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合方(1)

 学中医书馆 2018-02-07

1半夏厚朴汤加减法:

(1)痰多、呕甚、惊恐、焦虑、失眠严重:重用半夏

(2)眩晕、心悸+水舌、水肿、小便不利+胃内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

(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脉弦长有力:合四逆散

(5)眩晕、心悸、失眠:合温胆汤

(6)焦虑失眠:合酸枣仁汤

(7)腹痛 腹泻:合黄芩汤

(8)心烦 焦虑 失眠+腹中胀满:合栀子厚朴汤

2半夏泻心汤加减法: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制大黄

(2)腹胀气多,叩之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动力)

(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

(4)咽痛充血、胸闷、身躁热:加连翘、栀子。

3白虎汤加减法:

(1)消瘦、口渴、舟状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2)关节疼痛+气上冲: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3)关节疼痛+口中粘、苔厚腻:加苍术(苍术白虎汤)

(4)高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语躁扰:加水牛角、玄参(化斑汤)

(5)甲亢: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结:合桃核承气汤

(2)脑梗死:合桂枝茯苓丸

(3)心烦失眠、舌体紫暗、面色暗红:合桂枝茯苓丸

(4)失眠 头痛 恍惚 舌淡红:合酸枣仁汤

(5)高血压 烦躁+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6)焦虑不安+胸闷 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法:

(1)腹中疼痛+面黄、眩晕:合当归芍药散

(2)口渴(水少)+浮肿(水多):合五苓散

(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汤加减法:

(1)心中烦+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2)面红赤、舌紫暗+少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3)焦虑+腹满胀气:合栀子厚朴汤

(4)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黄连解毒汤

(6)急性感染:合黄连解毒汤(中药抗菌素)

(7)哮喘见痰稠难咯:合排脓(痰)散

(8)胸痛、痰黄、便秘:合小陷胸汤。

7大承气汤加减法:

(1)痞满燥实之轻症者:去芒硝,厚朴、枳实减量(小承气汤)

(2)热病神昏:合黄连解毒汤

(3)热毒发斑出血:合白虎汤

(4)胎死腹中:合桂枝茯苓丸。

8大黄附子汤加减法:

(1)体格壮实+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肌肉酸痛、反应迟钝(麻黄证):合葛根汤;

(2)汗出而肿、手足麻木(黄芪证):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面红赤、舌紫暗+腰背疼痛+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的胆绞痛急性发作伴发热:合大柴胡汤。

9大黄蛰虫丸。

10大青龙汤加减法:

(1)咽喉充血疼痛:加连翘。

(2)腹胀 便秘:加大黄。

11当归芍药散加减法:

(1)舌体紫暗+少腹充实疼痛+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2)口渴(水少)+浮肿 小便不利(水多):合五苓散

(3)腹中痛、四肢冷、脉搏弦:合四逆散

(4)颈项疼痛、容易疲倦、月经后错未至:合葛根汤

(5)水肿+附子证:合真武汤

(6)自身免疫性疾病、久久难愈伴抑郁:合小柴胡汤(柴归汤)

(7)伴严重恶寒感、极度疲倦感,脉沉: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伴多汗:合桂枝加附子汤

(9)伴关节疼痛:合桂枝加附子汤。

12当归四逆汤加减法:

(1)头痛+恶心呕吐+水舌:合吴茱萸汤

(2)女性皮肤枯黄、唇干而瘪、形体枯瘦、脱发、贫血+性欲低下+闭经、不孕:合温经汤。

13苓桂枣甘汤加减法:

(1)呕吐清水、腹中有水声:加白术(合苓桂术甘汤)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加五味子(合苓桂味甘汤)。

14苓桂术甘汤加减法:

(1)消瘦明显:加大枣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加五味子。

15苓桂味甘汤加减法:

(1)羸瘦之人+严重的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脉虚数:

    生脉饮+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6防风通圣散。

17防己黄芪汤加减法:

(1)喘憋:加麻黄

(2)腹痛:加白芍

(3)下肢疼痛、浮肿明显:加怀牛膝

(4)血脂高:加泽泻

(5)头晕、头痛+腰腿无力:加葛根

(6)胸痛、心绞痛:加川芎 丹参

(7)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合玉屏风

(8)下肢肿甚+精神萎靡(附子证):合真武汤。

18附子泻心汤加减法:

(1)舌体胖大、大便稀溏:合甘草干姜汤

(2)便秘:加重大黄量

(3)躁动不安、出冷汗(失血性休克前期表现):加肉桂。

19桂枝汤加减法:

(1)胸闷 腹胀 痰多+咳喘:加厚朴、炒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腹痛 便秘:加大黄(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汤,对体;大黄,对证。用于外有太阳中风证、里有阳明腑实证的表虚里实状态)

(3)自汗 盗汗 黄汗 浮肿 小便不利:加黄芪

(4)汗多 心悸 头昏 食欲不振 舟状腹:加人参

(5)项背拘急+自下利: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6)胸腹部搏动感(如房颤)、上冲感、惊恐感、不安感、失眠、眠浅、自汗、盗汗:加龙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0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法:

(1)心悸、汗多:加龙骨 牡蛎

(2)更年期:加仙灵脾、巴戟天

(3)关节冷痛严重(细辛证):合当归四逆汤(着重加入细辛、当归)

(4)心肌梗死:针对剧烈胸痛,加葛根 川芎;针对心源性休克、汗出欲脱,加人参(内含参附汤)。

2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羸弱之人+气喘、汗多:合生脉饮+山萸肉

22桂枝茯苓丸加减法:

