉的正常气化是关阖枢的生理功能表现 ,十二经脉的病理变化是“关折”、“阖折”、“枢折”的结果。其理论可用于针灸和中药的辨证施治   详情>>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01期 作者:张水生
16.《伤寒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规律探讨
孙仕田
《伤寒论》中,运用针灸的有31条,其中病在 三阳用针刺,病在三阴用灸法颇具特色。病在三阳者,多系外邪初中,正气未衰的实证或热 证,宜用针刺,以泄热邪;病在三阴者,宜用灸法,以温中散寒。本文对《伤寒论》阳证宜 针,阴证宜灸规律进行了探讨。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02年第03期 作者:孙仕田
17.《伤寒论》“热证忌灸”探析
郭爱松;金宏柱
《伤寒论》中用灸总的原则是“阴证宜灸,热证忌灸”,灸法多用以温虚寒,热症用灸法则易出现变证,加重病情。本文对《伤寒论》“热证忌灸”的观点进行探析,并探讨“热证可灸”的机理。   详情>>
来源:《陕西中医》 2007年第01期 作者:郭爱松;金宏柱
18.热证用灸与《伤寒论》中火逆证
沈必清;沈必勤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著作,同时也记述了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经验,确立了“三阳病宜针,三阴病宜灸”的治疗大法及针灸禁忌。有学者认为仲景首倡热证禁灸之说,束缚了灸法在临床中的...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8年第09期 作者:沈必清;沈必勤
19.《伤寒论》中温针与烧针辨析
许淑芬;王守满
<正> 温针与烧针,在《伤寒论》中各出现4次。历代注家对二者的解释不一,正如丹波元简说:"案温针,诸注欠详"。或认为温针即是烧针,或以为二者同类,均未对温针及烧针做以明确的解释,《伤寒论》五版教材解释为:烧针亦称温针。余以为此解欠妥,确切地说,二者本非一回事,实乃名似功近,而应用有别,不...   详情>>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2年第01期 作者:许淑芬;王守满
20.六经辨证法在针灸治疗头痛中的运用
诸毅晖
针灸治疗头痛,常规方法是病因辨证配以经脉辨证,笔者在此基础上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起来,根据头痛部位、《伤寒论》六经病脉证提纲、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症状3 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疗效明显。本文系笔者体会及病案五则。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9年第11期 作者:诸毅晖
21.从《伤寒论》谈咽喉不适针灸辨证施治
肖达;陈汉平
<正>咽喉不适是临床一个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咽干、咽痛。《伤寒论》中有关咽喉病症的记载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诸经。从经络理论来看,咽喉与十二经脉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脏腑疾病可通过经脉直接导致咽喉不适,同时咽喉不适又是脏腑疾病的外在表现。因此有人指出,伤寒六经实质是...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02期 作者:肖达;陈汉平
22.学习《伤寒论》运用针灸治疗热病的体会
齐瑛;张沛霖
<正> 应用针灸及方药相辅相合治疗热病,最早导源于《内经》多以针为主,提倡一针二灸三服药的原则。至《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突出以发展方药为主;同时也发展了针灸。从   详情>>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1984年第04期 作者:齐瑛;张沛霖
23.承淡安运用“马氏穴”治热性病探讨——读《伤寒论新注》...
黄世福;江一平
近代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 ,运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热性病 ,首开针灸八法配穴补注《伤寒论》条文之先河 ,这对于今后针灸临床辨证取穴以及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03年第07期 作者:黄世福;江一平
24.《伤寒论》烦躁症之针灸治疗
张晓羽
通过分析提炼《伤寒论》烦躁部分相关条文的病机,寻找其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补入针灸治疗方案,从而拓宽经方在临床应用的途径。   详情>>
来源:《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3期 作者:张晓羽
25.针刺结合《伤寒论》方治疗妇科病举隅
金亚蓓
<正>《伤寒论》是阐述外感热病的专书,其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药,古今医家沿用至今,疗效卓著。《伤寒论》的方药多用于各类内科病,临床用于妇科也同样行之有效。笔者在针灸科临床实践中,经常用针灸结合《伤寒论》方治疗妇科病,现归类并举例分述如下: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 2009年第期 作者:金亚蓓
26.浅述《伤寒论》中针灸治疗眼病的应用规律
覃春燕;邱波
<正>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除了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在眼科治疗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伤寒论》的诸多条文中,和针灸有关的条文有33条,除去误用针灸及火疗所致的变证、坏病诸条,用针灸疗疾者共17条.在这17条中.用针法疗疾者10条.用灸法疗疾者7条.针灸配合汤药疗疾者4条.现就其...   详情>>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 2011年第期 作者:覃春燕;邱波
第2章 太阳病
1.仲景《伤寒论·太阳病》针灸观探析
林志苇
《伤寒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著作 ,被后人称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 ,为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研究不舍。从历代对《伤寒论》研究著作 170 0余部 ,到近现代数千篇论文 ,多侧重经方的研究 ,然对其针灸学术精髓探讨不多 ,现就   详情>>
来源:《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05期 作者:林志苇
2.针药结合治疗太阳病
魏立新
<正>《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其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医学典籍。其中主要记载方剂百余首,而涉及针灸疗法的条文不过30余条,但言简意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09年第S1期 作者:魏立新
3.针灸“汗法”考略
李阳
"汗法"为中医治疗外感疾病之大法,可开泄腠理,驱邪外出。"汗法"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最早由《内经》提出,但直到宋·琼瑶真人《针灸神书》才有了明确的取穴、手法操作和针对适应病证的详细介绍。宋代以后,各家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各自关于"汗法"的取穴和操作,在临床应用中也都有明显的效...   详情>>
来源:《江苏中医药》 2014年第07期 作者:李阳
4.《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针灸配穴浅论
赵忠顺
唐·孙思邈认为 :单针不药或单药不针皆非良医。然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 ,能用仲景理论指导针灸临床者寡。笔者不揣陋昧 ,把《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的条文汇聚一起 ,结合原文 ,探讨桂枝汤证在临床的用穴规律。1 太阳病桂枝汤证之病机及选穴原则太阳病、发热   详情>>
来源:《江苏中医药》 2004年第12期 作者:赵忠顺
5.针刺治疗太阳病桂枝汤证
王秀华
<正> 《伤寒论》桂枝汤证,是人体感受风邪主症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一类病证。笔者遇到一例西医拟诊为心脏病而久治不愈的患者,根据伤寒辨证结合针灸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病历摘要缪××,男,38岁,江苏人,头晕心慌,发热怕冷,汗出近一月,于1980年7月10日来院就诊。主诉:心悸,空腹头晕...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1983年第01期 作者:王秀华
6.针灸治疗太阳中风42例疗效小结
焦焰
<正> 太阳中风,非脑血管意外之中风,乃《伤寒论·太阳篇》具有“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等症状即桂枝汤证之伤风感冒。以素体卫弱表虚或原有慢性病者为多见。近年来笔者本仲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旨,单用针灸治疗太阳中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03期 作者:焦焰
7.张仲景风池配风府组方临床应用初探
李锡榕;黄莉莉
张仲景风池配风府组方临床应用初探泉州卫生学校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李锡榕黄莉莉张仲景《伤寒论》全文有389条,而涉及针灸的条文占有8%。然仲师针灸用穴组方也与汤方一样讲究、严密,临证准确有效。现将仲师风池配风府组方及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太阳...   详情>>
来源:《福建中医药》 1998年第02期 作者:李锡榕;黄莉莉
8.太阳病经证及兼证针灸验案六则
张文进
<正> 十余年来,笔者按照仲景《伤寒论》治则,单用针灸治疗了较多的太阳病经征及兼证,一般均获效甚速。现列验案数则如下:   详情>>
来源:《中医杂志》 1985年第10期 作者:张文进
9.太阳伤寒证的拨罐针灸治疗
诸葛文;倪力
<正> 《伤寒论》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我们在临床上见到项背强几几、体痛(检查时两侧或一侧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压痛)、无汗、恶风、脉浮,但未发热者,采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1986年第03期 作者:诸葛文;倪力
10.《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
梁蔚莉
目的观察《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肘窝、腘窝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西替利嗪,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治愈率为51.7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1期 作者:梁蔚莉
11.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自汗69例疗效观察
刘兰群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自汗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69例围绝经期自汗应用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自汗疗效确切。   详情>>
来源:《健康之路》 2016年第01期 作者:刘兰群
12.体针配合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高爱芳;王利平
用体针配合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32例。结果治愈 2 6例 ,显效 6例 ,有效率 10 0 %。由此可见体针配合麻黄桂枝各半汤可作为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手段。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12期 作者:高爱芳;王利平
13.针灸治疗太阳病蓄水、蓄血证验案两则
张文进
<正> 笔者曾用针灸疗法治愈多例太阳病蓄水、蓄血证患者,现举验案两则于下: 一、太阳蓄水证案宋××,男,28岁,农民,1978年2月22日初诊。感受凤寒,头痛身痛,恶寒重而发热轻。用药发汗后,头身疼痛消失,仍微觉寒热,现   详情>>
来源:《新中医》 1985年第03期 作者:张文进
14.针灸“补气消痞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证体会
王波;白岩
根据与陈苏宁教授临床用药体会,强调单纯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优势。并遵《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补三消七"法,探讨针灸治疗FD的补消原则。提出针灸治疗FD的辨证关键为虚实多少的补消治则,即虚实同治,灸法补气,针法行气,寓补于消,塞因塞用。针灸"补气消痞法"治疗功能性消...   详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15年第02期 作者:王波;白岩
15.针灸治疗《伤寒论》中的五泻心汤证例案5则
柯传灏
<正> 《伤寒论》五泻心汤证原文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条)2.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条)3.生姜泻心汤证:"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条...   详情>>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4年第09期 作者:柯传灏
16.白虎汤配合针灸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2例
孙家宾
对 12例外感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 ,改以白虎汤配合针灸治疗 ,最早退热时间 5小时 ,最迟退热时间 2天 ,总有效率为 92 %。认为 :小儿外感高热之病变核心为“热毒” ,治疗以白虎汤清热解毒 ,并配合针灸使“热毒”外排 ,从而达到逐邪外出而内自安的目的。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2004年第05期 作者:孙家宾
