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每章小结表格

 inr的收藏室 2018-02-06

第四章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

桂、勺并用,发汗解表之力小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之力较强,且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夹湿,兼有里热之证。

香薷散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适用于暑月乘凉冷饮,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证。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适用于素有寒饮又感风寒之咳喘证。

止嗽散

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适用于外感风邪,解表不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解表之力大,且能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袭表,热毒较甚之证,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

解表之力较轻,重在宣肺止咳,适用于风热较轻,邪在肺络,以咳嗽为主之证,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适用于外邪入里化热所致的肺热咳喘证。

柴葛解肌汤

解肌清热,适用于风寒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证。

升麻葛根汤

解肌清热而透疹,适用于麻疹欲出不出而身热无汗者。

扶正解表

败毒散

发散风寒湿,兼益气解表,适用于体虚而感风寒湿邪之表证,痢疾初起属于风寒湿邪从表陷里者亦可应用。

参苏饮

益气解表,且长于理肺化痰,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者。

加减葳蕤汤

滋阴解表,适用于阴虚外感风热证。

 

 

第五章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硝、黄与枳、朴并用,泻下泄热之力最强,属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具备者。

小承气汤

不用芒硝,且厚朴用量较轻,属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实较轻者。

调胃承气汤

虽硝、黄并用,但无枳、朴,且加入甘草,属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不甚者。

温下

温脾汤

兼有温补脾阳的作用,适用于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正虚邪实)者。

大黄附子汤

专于温里通便,适用于寒积中阻(正邪俱实)者。

润下

麻子仁丸

由润下药与泻下药组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泻下热结,适于胃有积热,脾阴不足之脾约证(实多虚少)。

济川煎

以温润药为主组成,功能温肾益精,兼以润肠通便,适于肾虚便秘(实少虚多)证。

攻补兼施

黄龙汤

兼能益气养血,适于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者。

增液承气汤

兼能滋阴增液,适于阳明温病,阴液不足者。

逐水

十枣汤

逐水饮之力甚著,适于水饮壅盛于里,邪盛而正未虚之悬饮、水肿等证。

 

 

 

 

第六章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重在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热,兼能和胃,适于邪热内犯少阳经,并有胆热犯胃者。(病因为热,病位在少阳经半表半里。)

蒿芩清胆汤

重在清泄胆热,兼能利湿化痰,适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痰湿中阻者。(病因为湿热,病位在胆。)

调和肝脾

四逆散

透解阳郁,调畅气机,适于阳气内郁之四逆证,以及肝脾气机不和之腹痛

逍遥散

疏肝养血健脾,适于肝郁气虚脾弱之胁痛、月经不调等

痛泻要方

补脾柔肝,适于脾虚肝实之痛泻证。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散结除痞,适于寒热或湿热互结于中焦之痞证。

表里双解

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内泄热结,适于少阳阳明合病。

防风通圣散

解表、清热、泻下,适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

葛根芩连汤

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适于热利而表邪未解者。

 

第七章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清热之力较强,适于阳明(或气分)热甚,正邪俱实者。

竹叶石膏汤

清热之力稍逊,但兼能益气和胃,适于热病后期,气阴已伤而余热未清,正虚邪实(实多虚少)者,亦可用于暑热气津两伤证。

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药配伍清气药,能透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适于邪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者。

犀角地黄汤

凉血药配伍活血药,适于热已入血分,迫血妄行,症兼身热谵语,斑疹紫黑,吐衄或便血者。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纯由苦寒泻火解毒药组成,适于三焦实火,热毒盛而未伤津者。

普济消毒饮

兼能疏风消肿,适于风热疫毒壅滞于头面肌腠之大头瘟。

凉膈散

既能泻火解毒,又能通便泄热,适于上焦热聚,中焦热结之膈热证。

清脏腑热

导赤散

清热利水,针对心经火盛之心胸烦热,口舌生疮以及心热移于小肠之热淋涩痛而设。

龙胆泻肝汤

清泻

肝火

兼以清利湿热,既可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易怒,目赤肿痛,亦可用于肝经湿热下注之淋浊,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

