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隈研吾到蒋勋,东方美学从来不只有一面

 林小霖 2018-02-09

主编导读:有朋友问我,如果选两个最能代表当下东方美学风格的人物,你选谁?我想了想,说出了隈研吾和蒋勋两个名字。东方美学从来都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面有无数仿佛树根般的分支,但在我看来,归根结蒂可分为两个大脉络,其一是繁复而内敛的古典东方美学,其二是质朴而贴近自然的当代东方美学,这两种美学对立统一,又共生互补。

首先我们来说说隈研吾。

作为正经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经历了日本经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他在1986年拥有了自己第一家建筑事务所。在80年代的日本,正是泡沫急速膨胀的时候,大家争分夺秒地赶进度,盖房子。

隈研吾作品竹屋

但随着泡沫的破灭,经济衰退,时代发展的割裂感让隈研吾开始重新审视建筑、自然与人的关系,他花了10年时间,去日本乡下进行田野调查,和当地匠人一起讨论如何建造房屋,也在这10年间发现了自己的变化。

作为后来人,从隈研吾身上,能看到我们的现在,也能看到我们的未来。

隈研吾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

隈研吾并不认同传统的“以工整为美”的建筑理念,而是开创了自己的“放弃美学”。他的建筑贴近自然,作为日本第四代建筑师的领军人物,他更强调“木与绿”的理念,他曾说过“建筑物最终的归宿必定是大地”,这种“放弃美学”的概念,让他的建筑作品始终散发着隈研吾式的光芒。

隈研吾作品中国美术学院民族艺术博物馆

每个人对美学的理解,大多源自于自己的成长经历,蒋勋也是如此。

蒋勋油画《池上印象》及局部

蒋勋的整个童年几乎都在台湾长大,他对美的感受有很强的东方印记。

因此,蒋勋的童年记忆,是眷村的大红门、绿篱笆和家四周丰饶的水田和池塘,这也许是“美”在他心中最初的小小印记。

作为作家、画家和《红楼梦》研究者,蒋勋是个典型的东方知识分子,他把东方传统美学,那些藏在书中的隽永和繁复,变成自己的一幅幅画、一句句话、一首首诗。他曾在谈及林青霞时说过:“我不想把文化、艺术弄得那么伟大,但有时候有那么一个安慰的时刻,对她的心情很重要。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她过关。”

所以我认为,隈研吾和蒋勋,分别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东方美学,一个是回归自然,大道至简的美学,另一个是温文尔雅,感情充沛的美学。一个灵光乍现,一个内敛含蓄,他们同根同源却又各自相异,最终殊途同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