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壹心: 成长股扫雷大法之二——扫除真成长股中的隐藏雷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扫除伪成长股,也就是包装成...

 napoleona 2018-02-06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扫除伪成长股,也就是包装成成长股的处于投资阶段的股票。https://xueqiu.com/7927820368/100984912 这样就排除了项目投资阶段的不确定性风险。但是这也只是扫除了一部分雷。还有一部分雷隐藏在企业的经营和扩张过程中。这些雷是企业运营的隐患,虽然不一定会炸,但是影响企业的健康运营,以及对企业的估值判断。当然,这些雷也并不是永久的标签,当企业的经营策略发生改变时,这些雷也会被管理层扫除。作为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购买具有隐藏雷的股票。当这些隐患被消除时,我们也可以择机进场。只是如何识别这些隐藏雷,则不仅仅要求投资者有防忽悠的能力,还要求投资者有一定的财务知识。

运营阶段的第一种雷就是虚假盈利

这里的虚假盈利并不是指做假账,而是按照合同来看是盈利了,但是钱没收回来。具体的表现就是应收账款过多。

作为客户企业来说,要纳入一家新的供应商,往往意味着增加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如果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往往会选择已经合作过的熟悉企业以保持供应链的稳定。而作为快速成长的业务企业来说,为了快速拓展客户,往往会给客户一些特别优惠。比如免费试用、先使用后付钱等。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应收账款增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拉长。

这么做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客户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那么应收账款终归能收回来。所影响的仅仅是自身企业的资金周转。如果客户企业经营不善,那么应收账款就有变成坏账的可能。比如乐视网2017年年报的巨额亏损,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应收账款的巨额坏账计提。而欧菲光将对金立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也影响了欧菲光的企业利润。

要排除这种雷,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应收账款较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短的股票。但是在高速成长的股票里,应收账款较多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要在应收账款较多的股票里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应该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如果经营现金流为正,而且数额比较大,这意味着企业真正赚了钱。就算一部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那也只是利润损失,不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危险。二是看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下游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没钱付账,那么应收账款的坏账概率就比较大。而如果下游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则应收账款基本上能收回来。

第二种雷就是巨额负债

企业的快速扩张离不开巨额投资。因此成长型股票的投资现金流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负数。要填补这个坑,只能是要么来自经营现金流,要么来自筹资现金流。理想的状态就是大部分的坑用经营现金流来填,小部分用筹资现金流来填。但是如果企业存在虚假盈利,经营现金流太低,那么就会出现大额筹资,企业负债增加。因此第二种雷和第一种雷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果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为负或者较低,并且负债比例较高,那么这样的企业无疑需要直接排除。

如果企业的经营现金流正常,但是负债比例过高,这意味着企业经营对借债依赖程度很高。如果资金链断裂,也存在巨大风险。因此也不建议购买。当然一些特殊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天生就是高杠杆。所以也应该考虑行业属性,同行业对比。

另外还可以用投资效率来衡量负债是否有益。投资效率是笔者创造出的概念,即用本年度的利润增加值除以上年度的投资现金流,看每投资一块钱在下一年度能产生多少利润。

当然前两种雷并不一定会爆,而且经营策略发生改变,这些雷也会被扫除。举一个例子,就是去年的$三聚环保(SZ300072)$ 。三聚环保既有应收账款的问题,也有较高负债的问题。去年三季报三聚的应收账款已经达到95亿,而半年报的负债率也超过60%。尽管业绩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却是一个典型的存在隐患的公司。、

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三聚有其经营特殊性。工程类的公司每年四季度都能收回大额应收账款。所以按年算,三聚的经营现金流都是正的。所以经营方面基本正常。同时下游企业都是炼焦、石化等企业。由于去产能导致产品涨价,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盈利之后这些企业的帐基本能收回来。同时业绩预告也显示,预计仅今年四季度能收回约33亿应收账款。所以虚假盈利的隐患可以排除。

而三聚负债的问题,则主要是开展悬浮床业务的商业模式不对。悬浮床的前两个订单,三聚都是工程的总承包商。整个工程包含大量的基建,这些技术含量低、投资大的工作都需要三聚贷款垫资完成,所以负债和应收账款都会大幅度上升。这种经营方式存在重大隐患,所以不宜购买。后来三聚改变经营策略,将基建部分分出去,自己只做核心设备和工艺的承包。这种经营策略,企业负债和应收账款都会大幅度下降,尽管分出去了一部分利润,但是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因此我在确认三聚改变经营策略之后,少量买入三聚。

成长股的第三种雷是依靠并购虚假成长。

一部分创业板公司依靠增发收购实现业绩虚假增长。这已经成了创业板的恶例。这种依靠并购带来的成长不可持续,因此也要予以排除。

并购在财务报表中能够看出端倪,商誉就是并购的遗留证据。比如以5亿现金并购净资产1亿的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现金会减少5亿,增加1亿的运营净资产和4亿的商誉。企业净资产中商誉占比高,就意味着并购的公司多,或者收购的溢价高。

成长型企业主要还是应该依靠自身主营业务的增长。但并不意味着笔者排斥并购。如果并购对象的业务和公司主营业务相关,能够优势互补,起到1+1>2的效果,那么这样的并购也绝对有益公司发展。所以并购公司的业务不能和主营业务无关,最好也不要完全相同。另外商誉占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的比例不应过高。笔者认为不超过20%为宜。如果超过,则需要对公司谨慎分析。

当然,并不是所有有商誉的公司都是依靠并购虚假成长。几年前的祖传商誉并不可怕。这意味着几年前完成并购,近一两年的业绩增长是实实在在的增长。而如果是近一两年商誉大幅度增加,那就需要仔细分析近期的业绩增长是否是因为收购并表所致。

比如有两个业绩翻倍的股票,利亚德和均胜电子。利亚德有商誉26.5亿,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50亿。均胜电子有商誉71亿,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33.7亿。商誉占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的比例都超过了50%,而且商誉增加的时间就在近一两年。因此需要对这两家公司仔细分辨。

对这种公司的分辨有两个方法。一种是看商誉增加超过一年后,公司的净利润是否继续高速增长。比如利亚德在17年一季报中商誉大幅度增长,就要看18年半年报利润是否继续快速增长。而均胜电子在16年半年报中商誉大幅度增长,就看17年年报中利润增长是否能维持。另一种方法就是从年报中看各个子公司的盈利情况,看原有的公司是否能维持利润高速增长。但是这一种方法需要对公司充分了解,最好还是交给长期跟踪投资标的的专业人士来做,比如利亚德就交给@八万顷 老兄吧~

以上就是扫除成长股中隐藏雷的一些方法。可能并不全面,但是应该已经可以排除了大部分成长股的雷。总之,投资成长股的收益较高,其中包含的风险也大。一定要买自己认知能力范围之内的股票。在股市中赚钱,依靠的还是个人能力,而不是运气。

最后祝大家小心排雷,多多赚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