17.栀子豉汤证与针灸治疗——附病案五则
虞成英
<正> 栀子豉汤证出自《伤寒论》,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出现以“心中懊(忄农)”为主的一组证候。根据《伤寒论》有关原文可分主证和兼证两类。栀子豉汤主证有:(1)虚烦不眠;(2)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3)胸中窒;(4)心中结痛。兼证见少气,用栀子甘草豉汤;见呕,用栀子生姜豉汤;见心烦腹...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1985年第04期 作者:虞成英
18.半夏厚朴汤联合针刺治疗梅核气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李鸿娜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联合针刺治疗梅核气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三组。针刺20例患者端坐,微仰头,选用0.25mm×40mm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选取喉结上方,当舌骨下缘凹陷处取穴,指弹快速进针,斜上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泻法,持续行针1...   详情>>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05期 作者:李鸿娜
19.五苓散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疗效观察
王丽娜;李晨
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是糖尿病晚期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 ,我院糖尿病专科对 36例糖尿病有慢性尿潴留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住院病人 ,按WHO标准确诊 1型糖尿病 5例 ,2型糖尿病 31例 ,已排除梗阻性   详情>>
来源:《河南中医》 2004年第03期 作者:王丽娜;李晨
20.麻杏甘石汤穴位离子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
张淑英;李银红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抗炎化痰治疗,治疗组加用麻杏甘石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两组治疗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   详情>>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02期 作者:张淑英;李银红
21.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
吴菁;卜玲玲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5年3月收入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108例GERD(寒热错杂型)为受试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半夏泻心汤,观察组则联合针灸、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半夏泻心...   详情>>
来源:《四川中医》 2017年第06期 作者:吴菁;卜玲玲
22.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王小辉;黄慧芝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06期 作者:王小辉;黄慧芝
23.生姜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防治化疗后呕吐疗效观察
梁小宁
目的:观察生姜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反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经验。方法:选择68例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生姜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治疗。结果:观察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1.18%,而对照组发生率为70.5...   详情>>
来源:《大众科技》 2015年第06期 作者:梁小宁
24.半夏泻心汤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
林栋;崔岚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有平调寒热功效,针灸可祛风通窍,两者配合以调节平衡,改善过敏体质。   详情>>
来源:《新中医》 2009年第10期 作者:林栋;崔岚
第3章 阳明病
1.辩阳明腑实证针灸配方
张道武;许秀英
<正> 阳明腑实证是《伤寒论》阳明病之腑证。因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邪人阳明,燥热与糟粕相煎于胃肠,气血壅盛邪从燥热所化而证多热实。其症状主要是:潮热,转矢气,大便难,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胀满,绕脐痛,脉沉实等。本证是针灸临床的多发证和常见证,所以对其临床针灸配方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   详情>>
来源:《针灸学报》 1991年第01期 作者:张道武;许秀英
2.通腑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李瑞;林扬
<正> 通腑法并非只是以荡涤肠道、通导大便为目的。大肠之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六腑乃至于五脏气机的升降,同时,气机升降正常则可转输精气,排泄糟粕,使人体达到正常的阴阳平衡,即新陈代谢。因此,通腑法是指通过通利腑气,使大便畅通,达到疏调脏腑气机的目的,从而治疗各种与腑气有关的病症。通腑法...   详情>>
来源:《中医杂志》 2003年第11期 作者:李瑞;林扬
3.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的对应研究——手足阳明经腧穴与中药...
郭教礼;杨世忠
为了系统性探讨中医十二经脉诸多重要腧穴与相关中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从两者之间的主要功效和治疗病症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笔者在业界率先提出的"针药相应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的深入进行,能为针灸和中药教学及临床工作带来突破和裨益。   详情>>
来源:《现代中医药》 2014年第05期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
4.心病治从阳明的针灸思路探讨
王朝阳;睢明河
<正>中医心病学是专门研究心系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这里的心是指中医概念的心。从中医角度讲心病有3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某些高级神经系   详情>>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 2011年第05期 作者:王朝阳;睢明河
5.阳明病证与针炙辨治
欧阳八四
阳明病证与针炙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中医院欧阳八四一、阳明生理: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与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手阳明经脉,从食指外侧循臂,入肘外廉,由外上肩至面部,络肺属大肠。足阳明经脉,起于鼻梁陷处两侧,络于目,从缺盆下循胸腹...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6年第10期 作者:欧阳八四
6.肠三针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阳明腑实型便秘20例
杨文祥;陈闯
目的:探讨肠三针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阳明腑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三针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   详情>>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05期 作者:杨文祥;陈闯
7.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阳明腑实证30例
王丽霞
<正>阳明腑实证是由“胃家实”所形成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腹满硬痛、腹胀或绕脐疼痛、大便秘结或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苔黄燥或起毛刺,脉沉实或迟等为主症。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30例阳明腑实证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详情>>
来源:《福建中医药》 2007年第01期 作者:王丽霞
8.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闫瑞鹏;解基良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26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及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西医治疗组治愈18例,占69.2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28例,占93.33%。两组比较,统计...   详情>>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第01期 作者:闫瑞鹏;解基良
9.大承气汤联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
刘军;郝江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口服配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   详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5期 作者:刘军;郝江
10.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的临床研究
朱彦华;丁荣伟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虚秘门诊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补益药物治疗。两组均2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详情>>
来源:《光明中医》 2017年第03期 作者:朱彦华;丁荣伟
11.108例大承气汤低压灌肠及81例针灸足三里穴促进腹部手术...
蔡北源;陈志强
目的总结大承气汤低压灌肠及针灸足三里穴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开放性腹部手术后,早期分别采用大承气汤灌肠(108例)、及针灸双侧足三里穴(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灌肠组在36小时内、37~60小时内、61~84小时内、85小时以上是个时段有排...   详情>>
来源:《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 2008年第期 作者:蔡北源;陈志强
第4章 少阳病
1.针灸治疗少阳证40例临床体会
焦焰
<正> 少阳证是《伤寒论》一书中所述病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定症候群。如“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脉弦”等。以上症状在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针对某一、两个较明显的少阳证症状进行针灸治疗,使之缓解或消失,从而改善整体机能,加速...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1990年第01期 作者:焦焰
2.独取中渚治疗少阳经诸证
王波
<正>临床资料:笔者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少阳经诸证病人97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偏头痛52例,面肌痉挛23例,三叉神经痛9例,神经性耳聋3例,神经性耳鸣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9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3天;全部病例经中医辨证均属少阳经实证。   详情>>
来源:《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 2000年第期 作者:王波
3.足少阳主骨所生病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谢健
足少阳主骨所生病在针灸临床的应用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昆明650021)谢健《灵枢·经脉第十》云:“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用骨字来概括足少阳经所生病证,胆味苦,苦走骨,所以胆主骨所病。杨上善注:“足少阳脉主骨,络于诸节,故病诸节...   详情>>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1994年第06期 作者:谢健
4.少阳病及其兼证变证针灸验案五则
张文进
<正> 伤寒少阳病及其兼证、变证,临床上极易见到。笔者针药并用或者单用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单用针炙治疗案例数则叙述于下: 一、少阳病案张××,男,22岁,农民,1976年12月5日初诊。恶寒发热已数日。昨日开始,往来寒热,头晕眼   详情>>
来源:《中医杂志》 1985年第07期 作者:张文进
5.小柴胡汤与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术...
