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心绞痛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岁以上。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暂时的、一过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疼痛。一般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饱餐、寒冷刺激等因素诱发。
临床表现疼痛大多发生在胸骨后、心前区或剑突下,常向左肩臂内侧颈背部、耳后乳突部放射。疼痛呈持续性压迫样或狭窄样剧痛,多伴有压迫感、窒息感,有时有濒死感或恐惧感,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绝少超过15分钟。
中医对此病的调摄经常从活血通脉着手,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祖国医学并无“心绞痛”之名,但依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当归属于“胸痹”、“厥心痛”、“真心痛”之范畴。山东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从传统的中医病因病机角度辨证治疗中,临床认为过食肥甘、嗜酒过度、情绪激动、劳逸失当是其主要发病之因,而脏腑功能失调,或肝郁脾虚痰湿内生,或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尤其是年高体衰、心肾阳虚、痰浊内生、血行不畅、心脉痹阻是其发病的主要机理。其病性多数本虚标实。本虚者,气、血、阴、阳之内虚,标实者,痰浊、寒凝、热结、血瘀之闭阻。
- 病因
心绞痛的中医病因:
1.寒邪内侵:寒主收引,既可抑恶阳气,又可使学行瘀滞而发病;
2.饮食失调:如过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生痰,阻遏胸阳,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发病;
3.情志失节:忧思伤脾,津液不布,遂聚为痰,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深泽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无论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不畅,而致气血瘀滞,或痰瘀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而发病;
4.劳倦内伤:劳倦伤脾,脾虚转输失能,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拘急而痛,或积劳伤阳,心肾阳微,胸阳失展,阴寒内侵,血行涩滞而发病;
5.年迈体虚: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
心绞痛的中医病机:
1.肾气不足 年老体衰或久病肾亏,肾阳虚则不能温煦脾阳而运化无能,以致营血虚少,脉道不充,血液流行不畅,以致心失所养;肾阴虚则不能滋养其他内脏之阴,阴虚火旺,热灼津液为痰,痰热上犯于心而发病。
2.气滞血瘀 七情内伤,情志郁结,导致气机不畅,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心脉失于通畅,以致心脉痹阻。
3.痰浊内阻 恣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助湿生热,热耗津液,导致心脾气虚,运化失常,转化为痰浊脂液,气血往来受阻,致使气结血凝而发生胸痛。
4.寒凝 寒邪侵袭,凝于胸中,胸阳失展,以致心脉不通,故胸痛好发于冬季,寒则凝,气不通,血不行,不通则痛,寒邪客于胸阳之位故胸痛。
5.此外,劳累、饱餐、饮酒、情志过极也与本病发病有关。劳则气耗,心气受损,运血无力,心脉瘀阻;饱餐或饮沔可导致胃气壅滞,升降失司,浊气上凌于心;情志过极,可耗散心神,导致气血失和,血行不畅,心脉闭阻。
综上所述,本病以心肾肝脾诸脏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虚衰为本,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本虚标实,心脉痹阻致成本病,而劳累情绪激动、饱餐、饮酒、受寒则为本病之诱发因素,均可导致胸痛的发作或加重。
心绞痛的西医病因:
心绞痛大多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冠状动脉痉挛亦是心绞痛发作主要因素。少数心绞痛可由非冠状动脉因素引起,如严重的主动脉瓣病变、肥厚性心肌病、严重贫血等。
心绞痛的西医病机:
1.稳定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常常是由于人活动、激动后,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满足足够的供血而发生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形成非阻塞性冠状动脉血栓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病理生理机制,其它病理机制还有血管痉挛,进行性的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阻塞。另外还有一些继发性因素,包括心动过速、发热、甲亢、贫血、低血压等,均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加重。
- 症状
心绞痛的相关症状有
心绞痛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
突然发生的胸骨中上部的压榨痛、紧缩感、窒息感、烧灼痛、重物压胸感,胸疼逐渐加重,数分钟达高潮,并可放射至左肩内侧、颈部、下颌、上中腹部或双肩。伴有冷汗,以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为几分钟,经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不典型者可在胸骨下段,上腹部或心前压痛。有的仅有放射部位的疼痛,如咽喉发闷,下颌疼、颈椎压痛。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可仅感胸闷、气短、疲倦。老年糖尿病人甚至仅感胸闷而无胸痛表现。
1、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①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以内;②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③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2、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因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变化。
3.异型心绞痛: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型心绞痛,但在心肌梗塞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形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 检查
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及心电图ST-T波改变。但心电图改变不明显者也不能排除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常做的检查包括:
1、心电图检查。
2、心脏X线检查。
3、放射性核素检查。
4、冠状动脉造影。
5、血管内超声显像检查。
6、血管镜检查。
- 鉴别诊断
心绞痛常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心脏神经官能症:本病病人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常喜欢不时地深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及其他神经衰竭的症状。