左金丸

兼以降逆止呕,既可用于肝经郁火之胁痛口苦,亦可用于肝火犯胃之脘痛吞酸。

泻白散

清肺热,平喘咳,适于肺有伏火之咳喘发热。

清胃散

清胃火

苦寒直折,兼以凉血,适于实火牙痛。

玉女煎

甘凉清补,适于虚火牙痛。

芍药汤

清热燥湿,

用于湿热痢

兼能调气和血,适于湿热俱重者。

白头翁汤

兼能凉血解毒,适于热重于湿者。

清热祛暑

六一散

兼能利湿,适于暑邪夹湿,暑热不甚者。

清暑益气汤

兼能益气生津,适于暑热较盛,伤及气津者。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透邪热之中辅以养阴,适于阴分伏热证。

 

第八章 温里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温补脾胃,适于脾胃虚寒之腹痛吐泻。

小建中汤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适于虚劳腹痛。

吴茱萸汤

温肝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肝胃虚寒证及厥阴头痛。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回阳救逆,适于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寒厥证。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逆,益气生脉,适于寒邪直中三阴,阳微欲脱之寒厥证。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适于血虚寒凝之寒厥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温气补阳,和血通痹,适于气血营卫不足,感受风邪之血痹病。

第九章 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

益气健脾的基础方,用于脾胃气虚,运化乏力之证。

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和胃渗湿,用治脾胃气虚而夹湿之证。

补中益气汤

长于益气升阳,用于内伤脾胃,气虚发热或气虚下陷证。

玉屏风散

功专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及虚人感冒。

生脉散

补养气阴,兼能生津止汗和敛肺止咳,善治暑热汗多,耗气伤阴,以及久咳肺虚,气阴两虚之证。

补血

四物汤

补血的常用方,妇女调经的基本方,补血活血,适用于营血虚滞,冲任虚损之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当归补血汤

重在补气生血,常用于劳倦内伤,血虚发热之证。

归脾汤

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善治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证。

气血双补

八珍汤

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气血双补的基本方,适用于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的气血两虚之证。

泰山磐石散

除气血双补外,长于安胎,用于气血虚弱,冲任不固,以致胎元不固证。

补阴

六味地黄丸

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为滋阴补肾的常用代表方,适用于以肾阴不足的各种病证。

左归丸

滋阴补肾,填精补髓,纯甘壮水,补而不泻,用治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其滋阴补肾之力大于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侧重于滋阴降火,常用于肝肾阴亏,相火亢盛之证。

炙甘草汤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善治阴血不足,气虚阳弱之脉结代,心动悸。

一贯煎

长于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证。

百合固金汤

重在滋阴润肺,兼化痰止咳,适用于肺肾阴亏,虚火刑金之咳嗽气喘,痰中带血证。

益胃汤

专于养阴益胃,主治胃阴不足之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证。

补阳

肾气丸

补肾补阳的代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诸证。

右归丸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该方纯补无泻,温补肾阳的作用大于肾气丸。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重在滋肾阴,温肾阳,并能开窍化痰,为治下元虚衰(阴阳两虚),虚阳上浮,痰浊上泛,阻塞窍道之喑痱证的代表方。

 

 

第十章 固涩剂

固表止汗

牡蛎散

敛汗作用较强,并兼益阴潜阳,适用于卫阳不固,心阴不潜质自汗或盗汗,心悸易惊者。

敛肺止咳

九仙散

敛肺,益气养阴,用治肺虚气弱之久咳不已,短气自汗者。

涩肠固脱

四神丸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适用于命门火衰,脾阳不足之五更泄泻或久泄。

真人养脏汤

温中补虚,涩肠固脱,适用于泻痢日久,脱肛不收者。

涩精止遗

金锁固金丸

固肾涩精,适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

桑螵蛸散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适用于心肾两虚之遗尿,尿频数,色如米泔水,并见神志恍惚,健忘等症。

缩泉丸

转以温肾缩尿见长,适用于肾气不足,膀胱虚寒而致的小便频数或遗尿。

固崩止带

固冲汤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适用于脾虚失统,冲脉不固之血崩或月经过多。

固经丸

滋阴清热,固经止血,主治肝肾阴虚,相火炽盛,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的经水过多或崩中漏下。