宋天宇;于永铎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与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60例住院患者,小柴胡汤(柴胡15g,黄芩、半夏各20g,党参、茯苓各15g,白术30g,陈皮、枳壳各15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水煎200mL,顿服;针灸:小柴胡汤服后1~2h未排尿者,患者仰卧屈膝...   详情>>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08期 作者:宋天宇;于永铎
6.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
龚政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灸配合穴位埋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   详情>>
来源:《河北中医》 2017年第10期 作者:龚政
7.小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体会
庄子齐
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代表方之一 ,针对邪犯少阳致胃虚(脾虚 )胆郁、三焦失枢的病机而设 ,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甘草 ,集寒热、补泻于一方 ,既各奏其功 ,又相辅相成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方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达到疏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02期 作者:庄子齐
8.大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报告
马佩涑;王玉霞
大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报告150001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马佩涑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系王玉霞,王薇胰腺炎属中医“结胸”、“胁痛”、“胃脘痛”等证范畴。发病原因多由暴饮暴食、过令油腻,或因情志失调,肝气犯胃、府气不通,...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5年第05期 作者:马佩涑;王玉霞
9.补阳还五汤联合小柴胡汤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观察
陈薛艳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小柴胡汤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我院5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资料信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加脑蛋白水解物、丹参多酚酸盐、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1.42%,观察组是93....   详情>>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02期 作者:陈薛艳
10.小建中汤配合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60例
官兴龙
笔者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小建中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26岁~79岁之间,其中26岁~30岁24例,31岁~79岁36例。1·2诊断依据患者明显   详情>>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07期 作者:官兴龙
第5章 太阴病
1.太阴病证与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太阴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中医院针灸科欧阳八四一、太阴生理:太阴包括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并与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相表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出腋循孺,下肘至指,足太阴脾由趾走足,上踹循胫,过膝入腹,属脾络胃,...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01期 作者:欧阳八四
2.特定穴温针灸治疗太阴病45例
张云波
太阴病是中医学的病证名,伤寒六经病之一,是三阴病中较轻的证型,为脾胃病专科的常见病证,临床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口不渴,舌苔白润而腻,脉迟缓。笔者运用特定穴温针灸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45例均为2009年3月-2009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10年第05期 作者:张云波
3.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的对应研究——手足太阴经腧穴与中药...
郭教礼;杨世忠
为了系统性探讨中医十二经脉诸多重要腧穴与相关中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从两者之间的主要功效和治疗病症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笔者在业界率先提出的"针药相应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的深入进行,能为针灸和中药教学及临床工作带来突破和裨益。   详情>>
来源:《现代中医药》 2014年第04期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
4.调整太阴经法的临床应用
李志亮;王居易
<正>王居易老师总结5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经络诊察法[1],依据经络诊察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分析查找病变经脉,再根据经脉的寒热虚实,选择施治的经脉与腧穴,在我院得到广泛应用。王老在多年的经络诊察中发现,湿浊内蕴型疾病的经络异常多集中于太阴经,且临床通过针刺太阴经腧穴,调整...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13年第05期 作者:李志亮;王居易
5.针灸结合附子理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梁谊深;谢胜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每天1剂,配合针灸,每日1次;对照组40例予吗叮啉片口服。均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80.0%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01期 作者:梁谊深;谢胜
6.基于当归四逆汤证病机的针灸治疗消渴筋痹的临床观察
陈敏;李赛美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按当归四逆汤证病机设计的针灸处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消渴筋痹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入新针灸组、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按当归四逆汤证设计的针灸处方、传统针灸处方及基础治疗。治疗一周后观察其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患者主观感觉的变化...   详情>>
来源:《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 2013年第期 作者:陈敏;李赛美
第6章 少阴病
1.仲景《伤寒论·少阴病》针灸观探析
部爱贤;王立国
本文从《伤寒论少阴病》的病机来探讨仲景的针灸观,少阴主心肾,为人身之本,一经兼水火二气。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少阴病有从阴化寒的寒化证和从阳化热的热化证两种转归。寒化证用灸法,热化证慎用灸法,血脉壅滞的急症可用刺法。   详情>>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04期 作者:部爱贤;王立国
2.少阴病证与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少阴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苏州中医院针灸科欧阳八四少阴生理: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心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对人体生理活动起着统领作用,其性属火,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肾藏精主水,其性属水,内寓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与足太阳膀...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08期 作者:欧阳八四
3.从《伤寒论》少阴篇看三阴篇的用灸思路
王福根
少阴病前由太阴传来,历经吐、利等劫,人身阳气已虚,后又承接六经传变之末——最难治的厥阴病,故可谓少阴病是阴病发展的重要关口。在三阴篇中,仲景在少阴篇首提灸法,也可见少阴病在三阴篇之重要性,但少阴篇灸法条文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针对某一特定证候、病症的具体应用,还体现在整个阴寒证...   详情>>
来源:《光明中医》 2017年第01期 作者:王福根
4.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研究进展
林凌;高燕玲
<正>我国失眠症发生率不断攀升,并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失眠已较为普遍[1],3~13岁儿童发病率41%,15~19岁发病率18.2%,18~60岁发病率15.8%,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7.2%[2]。据WHO的资料显示,全球受到失眠困扰的人占了25%[3]。长期失眠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可能导致焦   详情>>
来源:《中医药通报》 2016年第02期 作者:林凌;高燕玲
5.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
许红娣
目的:评价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督灸组49例采用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治疗,针灸组49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变化、疼痛时间、晨僵时间、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督灸组...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0期 作者:许红娣
6.涌泉穴治疗慢性咽炎的机理探讨
张洁;张玲霖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病程长,迁延难愈,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选取涌泉穴采用穴位敷贴、针刺、艾灸或按揉等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根据中医理论探讨涌泉穴治疗慢性咽炎起效的作用机理认为:慢性咽炎的根本病机是肾虚,肾经经气循行于咽喉,涌泉为肾经井穴,具有滋阴降火、平衡阴阳的...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2期 作者:张洁;张玲霖
7.针灸配合食疗治疗少阴体质慢性泄泻30例
赵商勋
观察运用韩国体质针法治疗少阴体质者慢性泄泻的疗效。共治疗30例,总有效率96.7%,说明以体质针法中的五腧穴合理搭配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效果显著。   详情>>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赵商勋
8.加味猪苓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47例
王刚
目的:探讨加味猪苓汤联合针刺疗法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加味猪苓汤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泌淋胶囊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对照组为8...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01期 作者:王刚
9.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30例痛经的疗效观察
滕红君
选取2007年7月~2012年7月青春期原发性痛经学生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使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当归四逆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显著优越性,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
来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年第02期 作者:滕红君
10.温针灸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36例临床观察
卓廉佳;潘长青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1.1%,对照组为3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   详情>>
来源:《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02期 作者:卓廉佳;潘长青
11.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余洋;孙强
目的:评价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膝骨性关节炎(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服用加味当归四逆汤并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2组均以1 w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及比较。...   详情>>
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01期 作者:余洋;孙强
12.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
单醒瑜;何小妹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3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观察组在服用黄连阿胶汤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效果、生活质...   详情>>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06期 作者:单醒瑜;何小妹
13.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
闫进军
观察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把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腰痛宁胶囊。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治...   详情>>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4期 作者:闫进军
14.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126例
李玉琴;李建媛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前后对照研究。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2009—2012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20~60岁;病程4~35年。均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痒及体征。观察时...   详情>>
来源:《世界中医药》 2014年第04期 作者:李玉琴;李建媛
第7章 厥阴病
1.《伤寒论》少阴、厥阴病“以灸治厥”浅析——兼论《伤寒...
