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 窝 赋

 漫步人生929 2018-02-10

时维丁酉,序属季冬。值新世纪开明盛世之际,沙窝十七世孙振国率族众重修李氏族谱,承传统,继家风;明族训,昭后人。可喜、可贺,感动之余以赋记之。

溯乎史迹,源远流长。沙窝,鲁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落。东眺渤海,南望黄河。安居于惠民、庆云、乐陵、阳信四地之中枢,东距阳城二十华里。历史上,这儿既非“昌明隆盛之邦”,更无“诗礼簪缨之族”。没留下古迹,没出过名人,也没有发生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有的只是质朴淳厚、敦宗睦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李氏族亲。

追根溯源,家国情怀。对于任何一个从沙窝走出来的李氏后人而言,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官居何职,身在何方,心中都装着一个让他们魂牵梦绕的故土。那儿的田园茅舍、大湾小河,那儿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那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那儿的每一片天空,都清晰地烙印在他们的记忆里,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他们的神经。究其根本,源于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更爱于斯!

颠沛流离,苦难辉煌。追溯历史,五佰年前,因饥荒、战乱等不明原因,我李氏始祖兄弟三人由博兴西关迁徙至沙窝,并在此落叶生根。开荒耕作,丰衣足食。搭台筑巢,繁衍生息。与同样是生活在这里的李氏、张氏、田氏、杨氏、王氏、孟氏族群和睦相处,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共建家园。听父辈所言,这里曾是十里八乡最大的商埠集市,生意通四海,财源达三江这里还曾是一块神灵之地, 传说村的东头有一座神庙,里面供奉着一位被人尊称为“紫霞元君”的“泰山奶奶”。每逢农历的三月十八,村里都要举办隆重的庙会,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民众,来此祈福消灾,庇佑众生。香火旺盛,绵延数载。

花开花落,凤凰涅槃相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五佰年只不过是一个瞬间,但对于生活在沙窝的李氏族人而言,先辈们不知面对了多少次的饥荒、灾难、甚至战争。他们遵循着先祖的遗训,呕心沥血,子承孙继,顽强地坚守下来,至今已二十余世。是先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才成就了李氏家族今天的繁荣昌茂。如今,我李氏族人数千之众,散居在阳信县的沙窝、蔡家,庆云县的杜树刘、撒店白、史家阁,乐陵县的封桥、刘家桥、高家,盐山县的毛集等四地九个村落。外出求学、创业、为官、定居的后人遍布四海,这些莘莘游子,心中有根,心中有念,不忘初心,血脉相连。

时序轮回,物竞天择。今天的沙窝,已是土沃粮丰,果香林茂;红瓦绿檐,街净屋明;人畜兴旺,文明祥和。生活在这里的族亲仿佛一粒粒无言的种子,根植于天地之间,卑微而知足,守道而安命。他们用自己最为朴讷的情怀,承受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对于他们而言,每天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迎来送往、亲疏聚散,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不要用愚昧、狭隘的词汇与他们联想在一起,也不要用悲悯、可怜的眼神看待他们的生活,更不必用高高在上的道德去绑架他们的灵魂。他们遵循着古老而传统的生存法则,活得现实,活得真实,活得踏实。他们顺天地之道,无怨无悔,用生命延续着我们李氏家族的过去与未来;他们应日月之命,责无旁贷,忠诚地守护着先辈们传承下来的这片故土家园。

嗟夫!他们就是我李氏家族的传人,更是沙窝这片沃土的主人。有了他们的辛勤耕耘和默默坚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李氏家族的未来会更加兴旺昌盛,沙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公元二零一八年一月
                  十五世 新生 撰于滨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