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享| 三枚密网支架套接配合弹簧圈的局部重建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一例

 老赵0717 2018-02-08

今天神经介入资讯“病例分享专栏”为大家带来的是郑大一附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管生教授团队提供的三枚密网支架套接配合弹簧圈的局部重建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一例,欢迎阅读。(欢迎神经介入同道踊跃投稿!投稿邮箱:neuro_intervention@163.com,咨询微信号cheungtau)


病史简介

患者崔某,男,47岁,因头痛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脑出血家族史。



完善各项相关辅助检查后,行全脑血管造影


3D造影显示动脉瘤最大径33.5


载瘤动脉近远端直径分别为5.3,4.4mm


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流入道流出道角度较大,动脉瘤为巨大宽颈,手术难度巨大,常规外科及介入手段均难以实施。


毫无疑问,密网支架+圈的局部重建是最佳治疗方案!为了顺利实施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颅内巨大动脉瘤,我们术前先局麻做了全脑血管造影,并在造影时做了压颈试验。


手术步骤

术前尝试微导丝、微导管超选流出道和确定通过瘤囊时的支撑点、预服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检测血小板抑制率等一系列充分准备!


并在术前再次跟患者及家属做了详尽沟通,重点可供选择的其它如外科搭桥等方法以及费用问题,家属毫无犹豫依然选择介入。以下是我们手术过程,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全程2小时10分钟(包括麻醉和术后苏醒)。



双侧股动脉置鞘,右侧8F导引导管和6FNavein,左侧5F导引导管。预塑形微导管头,配合三米0.014synchro微导丝经右侧顺利超选至M3,并交换Marksman,第一枚PED-FLEX选择的是4.5/35。


释放第一枚PED


远端释放在C7远端(流出道足够远以增加铆钉力量),近端释放于瘤囊;


之后将支架导管经支撑导丝再次引至M2串联套叠第二枚支架(5*35两者重叠1cm),近端跨越了流入道的弯曲,但明显稳定性和网丝密度不够。


随按计划引入第三枚支架(5*30)。顺利桥接释放。


经左侧预置栓塞导管在瘤囊内陆续植入5枚大弹簧圈。



复查造影,远端流出道及颅内分支显影良好,瘤囊内对比剂明显滞留。


效果满意,麻醉苏醒后患者无异常。


结论

既往该类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新型密网支架的使用为该类患者带来了福音。术后给予抗凝和激素应用三天,一般情况良好,头痛较术前减轻,拟术后第五天出院。


该病例特点: 颅内床突段巨大症状性未破动脉瘤,常规外科夹闭几乎无法实施,搭桥并载瘤动脉闭塞可行,但家属选择微创介入重建。因瘤囊巨大、流入及流出道迂曲扭折,而目前唯一密网支架二代产品PED-flex,每一枚支架的长度有限(最长35mm),所以只能采用复杂的套接技术+弹簧圈填塞才能实施重建。好在术前准备充足,保障了手术过程顺利!


管生主任神经介入团队拥有19名医生,两个院区共99张住院床位接诊脑血管病患者。2017年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619台,各项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指标位居国内前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专业治疗脑血管疾病,为各种复杂难治动脉瘤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为脑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