朱玲;杨峰
通过对《伤寒论》少阴、厥阴病用灸治疗的分析,可知《伤寒论》对"厥"的认识和治疗来源于较早的医学文献,与《素问》、《灵枢》、《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足臂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的联系密切。这提示,在研究《伤寒论》时,不应将视角局限在《伤寒论》本身上,相反如果置之于"重建秦汉...   详情>>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2014年第02期 作者:朱玲;杨峰
2.手足厥阴经腧穴与中药的对应研究——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
郭教礼;杨世忠
为了系统性探讨中医十二经脉诸多重要腧穴与相关中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从两者之间的主要功效和治疗病症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笔者在业界率先提出的"针药相应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的深入进行,能为针灸和中药教学及临床工作带来突破和裨益。   详情>>
来源:《现代中医药》 2015年第03期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
3.乌梅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病
顾克明
<正>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钻入胆道所致。临床上以剑突下阵发性剧烈的疼痛为主要症状,甚则疼痛放射至背部和肩胛部;发作时常常件有恶心呕吐、四肢厥冶等症,有时可吐出蛔虫。治疗方法(1)处方:乌梅三钱木香一钱川椒一钱干姜一钱使君子肉三钱槟榔三钱 黄   详情>>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6年第05期 作者:顾克明
4.靳三针结合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杜津莉;樊炜骏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B组(n=41)、C组(n=41)和D组(n=42)。A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1 mg,qd;B组患者采用靳三针疗法30 min/次,qd;C组患者给予加味乌梅...   详情>>
来源:《中国药房》 2017年第08期 作者:杜津莉;樊炜骏
5.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潘杰
目的 :观察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2例,以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8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配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其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   详情>>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07期 作者:潘杰序言

序言

中药和针灸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灵枢》 单论针灸,《素问》详于医理。《黄帝内经》所列仅数方!可见秦汉之际,针灸当时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自仲景已降,重药轻针之风愈演愈烈!然而《灵枢》“九针”已失传约千年,至宋代世人方可得见!晚矣!诸医仅谴方用药耳!加之宋·《太平惠明和剂局方》刊出以后,中药更是大行其道,针道渐暗。至清·道光皇帝下诏书云:“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悲哉!还好针灸本是中医的重要部分,更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并为因道光皇帝之昏诏而绝与尘寰。新中国成立后针灸的继承与发展也略见起色。上世纪七十年代针灸风靡美国后,世界各地兴起了针灸热,至今发展势头良好!

翻开《中国医学史》,所列医学名家,多如繁星!所载历代医籍,浩如烟海。历代针灸名家虽有扁鹊、华佗、窦材、杨继洲等,但毕竟屈指可数!

伤寒六经源于《内经》之六气,不离阴阳,合为十二!外感内伤,不离六经!选穴施针亦不离六经。

有感于此,该论文集汇编了百名学者对《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报告。总论以综述《伤寒论》针灸思想为主。各论分六章,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收集各医家运用六经与针灸诊治疾病的经验和临床研究。

在该论文集的编撰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可检索到与“伤寒论”、“六经”、“针灸”相关的文献达数近千篇。但这些文章大多是理论探讨,且重复较多,临床报道极少。因此我在该汇编中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放在总论部分,然后将一些临床报道分章节整理出来方便研究学习。

这些研究表明,运用《伤寒论》六经思想指导针灸临床是可行的!我们回归经典,善用经典!这样针灸临床才有源头活水,才能得心应手!

收起
第1章 总论
1.张仲景针灸学术观点及对后世影响
张华梅
张仲景针灸学术观点及对后世影响201400上海市奉贤县中医院张华梅张仲景,我国汉代伟大的医学家,其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辩证纲领和治疗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被人尊为“医圣”的张仲景,不仅精于汤药,且...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03期 作者:张华梅
2.试论伤寒六经与经络学说的关系
陈克勤
<正> 关于伤寒六经与《内经》经络学说的关系,历来医家意见分歧,据此拟提出个人意见,以冀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伤寒六经是在《内经》经络学说的基础上产生的《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   详情>>
来源:《陕西中医》 1982年第05期 作者:陈克勤
3.从针灸学角度试论《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刘桂荣;姚文轩
遍览《伤寒论》《金匮要略》,仲师用针灸时描述都非常简单,如刺某穴,灸某穴,这与其严谨的文风格格不入。《灵枢经》关于腧穴的揣定、针具的选择、体位的选择、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手法、得气、候气、催气、守气、行气、治神与守神、针刺补泻等都有较完备的论述。可以肯定的是...   详情>>
来源:《河南中医》 2017年第04期 作者:刘桂荣;姚文轩
4.从《伤寒论》针灸部分谈仲景外治思想
陈仁泽;郭铭隆
张仲景外治思想中的针灸部分对针灸学日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重治未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泄实邪,提出阳病宜针,阴病宜灸,强调施灸前后须诊脉,针、灸、药并施以增强疗效,警示误用针灸可致变证,并将针灸用于妊娠伤胎的急救。   详情>>
来源:《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01期 作者:陈仁泽;郭铭隆
5.六经辨证指导针灸临床简析
黄皖生;梁羽
介绍了在针灸临床实践中运用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指导针灸治疗的体会,以开拓针灸工作者的临床辨证思路。   详情>>
来源:《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04期 作者:黄皖生;梁羽
6.论《伤寒论》六经提纲证及其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六经为病的提纲证,概述了六经病证的主要内容,是《伤寒论》辨证的纲领,笔者对此以针灸辨治,收到良好效果,兹论述如下。l太阳之为病太阳为寒水之经,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可见寒水化气为太阳之生理。太阳之脉上至风府,下达腰脊,具有统摄营卫,主一身   详情>>
来源:《国医论坛》 1997年第06期 作者:欧阳八四
7.《伤寒论》针灸学术思想探讨
林海波;李爱青
目的:探讨《伤寒论》中针灸学术思想。方法:对《伤寒论》中涉及针灸的条文进行挖掘整理,并加以分析。结果:《伤寒论》蕴含着非常重要的针灸学术思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辨证施治,重在病机;用穴精当,首重经脉;针灸药物,相得益彰;裨益诊断,襄助预后;明言禁忌,务当细审。结论:《伤寒论》针灸学术...   详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13年第08期 作者:林海波;李爱青
8.《伤寒杂病论》针(灸)药结合思想的探讨
张达贵;刘力红
《伤寒杂病论》开辟了汤液与针灸治病的典范,使针、药两法用于临床而相得益彰。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历代医家多重于药而轻于针,致使中医治法由针、灸、药并用到针灸式微、以用药为主的这样一个过程,则深失仲景著书之苦衷。本文旨在探赜索隐仲景针(灸)药结合的理念,以便全面的学习研究仲景学说。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05期 作者:张达贵;刘力红
9.《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董绍英
《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所著,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不仅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治和制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针灸疗法亦有不少阐发。兹摘选有关条文进行初探,以飨同道。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 .1 原文第8条(本文条文序号以中国中医研究院编 伤寒论语译 第2版   详情>>
来源:《河北中医》 2004年第05期 作者:董绍英
10.《伤寒论》针灸十二法初探
王昕耀;毛捷
<正> 《伤寒论》虽论药治较多,然其述针灸疗法亦不少.其利用针灸优势,弥补汤药之不足,有独到之妙处.兹浅述如下:一、截断邪传之道外邪侵入人体后,若邪盛正衰,邪将有表入里而传.仲景用针灸先安未受邪之地,截断邪传之道.如第8条(条号依赵开美复刻宋本《伤寒论》,下同)“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   详情>>
来源:《国医论坛》 1987年第04期 作者:王昕耀;毛捷
11.《伤寒论》凭脉诊针灸施治特色琐谈
袁旺贵;刘耀岽
<正>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药学中针、灸、药并用治疗疾病的典范,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值得当代针灸医家借鉴的是,《伤寒论》针灸亦秉承与用药一贯的特色,施治之前先凭脉证。反观当今一些针灸医生,在针刺治疗前不重视脉诊的现状,仲景切脉针灸的医道尤其显得弥足珍贵。笔者不揣固...   详情>>
来源:《新中医》 2014年第08期 作者:袁旺贵;刘耀岽
12.浅论《伤寒论》中针灸处方的特色
叶健辉;孙冉
<正>针灸处方是指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某一病症所拟定的施术方案。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记载的治疗方法十分丰富,书中不仅详细地阐述了方药对多种外感热病的治疗,对针刺和灸法的施用规律也作出了精...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01期 作者:叶健辉;孙冉
13.承淡安《伤寒论新注》针灸学术思想管窥
王娅玲;关新军
<正>承淡安是我国近现代最著名的针灸学家、针灸教育家之一。他学贯中西,精通针灸学术。汇通中西医学,著述《伤寒论新注(附针灸治疗法)》,开后世以针灸学理释伤寒之先河。书中以西医学理论阐释伤寒六经生理病理,结合自身丰富临证经验,补充针灸治疗法,选穴精当,善用特定穴,使伤寒病治法更加丰富...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09期 作者:王娅玲;关新军
14.开合枢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陶继恩;胡苗苗
探讨开合枢理论的渊源、理论根据及临床应用,说明该理论不仅能运用于经络诊断和指导针灸临床治疗,还是对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的一个补充,用之于临床可拓宽医者治疗思路。   详情>>
来源:《山西中医》 2012年第01期 作者:陶继恩;胡苗苗
15.“关、阖、枢”理论与经络辨证
张水生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 ,探讨关阖枢理论与经络辨证的关系。认为十二经脉的正常气化是关阖枢的生理功能表现 ,十二经脉的病理变化是“关折”、“阖折”、“枢折”的结果。其理论可用于针灸和中药的辨证施治   详情>>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01期 作者:张水生