(1)腹痛、便秘:加制大黄

(2)腰腿痛:加怀牛膝

(3)皮肤病:加薏苡仁(消磨皮损、光滑皮肤)

(4)腹中疼痛:加当归 川芎

(5)心下按之满痛,进食后腹胀 嗳气 返流:合大柴胡汤

(6)抑郁 失眠:合柴龙牡

(7)腹中疼痛、月经不调+面黄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8)腹中痛+四肢冷+脉搏弦:合四逆散

(9)糖尿病、高血压: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10)周围血管病:合四味健步汤

(11)肾绞痛:合大黄附子细辛汤。

23桂枝芍药知母汤。

24葛根汤加减法:

(1)闭经或月经后错+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2)腰部冷重+干姜舌:甘姜苓术汤

(3)腰腿疼痛:合桂枝茯苓丸

(4)左少腹充实有力,按之疼痛+下肢皮肤干燥+舌暗:合桂枝茯苓丸。

(5)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加辛夷花、川芎。

(6)头面部疖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暴聋、头痛:加川芎、大黄

(7)膝关节沉重、疼痛:加白术 附子

(8)体格壮实男子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落枕:加黄连、黄芩(合葛根芩连汤)。

25葛根芩连汤加减法:

(1)烦躁、头痛、便秘或大便粘臭 或高血压;出血倾向,牙周脓肿,牙痛:加制大黄

(2)糖尿病导致腰腿无力或性功能障碍:加怀牛膝

(3)心下痞、恶心呕吐:合半夏泻心汤。

26甘姜苓术汤加减法:

(1)颈项腰背酸痛:合葛根汤

(2)浮肿、多汗:合防己黄芪汤

(3)恶寒无汗 关节疼痛:合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汤+甘姜苓术汤)

(4)心下痞硬、食欲不振:加人参

(5)心功能不全:加桂枝

(6)腰背关节严重疼痛+畏寒肢冷、大便清稀、四肢厥冷、脉沉无力:加附子。

27甘草泻心汤加减法:

(1)苔厚、便秘、高血压、衄血:加制大黄

(2)糖尿病头昏、口渴:加葛根

(3)自身免疫性疾病:加白芍(免疫抑制剂!)。

(4)便干结、腹疼痛、脚挛急:加白芍。

28黄连解毒汤加减法:

(1)腹胀 呕吐 返流,心下按之满痛:合大柴胡汤

(2)出血、便秘:合三黄泻心汤

(3)皮肤发红发干、脱屑: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汤。

29黄连阿胶汤加减法:

(1)出血:加生地

(2)腹痛拒按:加制大黄

(3)少腹疼痛:加丹皮。

30黄芩汤加减法:

(1)腹痛 拒按:加制大黄

(2)腹泻(热利)、烦热:加黄连

(3)出血多:加阿胶

(4)呕吐:加半夏 生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法:

(1)下肢疼痛、麻木:合四味健步汤

(2)易感冒、易咳喘、易喷嚏、易出汗:合玉屏风

(3)面色红赤+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口渴(水少)+汗多、腹泻、水肿(水多):合五苓散

(5)眩晕+小便少:合泽泻汤

(6)高脂血症:加泽泻汤

(7)精神萎靡、极度疲倦: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合防己黄芪汤

(9)高血压:加葛根 川芎

(10)脑梗死:加葛根 川芎

(11)头昏、头痛:加葛根 川芎

(12)胸闷 胸痛(心绞痛)、舌暗:加丹参 川芎。

32桔梗汤加减法:

(1)失音:合半夏厚朴汤

(2)咽痛,但局部无红肿:加桂枝

(3)扁桃体肿大:加柴胡、连翘、生石膏

(4)其人消瘦、咽喉干燥、粘膜菲薄:加玄参 麦冬。

33荆芥连翘汤。

34理中汤加减法:

(1)心悸动、腹中痛:加桂枝(桂枝人参汤)

(2)口疮:加黄连(连理汤)

(3)整体状况更差,脉沉微弱,精神萎靡:加附子(附子理中汤)。

35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法:

(1)精神病:合温胆汤

(2)月经不调+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3)腰部沉重+干姜舌:合甘姜苓术汤

(4)其人消瘦(加大枣、甘草)、食欲不旺(加桂枝、生姜):加大枣、甘草、桂枝、生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5)浮肿、贫血貌:加黄芪

(6)大便稀溏:加白术、茯苓。

36麻黄汤加减法:

(1)肌肉酸痛、舌苔白腻、浮肿:加苍术

(2)银屑病:合桂枝茯苓丸+薏苡仁、大黄+生石膏。

37麻杏石甘汤加减法:

(1)肺部感染:加黄芩 连翘 栀子

(2)舌苔厚、大便秘:加大黄

(3)腹胀:加厚朴 枳实

(4)咽痛:加桔梗

(5)咽中粘痰:加半夏(或合半夏厚朴汤)。

38麦门冬汤加减法:

(1)咽中粘痰:合半夏厚朴汤

(2)咽喉干痛:合桔梗汤

(3)汗多、口渴、舌面干燥、脉洪大有力:加生石膏

(4)皮肤干枯、干涩、干痒:加生地、阿胶

(5)出血:加生地、阿胶

(6)(气上冲)心悸动、气短少+舌淡、舌体柔软:加桂枝

(7)悸动:加龙牡。

39排脓(痰)散。

40四逆散加减法:

(1)咽喉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肾积水:合猪苓汤

(3)尿路感染:合猪苓汤

(4)顽固性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舌体紫暗: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5)大便秘结:重用芍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