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盘游戏在中国的发展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2-08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关注沙盘游戏的发展,并陆续把沙盘游戏介绍到国内。由于引入途径不同,一个是从日本介绍而来,便根据日本心理行业对沙盘游戏的称呼将其翻译为“箱庭疗法”;另外一个是从欧美介绍而来,便直接根据英文的翻译将其命名为“沙盘游戏”或“沙盘游戏疗法”。


对于箱庭疗法和沙盘游戏之间有无区别,是不是两个流派,不少人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箱庭疗法来自于日本,是被日本人改造了的,不适合中国人。也有人认为箱庭疗法意境悠远,沙盘游戏浅显直白。


这些争议都看似有理,实则不然。无论是箱庭疗法,还是沙盘游戏,无论后人进行了如何的发展与创造,这个技术的操作方式基本没变,这个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没变。所以说,箱庭疗法和沙盘游戏并无本质区别。在本书之中,统一采用“沙盘游戏”的说法。


应该说,沙盘游戏在中国的发展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心理工作者对沙盘游戏这一技术的掌握程度也还参差不齐。这一点与中国心理工作者学习其它心理技术相似,我们总是囫囵吞枣,对这些技术并没有太深入地学习,更没有足够的实践,便急于加以创新和改造,并称之为“中国化”或“本土化”。


虽然如此,中小学陆续配备了沙盘游戏的用具,中小学的老师们也开始尝试使用沙盘游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还是对沙盘游戏的发展有所促进的。


其实,如果不考虑沙盘游戏的心理治疗作用,仅仅把这些用具运用在孩子的游戏领域,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这样的话,就不再考虑沙盘游戏原有的理论基础,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玩具供孩子们游戏,然孩子们获得快乐,这也是无可指责,甚至是可以大大提倡的。没有谁规定,沙盘游戏只能是用来治疗心理问题,而不能用来游戏。


我们对沙盘游戏的创新


对于沙盘游戏,我的看法就是,可以根据它的用途分为两个方向。


其一是心理治疗方向。也就是用沙盘游戏为工具,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治疗。


如果以心理治疗为目的来操作沙盘游戏的话,操作者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分析心理学和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并且要有足够的实践,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督导才行。


其二是游戏方向。也就是用沙盘游戏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促进他们心智发展,给他们带来快乐。如果选择的是这个方向的话,对操作者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甚至于对心理学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也完全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


这与陪着孩子玩小汽车、玩五子棋或者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还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心理治疗中,我常常会用到沙盘游戏,亲身体验了沙盘游戏对于心理治疗的效果。近些年来,受到一些启发,我也开始关注沙盘游戏对于儿童教育的作用,并且逐渐探索了一套用沙盘游戏来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的技术,也算是一个创新吧。


我们的这套沙盘游戏技术不再是以心理治疗为方向,而是针对心理健康的孩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性,并以此促进亲自沟通。


在这套技术中,沙盘游戏变成了吸引孩子兴趣的工具,而理论基础则为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面对一般人群的心理学为主,而不再是分析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动作、认知等心智发展任务,用沙盘游戏促进这些任务的完成,进而达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的。

(“爱沙游”的核心技术)


这样的一套技术比较适合在家庭中亲子之间、在学校中师生之间使用。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使用沙盘游戏中的道具,和孩子一起游戏,培养亲子感情,还可以用这些道具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等。


在学校里,老师则可以使用沙盘游戏,以课堂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至于,在这方面如何进行操作,我将在后边的章节一一介绍。


(魏广东  2012.03.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