16.《伤寒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规律探讨
孙仕田
《伤寒论》中,运用针灸的有31条,其中病在 三阳用针刺,病在三阴用灸法颇具特色。病在三阳者,多系外邪初中,正气未衰的实证或热 证,宜用针刺,以泄热邪;病在三阴者,宜用灸法,以温中散寒。本文对《伤寒论》阳证宜 针,阴证宜灸规律进行了探讨。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02年第03期 作者:孙仕田
17.《伤寒论》“热证忌灸”探析
郭爱松;金宏柱
《伤寒论》中用灸总的原则是“阴证宜灸,热证忌灸”,灸法多用以温虚寒,热症用灸法则易出现变证,加重病情。本文对《伤寒论》“热证忌灸”的观点进行探析,并探讨“热证可灸”的机理。   详情>>
来源:《陕西中医》 2007年第01期 作者:郭爱松;金宏柱
18.热证用灸与《伤寒论》中火逆证
沈必清;沈必勤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著作,同时也记述了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经验,确立了“三阳病宜针,三阴病宜灸”的治疗大法及针灸禁忌。有学者认为仲景首倡热证禁灸之说,束缚了灸法在临床中的...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8年第09期 作者:沈必清;沈必勤
19.《伤寒论》中温针与烧针辨析
许淑芬;王守满
<正> 温针与烧针,在《伤寒论》中各出现4次。历代注家对二者的解释不一,正如丹波元简说:"案温针,诸注欠详"。或认为温针即是烧针,或以为二者同类,均未对温针及烧针做以明确的解释,《伤寒论》五版教材解释为:烧针亦称温针。余以为此解欠妥,确切地说,二者本非一回事,实乃名似功近,而应用有别,不...   详情>>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2年第01期 作者:许淑芬;王守满
20.六经辨证法在针灸治疗头痛中的运用
诸毅晖
针灸治疗头痛,常规方法是病因辨证配以经脉辨证,笔者在此基础上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起来,根据头痛部位、《伤寒论》六经病脉证提纲、十二经脉“是动病”、“所生病”症状3 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疗效明显。本文系笔者体会及病案五则。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9年第11期 作者:诸毅晖
21.从《伤寒论》谈咽喉不适针灸辨证施治
肖达;陈汉平
<正>咽喉不适是临床一个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咽干、咽痛。《伤寒论》中有关咽喉病症的记载涉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诸经。从经络理论来看,咽喉与十二经脉均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脏腑疾病可通过经脉直接导致咽喉不适,同时咽喉不适又是脏腑疾病的外在表现。因此有人指出,伤寒六经实质是...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02期 作者:肖达;陈汉平
22.学习《伤寒论》运用针灸治疗热病的体会
齐瑛;张沛霖
<正> 应用针灸及方药相辅相合治疗热病,最早导源于《内经》多以针为主,提倡一针二灸三服药的原则。至《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突出以发展方药为主;同时也发展了针灸。从   详情>>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1984年第04期 作者:齐瑛;张沛霖
23.承淡安运用“马氏穴”治热性病探讨——读《伤寒论新注》...
黄世福;江一平
近代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 ,运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热性病 ,首开针灸八法配穴补注《伤寒论》条文之先河 ,这对于今后针灸临床辨证取穴以及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03年第07期 作者:黄世福;江一平
24.《伤寒论》烦躁症之针灸治疗
张晓羽
通过分析提炼《伤寒论》烦躁部分相关条文的病机,寻找其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补入针灸治疗方案,从而拓宽经方在临床应用的途径。   详情>>
来源:《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3期 作者:张晓羽
25.针刺结合《伤寒论》方治疗妇科病举隅
金亚蓓
<正>《伤寒论》是阐述外感热病的专书,其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药,古今医家沿用至今,疗效卓著。《伤寒论》的方药多用于各类内科病,临床用于妇科也同样行之有效。笔者在针灸科临床实践中,经常用针灸结合《伤寒论》方治疗妇科病,现归类并举例分述如下: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 2009年第期 作者:金亚蓓
26.浅述《伤寒论》中针灸治疗眼病的应用规律
覃春燕;邱波
<正>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除了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在眼科治疗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伤寒论》的诸多条文中,和针灸有关的条文有33条,除去误用针灸及火疗所致的变证、坏病诸条,用针灸疗疾者共17条.在这17条中.用针法疗疾者10条.用灸法疗疾者7条.针灸配合汤药疗疾者4条.现就其...   详情>>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 2011年第期 作者:覃春燕;邱波
第2章 太阳病
1.仲景《伤寒论·太阳病》针灸观探析
林志苇
《伤寒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著作 ,被后人称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 ,为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研究不舍。从历代对《伤寒论》研究著作 170 0余部 ,到近现代数千篇论文 ,多侧重经方的研究 ,然对其针灸学术精髓探讨不多 ,现就   详情>>
来源:《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05期 作者:林志苇
2.针药结合治疗太阳病
魏立新
<正>《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其理、法、方、药完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医学典籍。其中主要记载方剂百余首,而涉及针灸疗法的条文不过30余条,但言简意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09年第S1期 作者:魏立新
3.针灸“汗法”考略
李阳
"汗法"为中医治疗外感疾病之大法,可开泄腠理,驱邪外出。"汗法"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最早由《内经》提出,但直到宋·琼瑶真人《针灸神书》才有了明确的取穴、手法操作和针对适应病证的详细介绍。宋代以后,各家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各自关于"汗法"的取穴和操作,在临床应用中也都有明显的效...   详情>>
来源:《江苏中医药》 2014年第07期 作者:李阳
4.《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针灸配穴浅论
赵忠顺
唐·孙思邈认为 :单针不药或单药不针皆非良医。然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 ,能用仲景理论指导针灸临床者寡。笔者不揣陋昧 ,把《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的条文汇聚一起 ,结合原文 ,探讨桂枝汤证在临床的用穴规律。1 太阳病桂枝汤证之病机及选穴原则太阳病、发热   详情>>
来源:《江苏中医药》 2004年第12期 作者:赵忠顺
5.针刺治疗太阳病桂枝汤证
王秀华
<正> 《伤寒论》桂枝汤证,是人体感受风邪主症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一类病证。笔者遇到一例西医拟诊为心脏病而久治不愈的患者,根据伤寒辨证结合针灸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病历摘要缪××,男,38岁,江苏人,头晕心慌,发热怕冷,汗出近一月,于1980年7月10日来院就诊。主诉:心悸,空腹头晕...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1983年第01期 作者:王秀华
6.针灸治疗太阳中风42例疗效小结
焦焰
<正> 太阳中风,非脑血管意外之中风,乃《伤寒论·太阳篇》具有“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等症状即桂枝汤证之伤风感冒。以素体卫弱表虚或原有慢性病者为多见。近年来笔者本仲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旨,单用针灸治疗太阳中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1991年第03期 作者:焦焰
7.张仲景风池配风府组方临床应用初探
李锡榕;黄莉莉
张仲景风池配风府组方临床应用初探泉州卫生学校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李锡榕黄莉莉张仲景《伤寒论》全文有389条,而涉及针灸的条文占有8%。然仲师针灸用穴组方也与汤方一样讲究、严密,临证准确有效。现将仲师风池配风府组方及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太阳...   详情>>
来源:《福建中医药》 1998年第02期 作者:李锡榕;黄莉莉
8.太阳病经证及兼证针灸验案六则
张文进
<正> 十余年来,笔者按照仲景《伤寒论》治则,单用针灸治疗了较多的太阳病经征及兼证,一般均获效甚速。现列验案数则如下:   详情>>
来源:《中医杂志》 1985年第10期 作者:张文进
9.太阳伤寒证的拨罐针灸治疗
诸葛文;倪力
<正> 《伤寒论》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我们在临床上见到项背强几几、体痛(检查时两侧或一侧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压痛)、无汗、恶风、脉浮,但未发热者,采   详情>>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1986年第03期 作者:诸葛文;倪力
10.《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
梁蔚莉
目的观察《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肘窝、腘窝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及西替利嗪,疗程均为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治愈率为51.7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   详情>>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1期 作者:梁蔚莉
11.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自汗69例疗效观察
刘兰群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自汗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69例围绝经期自汗应用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自汗疗效确切。   详情>>
来源:《健康之路》 2016年第01期 作者:刘兰群
12.体针配合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高爱芳;王利平
用体针配合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32例。结果治愈 2 6例 ,显效 6例 ,有效率 10 0 %。由此可见体针配合麻黄桂枝各半汤可作为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有效手段。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第12期 作者:高爱芳;王利平
13.针灸治疗太阳病蓄水、蓄血证验案两则
张文进
<正> 笔者曾用针灸疗法治愈多例太阳病蓄水、蓄血证患者,现举验案两则于下: 一、太阳蓄水证案宋××,男,28岁,农民,1978年2月22日初诊。感受凤寒,头痛身痛,恶寒重而发热轻。用药发汗后,头身疼痛消失,仍微觉寒热,现   详情>>
来源:《新中医》 1985年第03期 作者:张文进
14.针灸“补气消痞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证体会
王波;白岩