第十一章 安神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长于清心火,镇心神,适用于心火偏盛,耗伤阴血,心神被扰所致的惊悸不安,失眠多梦,心神烦乱等症。

磁朱丸

偏于重镇安神,交通心肾,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或肝阳)偏亢所致的惊悸失眠,头晕耳鸣,视物昏花等证。

补养安神

酸枣仁汤

重在养肝安神,适用于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

天王补心丹

重在滋养阴血,兼清虚热,适用于阴虚血少,虚火内扰之心悸失眠。

第十二章 开窍剂

凉开

安宫牛黄丸

长于清热解毒,开窍安神,功效全面,药力较强而且快捷,适用于热陷心包,症见高热,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者。

紫雪

长于熄风镇痉,适用于热邪内闭,热盛动风,症见高热,神昏,抽搐者。

至宝丹

长于豁痰开窍,主治痰热内闭,症见神昏不语,痰涎壅盛者。

温开

苏合香丸

常用方,治疗寒痹之证。尚能行气解郁止痛,对寒凝气滞所致的心腹疼痛,亦有较好疗效。

紫金锭

辟秽化浊,祛痰开窍,解毒消肿,适用于感受秽恶痰浊之邪,症见脘腹胀痛,神昏闷乱,呕吐泄泻。亦可外敷治疗疔疮疖肿。

 

 

 

 

 

第十三章 理气剂

行气

越鞠丸

长于行气解郁,主治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证,但以气郁为主。

四磨汤

行气兼有降逆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兼有气逆之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

温阳散寒,祛痰下气,主治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胸中所致之胸痹而有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者。

半夏厚朴汤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用治痰气互结于咽喉之梅核气。

枳实消痞丸

长于行气消痞,健脾和胃,用治热重寒轻,实多虚少之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痞证。

金铃子散

长于疏肝清肝,行气活血止痛,用治肝郁化火之胸胁疼痛。

暖肝煎

长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主治肝肾虚寒之疝气腹痛。

降气

苏子降气汤

降气祛痰平喘

兼能温补下元,用治上实下虚之喘咳。

定喘汤

兼能清肺化痰,用治外感风寒内有痰热之喘咳。

旋覆代赭汤

益胃降逆

兼有化痰之功,适用于胃虚痰阻气逆之嗳气、呃逆、反胃等。

橘皮竹茹汤

兼有清热之功,适用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呕吐者。

丁香柿蒂汤

兼有温胃散寒之功,适用于胃虚有寒之呃逆不止者。

第十四章 理血剂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同施,功能逐瘀泄热,用治瘀热结于下焦的蓄血证。

血府逐瘀汤

活血化瘀与行气宽胸止痛同用,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治血瘀气滞,留结胸中之证。

补阳还五汤

大剂补气与小量活血药相配,功能补气活血通络,用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证。

复元活血汤

活血化瘀与疏肝通络并用,用治跌打损伤,瘀阻胁下之证。

温经汤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重在温养而不再攻逐,用治冲任虚寒,瘀阻血虚之少腹冷痛及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者。

生化汤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多用于产后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者,为产后常用方。

桂枝茯苓丸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妇人素有癥块,瘀血阻滞胞宫诸证。

失笑散

治疗血瘀心腹疼痛

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见长,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而见少腹疼痛之证。

丹参饮

以星期活血祛瘀相配,多用于心胃诸痛。

鳖甲煎丸

集行气活血、祛痰化湿、软坚消癥诸法于一方,主治疟疾日久不愈,或气滞血瘀日久、癥积结于胁下者。

止血

十灰散

凉血止血之中,收敛清降与祛瘀并用,可广泛用于上部的各种热证出血,为常用急救止血剂。

咳血方

长于清肝火,化痰热,用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小蓟饮子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方中凉血止血为主,配以养血化瘀、甘寒淡渗之品,止血中寓以化瘀,清热利水之中寓以养血,为治下焦瘀热互结之血淋、尿血之良方。

