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拳文练,提升非凡境界

 矛盾道一 2018-02-06


武拳文练


我们学太极拳不是为了打人的,而是要提高文化修养与思维能力。

 

有人会问学太极拳如此简单的一件事,何必赋予他这么深重的含义?

其实不然,细数身边,每个人的共同现状:在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过度重视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却忽视了人们内心世界的道德需求,不平衡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内外矛盾的激化,信仰的缺失、道德的危机、精神的空巢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在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机械化的世界中,更多的行业已不再需要人。你是谁,我又是谁。世界越来越大,而人心却越来越远。“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贴的标签,忙着求学、忙着求职、忙着柴米油盐、相夫教子。既然如此,我们在练太极拳时就暂时撕下那个标签,享受的同时要提高文化修养与思维能力,感受太极拳带给你的真善美!

 

太极拳“天人合一”的追求是讨论天地人相依存的关系,是真的表现;太极拳练与悟、技与德结合的方式,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是善的诠释;太极拳寄托山水之间的“情景交融”,是美的追求。太极拳在追求“真、善、美”之情结的过程中,文化力量更强大。太极拳由技入艺而承道,技是道依托的载体,道是技遵循文化力量的终极依据。所以,练太极拳一定要记住四个字,就是武拳文练。我们学太极拳不是为了打人的,而是提高文化修养与思维能力。


修身克己


太极拳的修炼是“十年不出门”的艰苦磨练,是“内修自己”的旅程。通过太极拳艰难的“内修自己”的过程,是构建自身“内圣”的根基,推手最终的目的不是要达到战胜对方、打倒对方,最主要是在推手中检验自己的拳势是否正确,也就是说通过和他人的推手来评价“知己”,从而知道自己在习练拳架时出现的弊病,以此回到《太极拳论》的原点,再通过《太极拳论》“修己”达到“正己”从而继续维持“知己”。太极拳习练者要经过反复的“修己”与“正己”,最终来追求这种永无止境的“知己”功夫。在太极拳循环往复的过程之中,慢慢地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太极拳习练者含有“不伤自己,不伤别人,不伤和气”的王者风范,所以“内圣外王”的王者风范被太极拳习练者作为终身的追求。在习练中修身克己,提升境界。

 


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是习练太极拳修身克己基础上更高的境界。知己、修己、正几、推己,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它强调人与他人之间是讲理的不是讲力的处事原则,体现了“守弱不争”的中国典型的竞争模式。太极拳推己及人以不争为用,主张服人、感人。无形中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与人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不会累了自己伤了别人。人与人的相处简单一点,人心可能会更接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