根据与陈苏宁教授临床用药体会,强调单纯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治疗优势。并遵《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补三消七"法,探讨针灸治疗FD的补消原则。提出针灸治疗FD的辨证关键为虚实多少的补消治则,即虚实同治,灸法补气,针法行气,寓补于消,塞因塞用。针灸"补气消痞法"治疗功能性消...   详情>>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15年第02期 作者:王波;白岩
15.针灸治疗《伤寒论》中的五泻心汤证例案5则
柯传灏
<正> 《伤寒论》五泻心汤证原文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条)2.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条)3.生姜泻心汤证:"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条...   详情>>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4年第09期 作者:柯传灏
16.白虎汤配合针灸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2例
孙家宾
对 12例外感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 ,改以白虎汤配合针灸治疗 ,最早退热时间 5小时 ,最迟退热时间 2天 ,总有效率为 92 %。认为 :小儿外感高热之病变核心为“热毒” ,治疗以白虎汤清热解毒 ,并配合针灸使“热毒”外排 ,从而达到逐邪外出而内自安的目的。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2004年第05期 作者:孙家宾
17.栀子豉汤证与针灸治疗——附病案五则
虞成英
<正> 栀子豉汤证出自《伤寒论》,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出现以“心中懊(忄农)”为主的一组证候。根据《伤寒论》有关原文可分主证和兼证两类。栀子豉汤主证有:(1)虚烦不眠;(2)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3)胸中窒;(4)心中结痛。兼证见少气,用栀子甘草豉汤;见呕,用栀子生姜豉汤;见心烦腹...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1985年第04期 作者:虞成英
18.半夏厚朴汤联合针刺治疗梅核气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李鸿娜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联合针刺治疗梅核气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三组。针刺20例患者端坐,微仰头,选用0.25mm×40mm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选取喉结上方,当舌骨下缘凹陷处取穴,指弹快速进针,斜上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泻法,持续行针1...   详情>>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05期 作者:李鸿娜
19.五苓散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疗效观察
王丽娜;李晨
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是糖尿病晚期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 ,我院糖尿病专科对 36例糖尿病有慢性尿潴留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住院病人 ,按WHO标准确诊 1型糖尿病 5例 ,2型糖尿病 31例 ,已排除梗阻性   详情>>
来源:《河南中医》 2004年第03期 作者:王丽娜;李晨
20.麻杏甘石汤穴位离子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
张淑英;李银红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抗炎化痰治疗,治疗组加用麻杏甘石汤穴位离子导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两组治疗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   详情>>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02期 作者:张淑英;李银红
21.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
吴菁;卜玲玲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5年3月收入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108例GERD(寒热错杂型)为受试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半夏泻心汤,观察组则联合针灸、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半夏泻心...   详情>>
来源:《四川中医》 2017年第06期 作者:吴菁;卜玲玲
22.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王小辉;黄慧芝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予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06期 作者:王小辉;黄慧芝
23.生姜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防治化疗后呕吐疗效观察
梁小宁
目的:观察生姜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呕吐反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经验。方法:选择68例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生姜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应用昂丹司琼治疗。结果:观察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1.18%,而对照组发生率为70.5...   详情>>
来源:《大众科技》 2015年第06期 作者:梁小宁
24.半夏泻心汤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
林栋;崔岚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改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有平调寒热功效,针灸可祛风通窍,两者配合以调节平衡,改善过敏体质。   详情>>
来源:《新中医》 2009年第10期 作者:林栋;崔岚
第3章 阳明病
1.辩阳明腑实证针灸配方
张道武;许秀英
<正> 阳明腑实证是《伤寒论》阳明病之腑证。因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邪人阳明,燥热与糟粕相煎于胃肠,气血壅盛邪从燥热所化而证多热实。其症状主要是:潮热,转矢气,大便难,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腹胀满,绕脐痛,脉沉实等。本证是针灸临床的多发证和常见证,所以对其临床针灸配方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   详情>>
来源:《针灸学报》 1991年第01期 作者:张道武;许秀英
2.通腑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李瑞;林扬
<正> 通腑法并非只是以荡涤肠道、通导大便为目的。大肠之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六腑乃至于五脏气机的升降,同时,气机升降正常则可转输精气,排泄糟粕,使人体达到正常的阴阳平衡,即新陈代谢。因此,通腑法是指通过通利腑气,使大便畅通,达到疏调脏腑气机的目的,从而治疗各种与腑气有关的病症。通腑法...   详情>>
来源:《中医杂志》 2003年第11期 作者:李瑞;林扬
3.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的对应研究——手足阳明经腧穴与中药...
郭教礼;杨世忠
为了系统性探讨中医十二经脉诸多重要腧穴与相关中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从两者之间的主要功效和治疗病症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笔者在业界率先提出的"针药相应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的深入进行,能为针灸和中药教学及临床工作带来突破和裨益。   详情>>
来源:《现代中医药》 2014年第05期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
4.心病治从阳明的针灸思路探讨
王朝阳;睢明河
<正>中医心病学是专门研究心系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这里的心是指中医概念的心。从中医角度讲心病有3个内涵:一是与"心主血脉"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二是与"心主神明"功能相关的疾病,包括西医的某些高级神经系   详情>>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 2011年第05期 作者:王朝阳;睢明河
5.阳明病证与针炙辨治
欧阳八四
阳明病证与针炙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中医院欧阳八四一、阳明生理: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与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手阳明经脉,从食指外侧循臂,入肘外廉,由外上肩至面部,络肺属大肠。足阳明经脉,起于鼻梁陷处两侧,络于目,从缺盆下循胸腹...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6年第10期 作者:欧阳八四
6.肠三针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阳明腑实型便秘20例
杨文祥;陈闯
目的:探讨肠三针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阳明腑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肠三针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   详情>>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05期 作者:杨文祥;陈闯
7.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阳明腑实证30例
王丽霞
<正>阳明腑实证是由“胃家实”所形成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腹满硬痛、腹胀或绕脐疼痛、大便秘结或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苔黄燥或起毛刺,脉沉实或迟等为主症。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30例阳明腑实证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详情>>
来源:《福建中医药》 2007年第01期 作者:王丽霞
8.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闫瑞鹏;解基良
目的:观察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26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及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西医治疗组治愈18例,占69.2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28例,占93.33%。两组比较,统计...   详情>>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第01期 作者:闫瑞鹏;解基良
9.大承气汤联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
刘军;郝江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口服配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   详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5期 作者:刘军;郝江
10.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的临床研究
朱彦华;丁荣伟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虚秘门诊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补益药物治疗。两组均2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   详情>>
来源:《光明中医》 2017年第03期 作者:朱彦华;丁荣伟
11.108例大承气汤低压灌肠及81例针灸足三里穴促进腹部手术...