槐花散

善于清肠凉血,疏风行气,用治肠风脏毒之便血。

黄土汤

属温阳止血之剂,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用治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多用治便血与崩漏。

 

第十五章 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长于疏散上部风邪而止痛,适用于外风头痛证。

独活寄生汤

在祛风除湿止痛的同时,尚兼补肝肾,益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之腰膝疼痛证。

大秦艽汤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小活络丹

祛风除湿,化痰逐瘀,通络止痛,主要用于痹证而偏于寒湿血瘀者。

牵正散

祛风化痰止痉

长于祛头面之风痰,适用于风痰阻滞面部经络之口眼斜。

玉真散

止痉之力著,专用于治疗破伤风证。

消风散

疏风中兼养血活血,清热除湿,是治疗风疹、湿疹的方剂。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

长于凉肝熄风,主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证。

镇肝熄风汤

镇肝潜阳熄风之功较强,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证。

天麻钩藤饮

平肝熄风中兼清热活血安神之效,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

大定风珠

滋阴熄风之剂,适于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手足瘛瘲证。

 

第十六章 治燥剂

清宣外燥

杏苏散

轻宣温润,宣肺化痰,适用于外感凉燥证。也可用于风寒伤肺咳嗽。

桑杏汤

外感温燥证

温燥轻证,以身热不甚,干咳少痰,右脉数大。

清燥救肺汤

温燥重证,以身热咳嗽,气逆而喘,脉虚大而数。

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

滋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亦治胃阴虚之呕逆证。

养阴清肺汤

重在养阴清肺,兼解毒利咽,主治白喉,亦治阴虚咽痛证。

玉液汤

养阴生津,益气固肾,专治脾肾气阴两虚之消渴证。

增液汤

增水行舟,主治阳明温病,液涸肠燥之大便秘结。

 

第十九章 消食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长于消食和胃,作用缓和,为消食化积之通用方剂,主治一切食积。

枳实导滞丸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攻下之力小,长于祛湿,适用于湿热积滞之轻证。

木香槟榔丸

攻破之力较峻,适用于湿热积滞之重证。

健脾消食

健脾丸

健脾消食,和胃止泻,主治脾虚食积证。

第二十章 驱虫剂

乌梅丸

温脏安蛔,兼清胃热,主治上热下寒之蛔厥。

 

第十七章 祛湿剂

芳香化湿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适用于湿困脾胃之证。

藿香正气散

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理气和中,适用于外受风寒,内伤湿滞之证。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清热利湿而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阳黄)。

八正散

清热利水,长于通淋,适用于热淋。

三仁汤

治湿温

利湿之力大于清热,适用于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者。

甘露消毒丹

清热利湿两者并重,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者。

二妙散

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痿痹,以及湿疮、带下等证。

利水渗湿

五苓散

治小便不利

以化气利水为主,适用于膀胱气化不幸,水湿内停之蓄水证,以及水肿、泄泻等证。

猪苓散

以清热滋阴利水为主,适用于阴虚又热,水热互结,小便不利之证。

五皮散

治水肿

偏于健脾行气利水,主要用于皮水。

防己黄芪汤

偏于补气利水,主要用于风水。

温化水湿

苓桂术甘汤

温阳化饮,是治疗痰饮病的主方。

实脾散

温阳健脾,星期利水,主治以脾阳虚为主所致的水肿。

真武汤

温肾暖脾,利水消肿,主治以肾阳虚为主所致的水肿。

祛湿化浊

萆薢分清饮

温暖下元,利湿化浊,专治虚寒白浊。

完带汤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带下。

 

第十八章 祛痰剂

燥湿化痰

二陈汤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痰的基础药方,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症。

茯苓丸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主治痰停中脘,流于四肢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

温胆汤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虚烦不得眠、呕逆、惊悸、癫痫等证。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清热化痰,又能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浊稠色黄之证。

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尚能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陷胸证。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润肺化痰,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咳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温肺化饮,主治寒饮停肺,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

治风化痰

止嗽散

止咳化痰,并能疏散外风,主治风邪犯肺所致新久咳嗽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化痰熄风而治痰浊阻滞,引动肝风,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等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