2.急性心肌梗塞:本病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仿,但性质更剧烈,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并有发热,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面向梗塞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及血清学检查示肌酸磷酸激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等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X综合征:本病为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以反复发作劳累性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亦可在休息时发生。发作时或负荷后心电图可示心肌缺血、核素心肌灌注可示缺损、超声心动图可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本病多见于女性,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不明显,疼痛症状不甚典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左心室无肥厚表现,麦角新碱试验阴性,治疗反应不稳定而预后良好,则与冠心病心绞痛不同。
4.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热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状动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均引起心绞痛,要根据其它临床表现来进行鉴别。
5.肋间神经痛:本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前胸,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径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故与心绞痛不同。
6.不典型的心绞痛还需与食管病变、膈疝、溃疡病、肠道疾病、颈椎病等所引起的胸、腹疼痛相鉴别。
- 分型
心绞痛又因其发病时的心脏工作状态分为:
(1)劳累型心绞痛:在心脏工作加重情况下发作,多由于过度工作劳累后发生;(2)非劳累型心绞痛,与心脏工作状态没有关系,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会发作,且病情一般较重;(3)变异型心绞痛,常定时发作,有周期性,且较剧烈。
根据心绞痛的病因病机,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痰浊内阻
症候:阵发胸闷或心前区憋痛,连及肩臂,心悸,心慌,形体肥胖,身重乏力,泛泛欲呕。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结代或弦滑、滑数。
2.胸阳痹阻
症候:心胸疼痛颇甚,痛连肩背或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每于受寒后诱发,心悸气短。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或迟或结代。
3.气机郡滞
症候:胸闷而痛,时时憋气,每因情志变动而诱发。苔薄白,脉弦或结代。
4.心脉瘀阻
症候:心胸疼痛,似锥如刺,痛有定处。连及肩背,心悸气短,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或促、或结、或代。
5.气阴两虚
症候:心胸隐痛而频作,劳累后尤甚,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口干少津。舌质淡或暗红,舌体胖嫩,边有齿印,少苔或无苔,脉细弱、细数或结代。
6.心肾阳虚
症候:心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或结代。
7.阳气欲脱
症候:心痛短气,盗汗淋漓,四肢厥冷,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口唇指甲青紫,甚至昏厥。舌淡暗,苔白,脉微欲绝或结代。
- 中医治疗
心绞痛古方中医辩证治疗:
1.心血瘀阻型
治法:血府逐瘀汤化裁、
2.阴寒凝滞型
治法:归四逆汤加味、
3.痰浊瘀阻型
治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4.阳气虚衰型
治法:参附汤加味、
5.阴虚肾亏型
治法:左归饮或生脉饮化裁
治宜扶正祛邪、宽胸散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以桃红四物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黄芪40g、当归20g、川芎15g、赤芍25g、丹参15g、桃仁15g、红花10g、瓜蒌25g、薤白10g、枳实15g、桔梗15g、甘草15g、半夏15g为基本方,酌情加减古方清心汤,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采用纯中药治疗心绞痛3569例,有效率95%。
辨证分型(1)气阴两虚型:胸中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心悸、时作时止、喘息、肢倦懒言、面色少华、自汗盗汗、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体胖偏红有齿痕、舌质红少津、脉沉细弱无力或结代。治宜养心和肝,基本方加党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等,共观察115例。[古方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心绞痛3569例,有效率95%。(2)心阳不振型:心悸不安、胸闷心痛、气短、神倦怯寒、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自汗、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象沉迟或结代。治宜予温补心阳、健脾利水、安神定悸之品如桂枝、附子等共观察154例。(3)心血瘀阻型:心胸满闷、憋气而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善叹息或兼腹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散结、通络止痛,基本方加沉香、陈皮、牛膝等,共观察117例。(4)寒凝心脉型:突然心中绞痛、形寒肢冷、冷汗出、气短、心悸、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舌淡痛剧而无休止、身寒肢冷、喘息不得卧、舌淡苔薄白脉紧。治宜予补气壮阳、温通心脉之品如人参、附子、肉桂等,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共观察211例。(5)痰浊雍塞型:胸中窒闷、喘促气短、恶心纳差、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舌质淡红、苔白腻或黄浊腻、脉滑或弦滑。治宜理气消痰、通阳泄浊、宽胸散结加陈皮、茯苓等,共观察113例。
- 预防
发病前预防
(一)饮食调理,不宜过食油腻。
(二)戒烟少酒。
(三)经常运动,避免肥胖。“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筋骨强健、气血流畅,又能锻炼心肺功能,健全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促进新陈代谢。如果不运动,脂肪就容易在体内存积,导致肥胖,器官容易衰老,动脉容易硬化。运动形式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不必强求一律。
(四)控制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在发病因素上有相关性,而且有相互关连转化的可能。因此,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尽量避免这些疾病的相互影响、相互“串连”。
- 禁忌
心绞痛患者的注意事项包括:
1.不吸烟。
2.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3.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4.减少盐的摄食量。
5.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6.配合吃些药和保健品,吃些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如天草丹参保心茶。
7.经常运动,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8.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
9.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10.还有就是要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这类诱发心绞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