蔡北源;陈志强
目的总结大承气汤低压灌肠及针灸足三里穴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开放性腹部手术后,早期分别采用大承气汤灌肠(108例)、及针灸双侧足三里穴(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灌肠组在36小时内、37~60小时内、61~84小时内、85小时以上是个时段有排...   详情>>
来源:《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 2008年第期 作者:蔡北源;陈志强
第4章 少阳病
1.针灸治疗少阳证40例临床体会
焦焰
<正> 少阳证是《伤寒论》一书中所述病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定症候群。如“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脉弦”等。以上症状在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出现。针对某一、两个较明显的少阳证症状进行针灸治疗,使之缓解或消失,从而改善整体机能,加速...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1990年第01期 作者:焦焰
2.独取中渚治疗少阳经诸证
王波
<正>临床资料:笔者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少阳经诸证病人97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偏头痛52例,面肌痉挛23例,三叉神经痛9例,神经性耳聋3例,神经性耳鸣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9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3天;全部病例经中医辨证均属少阳经实证。   详情>>
来源:《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 2000年第期 作者:王波
3.足少阳主骨所生病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谢健
足少阳主骨所生病在针灸临床的应用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昆明650021)谢健《灵枢·经脉第十》云:“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用骨字来概括足少阳经所生病证,胆味苦,苦走骨,所以胆主骨所病。杨上善注:“足少阳脉主骨,络于诸节,故病诸节...   详情>>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1994年第06期 作者:谢健
4.少阳病及其兼证变证针灸验案五则
张文进
<正> 伤寒少阳病及其兼证、变证,临床上极易见到。笔者针药并用或者单用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单用针炙治疗案例数则叙述于下: 一、少阳病案张××,男,22岁,农民,1976年12月5日初诊。恶寒发热已数日。昨日开始,往来寒热,头晕眼   详情>>
来源:《中医杂志》 1985年第07期 作者:张文进
5.小柴胡汤与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术...
宋天宇;于永铎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与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60例住院患者,小柴胡汤(柴胡15g,黄芩、半夏各20g,党参、茯苓各15g,白术30g,陈皮、枳壳各15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水煎200mL,顿服;针灸:小柴胡汤服后1~2h未排尿者,患者仰卧屈膝...   详情>>
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08期 作者:宋天宇;于永铎
6.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
龚政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灸配合穴位埋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   详情>>
来源:《河北中医》 2017年第10期 作者:龚政
7.小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体会
庄子齐
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代表方之一 ,针对邪犯少阳致胃虚(脾虚 )胆郁、三焦失枢的病机而设 ,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甘草 ,集寒热、补泻于一方 ,既各奏其功 ,又相辅相成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方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达到疏   详情>>
来源:《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02期 作者:庄子齐
8.大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报告
马佩涑;王玉霞
大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报告150001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二院马佩涑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系王玉霞,王薇胰腺炎属中医“结胸”、“胁痛”、“胃脘痛”等证范畴。发病原因多由暴饮暴食、过令油腻,或因情志失调,肝气犯胃、府气不通,...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5年第05期 作者:马佩涑;王玉霞
9.补阳还五汤联合小柴胡汤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观察
陈薛艳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小柴胡汤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我院5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资料信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针灸加脑蛋白水解物、丹参多酚酸盐、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1.42%,观察组是93....   详情>>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02期 作者:陈薛艳
10.小建中汤配合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60例
官兴龙
笔者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小建中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26岁~79岁之间,其中26岁~30岁24例,31岁~79岁36例。1·2诊断依据患者明显   详情>>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07期 作者:官兴龙
第5章 太阴病
1.太阴病证与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太阴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中医院针灸科欧阳八四一、太阴生理:太阴包括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并与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相表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出腋循孺,下肘至指,足太阴脾由趾走足,上踹循胫,过膝入腹,属脾络胃,...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01期 作者:欧阳八四
2.特定穴温针灸治疗太阴病45例
张云波
太阴病是中医学的病证名,伤寒六经病之一,是三阴病中较轻的证型,为脾胃病专科的常见病证,临床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口不渴,舌苔白润而腻,脉迟缓。笔者运用特定穴温针灸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45例均为2009年3月-2009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10年第05期 作者:张云波
3.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的对应研究——手足太阴经腧穴与中药...
郭教礼;杨世忠
为了系统性探讨中医十二经脉诸多重要腧穴与相关中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从两者之间的主要功效和治疗病症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笔者在业界率先提出的"针药相应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的深入进行,能为针灸和中药教学及临床工作带来突破和裨益。   详情>>
来源:《现代中医药》 2014年第04期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
4.调整太阴经法的临床应用
李志亮;王居易
<正>王居易老师总结50余年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经络诊察法[1],依据经络诊察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分析查找病变经脉,再根据经脉的寒热虚实,选择施治的经脉与腧穴,在我院得到广泛应用。王老在多年的经络诊察中发现,湿浊内蕴型疾病的经络异常多集中于太阴经,且临床通过针刺太阴经腧穴,调整...   详情>>
来源:《中国针灸》 2013年第05期 作者:李志亮;王居易
5.针灸结合附子理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梁谊深;谢胜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予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每天1剂,配合针灸,每日1次;对照组40例予吗叮啉片口服。均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与对照组80.0%相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01期 作者:梁谊深;谢胜
6.基于当归四逆汤证病机的针灸治疗消渴筋痹的临床观察
陈敏;李赛美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验证按当归四逆汤证病机设计的针灸处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消渴筋痹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入新针灸组、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按当归四逆汤证设计的针灸处方、传统针灸处方及基础治疗。治疗一周后观察其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患者主观感觉的变化...   详情>>
来源:《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 2013年第期 作者:陈敏;李赛美
第6章 少阴病
1.仲景《伤寒论·少阴病》针灸观探析
部爱贤;王立国
本文从《伤寒论少阴病》的病机来探讨仲景的针灸观,少阴主心肾,为人身之本,一经兼水火二气。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少阴病有从阴化寒的寒化证和从阳化热的热化证两种转归。寒化证用灸法,热化证慎用灸法,血脉壅滞的急症可用刺法。   详情>>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04期 作者:部爱贤;王立国
2.少阴病证与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少阴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苏州中医院针灸科欧阳八四少阴生理: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心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对人体生理活动起着统领作用,其性属火,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肾藏精主水,其性属水,内寓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与足太阳膀...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1997年第08期 作者:欧阳八四
3.从《伤寒论》少阴篇看三阴篇的用灸思路
王福根
少阴病前由太阴传来,历经吐、利等劫,人身阳气已虚,后又承接六经传变之末——最难治的厥阴病,故可谓少阴病是阴病发展的重要关口。在三阴篇中,仲景在少阴篇首提灸法,也可见少阴病在三阴篇之重要性,但少阴篇灸法条文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针对某一特定证候、病症的具体应用,还体现在整个阴寒证...   详情>>
来源:《光明中医》 2017年第01期 作者:王福根
4.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研究进展
林凌;高燕玲
<正>我国失眠症发生率不断攀升,并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有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失眠已较为普遍[1],3~13岁儿童发病率41%,15~19岁发病率18.2%,18~60岁发病率15.8%,老年人发病率高达67.2%[2]。据WHO的资料显示,全球受到失眠困扰的人占了25%[3]。长期失眠严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可能导致焦   详情>>
来源:《中医药通报》 2016年第02期 作者:林凌;高燕玲
5.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
许红娣
目的:评价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督灸组49例采用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治疗,针灸组49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的变化、疼痛时间、晨僵时间、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督灸组...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0期 作者:许红娣
6.涌泉穴治疗慢性咽炎的机理探讨
张洁;张玲霖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病程长,迁延难愈,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上选取涌泉穴采用穴位敷贴、针刺、艾灸或按揉等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根据中医理论探讨涌泉穴治疗慢性咽炎起效的作用机理认为:慢性咽炎的根本病机是肾虚,肾经经气循行于咽喉,涌泉为肾经井穴,具有滋阴降火、平衡阴阳的...   详情>>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2期 作者:张洁;张玲霖
7.针灸配合食疗治疗少阴体质慢性泄泻30例
赵商勋
观察运用韩国体质针法治疗少阴体质者慢性泄泻的疗效。共治疗30例,总有效率96.7%,说明以体质针法中的五腧穴合理搭配治疗脾胃虚弱型泄泻效果显著。   详情>>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03期 作者:赵商勋
8.加味猪苓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47例
王刚
目的:探讨加味猪苓汤联合针刺疗法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加味猪苓汤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泌淋胶囊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对照组为8...   详情>>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01期 作者:王刚
9.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30例痛经的疗效观察
滕红君
选取2007年7月~2012年7月青春期原发性痛经学生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使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当归四逆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显著优越性,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
来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年第02期 作者:滕红君
10.温针灸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36例临床观察
卓廉佳;潘长青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当归四逆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1.1%,对照组为3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   详情>>
来源:《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02期 作者:卓廉佳;潘长青
11.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余洋;孙强
目的:评价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膝骨性关节炎(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服用加味当归四逆汤并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2组均以1 w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及比较。...   详情>>
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01期 作者:余洋;孙强
12.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
单醒瑜;何小妹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3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黄连阿胶汤治疗,观察组在服用黄连阿胶汤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效果、生活质...   详情>>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06期 作者:单醒瑜;何小妹
13.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
闫进军
观察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把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腰痛宁胶囊。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治...   详情>>
来源:《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4期 作者:闫进军
14.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126例
李玉琴;李建媛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前后对照研究。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2009—2012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20~60岁;病程4~35年。均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痒及体征。观察时...   详情>>
来源:《世界中医药》 2014年第04期 作者:李玉琴;李建媛
第7章 厥阴病
1.《伤寒论》少阴、厥阴病“以灸治厥”浅析——兼论《伤寒...
朱玲;杨峰
通过对《伤寒论》少阴、厥阴病用灸治疗的分析,可知《伤寒论》对"厥"的认识和治疗来源于较早的医学文献,与《素问》、《灵枢》、《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足臂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的联系密切。这提示,在研究《伤寒论》时,不应将视角局限在《伤寒论》本身上,相反如果置之于"重建秦汉...   详情>>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2014年第02期 作者:朱玲;杨峰
2.手足厥阴经腧穴与中药的对应研究——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
郭教礼;杨世忠
为了系统性探讨中医十二经脉诸多重要腧穴与相关中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从两者之间的主要功效和治疗病症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笔者在业界率先提出的"针药相应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的深入进行,能为针灸和中药教学及临床工作带来突破和裨益。   详情>>
来源:《现代中医药》 2015年第03期 作者:郭教礼;杨世忠
3.乌梅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病
顾克明
<正>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钻入胆道所致。临床上以剑突下阵发性剧烈的疼痛为主要症状,甚则疼痛放射至背部和肩胛部;发作时常常件有恶心呕吐、四肢厥冶等症,有时可吐出蛔虫。治疗方法(1)处方:乌梅三钱木香一钱川椒一钱干姜一钱使君子肉三钱槟榔三钱 黄   详情>>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6年第05期 作者:顾克明
4.靳三针结合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杜津莉;樊炜骏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B组(n=41)、C组(n=41)和D组(n=42)。A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1 mg,qd;B组患者采用靳三针疗法30 min/次,qd;C组患者给予加味乌梅...   详情>>
来源:《中国药房》 2017年第08期 作者:杜津莉;樊炜骏
5.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潘杰
目的 :观察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2例,以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28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配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其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   详情>>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07期 作者:潘杰

第1章 总论
1.张仲景针灸学术观点及对后世影响
张华梅
2.试论伤寒六经与经络学说的关系
陈克勤
3.从针灸学角度试论《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刘桂荣;姚文轩
4.从《伤寒论》针灸部分谈仲景外治思想
陈仁泽;郭铭隆
5.六经辨证指导针灸临床简析
黄皖生;梁羽
6.论《伤寒论》六经提纲证及其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7.《伤寒论》针灸学术思想探讨
林海波;李爱青
8.《伤寒杂病论》针(灸)药结合思想的探讨
张达贵;刘力红
9.《伤寒论》针灸条文选探
董绍英
10.《伤寒论》针灸十二法初探
王昕耀;毛捷
11.《伤寒论》凭脉诊针灸施治特色琐谈
袁旺贵;刘耀岽
12.浅论《伤寒论》中针灸处方的特色
叶健辉;孙冉
13.承淡安《伤寒论新注》针灸学术思想管窥
王娅玲;关新军
14.开合枢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陶继恩;胡苗苗
15.“关、阖、枢”理论与经络辨证
张水生
16.《伤寒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规律探讨
孙仕田
17.《伤寒论》“热证忌灸”探析
郭爱松;金宏柱
18.热证用灸与《伤寒论》中火逆证
沈必清;沈必勤
19.《伤寒论》中温针与烧针辨析
许淑芬;王守满
20.六经辨证法在针灸治疗头痛中的运用
诸毅晖
21.从《伤寒论》谈咽喉不适针灸辨证施治
肖达;陈汉平
22.学习《伤寒论》运用针灸治疗热病的体会
齐瑛;张沛霖
23.承淡安运用“马氏穴”治热性病探讨——读《伤寒论新注》...
黄世福;江一平
24.《伤寒论》烦躁症之针灸治疗
张晓羽
25.针刺结合《伤寒论》方治疗妇科病举隅
金亚蓓
26.浅述《伤寒论》中针灸治疗眼病的应用规律
覃春燕;邱波
第2章 太阳病
1.仲景《伤寒论·太阳病》针灸观探析
林志苇
2.针药结合治疗太阳病
魏立新
3.针灸“汗法”考略
李阳
4.《伤寒论》太阳病桂枝汤证针灸配穴浅论
赵忠顺
5.针刺治疗太阳病桂枝汤证
王秀华
6.针灸治疗太阳中风42例疗效小结
焦焰
7.张仲景风池配风府组方临床应用初探
李锡榕;黄莉莉
8.太阳病经证及兼证针灸验案六则
张文进
9.太阳伤寒证的拨罐针灸治疗
诸葛文;倪力
10.《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荨麻疹...
梁蔚莉
11.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自汗69例疗效观察
刘兰群
12.体针配合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高爱芳;王利平
13.针灸治疗太阳病蓄水、蓄血证验案两则
张文进
14.针灸“补气消痞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证体会
王波;白岩
15.针灸治疗《伤寒论》中的五泻心汤证例案5则
柯传灏
16.白虎汤配合针灸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2例
孙家宾
17.栀子豉汤证与针灸治疗——附病案五则
虞成英
18.半夏厚朴汤联合针刺治疗梅核气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李鸿娜
19.五苓散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元性膀胱疗效观察
王丽娜;李晨
20.麻杏甘石汤穴位离子导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
张淑英;李银红
21.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
吴菁;卜玲玲
22.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王小辉;黄慧芝
23.生姜泻心汤加减联合针灸防治化疗后呕吐疗效观察
梁小宁
24.半夏泻心汤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42例
林栋;崔岚
第3章 阳明病
1.辩阳明腑实证针灸配方
张道武;许秀英
2.通腑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李瑞;林扬
3.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的对应研究——手足阳明经腧穴与中药...
郭教礼;杨世忠
4.心病治从阳明的针灸思路探讨
王朝阳;睢明河
5.阳明病证与针炙辨治
欧阳八四
6.肠三针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阳明腑实型便秘20例
杨文祥;陈闯
7.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阳明腑实证30例
王丽霞
8.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闫瑞鹏;解基良
9.大承气汤联合足三里穴位针灸治疗腹部术后麻痹性肠梗阻临...
刘军;郝江
10.大承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虚秘的临床研究
朱彦华;丁荣伟
11.108例大承气汤低压灌肠及81例针灸足三里穴促进腹部手术...
蔡北源;陈志强
第4章 少阳病
1.针灸治疗少阳证40例临床体会
焦焰
2.独取中渚治疗少阳经诸证
王波
3.足少阳主骨所生病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谢健
4.少阳病及其兼证变证针灸验案五则
张文进
5.小柴胡汤与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术...
宋天宇;于永铎
6.小柴胡汤配合穴位埋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例
龚政
7.小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体会
庄子齐
8.大柴胡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急性胰腺炎11例临床报告
马佩涑;王玉霞
9.补阳还五汤联合小柴胡汤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观察
陈薛艳
10.小建中汤配合针刺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60例
官兴龙
第5章 太阴病
1.太阴病证与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2.特定穴温针灸治疗太阴病45例
张云波
3.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的对应研究——手足太阴经腧穴与中药...
郭教礼;杨世忠
4.调整太阴经法的临床应用
李志亮;王居易
5.针灸结合附子理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
梁谊深;谢胜
6.基于当归四逆汤证病机的针灸治疗消渴筋痹的临床观察
陈敏;李赛美
第6章 少阴病
1.仲景《伤寒论·少阴病》针灸观探析
部爱贤;王立国
2.少阴病证与针灸辨治
欧阳八四
3.从《伤寒论》少阴篇看三阴篇的用灸思路
王福根
4.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研究进展
林凌;高燕玲
5.督灸结合甘草附子汤对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影响
许红娣
6.涌泉穴治疗慢性咽炎的机理探讨
张洁;张玲霖
7.针灸配合食疗治疗少阴体质慢性泄泻30例
赵商勋
8.加味猪苓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47例
王刚
9.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30例痛经的疗效观察
滕红君
10.温针灸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36例临床观察
卓廉佳;潘长青
11.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余洋;孙强
12.针灸配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
单醒瑜;何小妹
13.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
闫进军
14.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配合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126例
李玉琴;李建媛
第7章 厥阴病
1.《伤寒论》少阴、厥阴病“以灸治厥”浅析——兼论《伤寒...
朱玲;杨峰
2.手足厥阴经腧穴与中药的对应研究——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
郭教礼;杨世忠
3.乌梅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病
顾克明
4.靳三针结合加味乌梅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杜津莉;樊炜骏
5.乌梅丸加味口服及保留灌肠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潘杰
价格:¥3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