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地方像华尔街一样,历史能够这么放肆、这么经常或这么一致地重复发生。你研读当代景气和恐慌的纪录时,最让你震惊的一件事,就是不论今天的股票投机,还是股票投机客,和过去的差别居然这么少。这种游戏没有改变,人性也一样没有改变。
——杰西·利维摩尔
很多投资者会在这黑色星期一演变为黑色一星期的过程中,想起周金涛这个名字。周期天王周金涛一别已是经年,留下了《涛动周期论》以及即将于2018年出版的《涛动周期录》。文字不是全部,文字只是最好的记录,重要的是,透过文字,完成众人之心的相互碰撞。
投资,本身即是基于心灵的交易。我们可以说,在过去的五个交易日,是买五与卖五的交易,我们也可以说,在过去的五个交易日,是各种或亢奋、或惊慌、或绝望的情绪在交易。
真正优秀的策略分析师,往往将自己视作不可知论者,不是Ta真的一无所知,而是Ta愿意将自己置于无知的境地,如此获得一点点的视野优势。
投资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非交易对手。这个敌人极为强壮,包括自欺、骄慢、贪恋、盲目、紧张、怯懦、易于愤怒,等等。也即是说,最大的风险其实源自投资者自己的内心。
相较于面对市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投资需要大量的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因为,人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然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投资,什么最难,一是认识自己,二是知行合一。
若是无法了悟这一点,那么至少有三句话,我们需要纳入自己的策略体系,第一句话是永远不要与趋势为敌;第二句话是永远不要接下落的刀;第三句话是闪电打下来赶紧离场。
周金涛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认识到,周期终将幻灭,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仍将经历一次康波。虽然轮回才是永恒,然而,周期的奥义往往在于对于过程的把握,因为若是真的了悟,走向彼岸的每一步都是彼岸本身。
也因此,周期研究的核心除了对于拐点的把握之外,更是对于过程的描述,若是没有对于过程的珍视,那么对于周期的一知半解只能永世沉沦。
基于这个理解,我们试图在黑色一星期之后,对于A股未来的走势格局进行如下推演,以供反驳:
1、权重股、上证50、白马股继续寻底,而且,在恐惧的氛围裹挟之下走过头。
2、核心资产 价值投资的交易逻辑,或者说以价值投资为主题的投资逻辑,被摧毁,且无法在一个月内,一个季度内,甚至一年内,形成新的市场共识,或者说形成新的一股力量。
3、由于核心资产 价值投资的交易逻辑碎裂,中证100、中证500或者说创50、创蓝筹的逻辑同样无法形成市场共识,当一种投资风格被抛弃之后,它就是被抛弃了。也因此,在中证或者中小创之中形成扩散性的结构性分化,并不成立。
4、经过2015年A股股灾之后的漫长调整,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已经企稳,并且随时启动较为剧烈的反弹,在指数级别料有 20%- 30%的升幅,而在个股的层次,我们或将看到一批个股的升幅超过 50%。同时,由于人类在贪婪的方向上同样容易走过头,也因此,我们无法精准预测这一轮中小创反弹的浪头之最终的高点在哪儿。
5、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宏观结构的变革,在完成减法的同时,成长是不二之选,这是一个The bigger picture,更大的大局。也因此,如果说2017是个低PE、低PB和ROE年,那么2018或将是个PEG年,风物长宜放眼量。
6、基于宏观结构变革的逻辑,我们推测,政策层面将会出现利益科技以及创新的变化,深交所发布《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未来3年将大力推进创业板改革,针对创新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和股权特定,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只是政策变化层面的一个开始。
若是这个推测验证,那么中小创将在政策面、基本面和技术面形成共振,从而放下所谓核心资产,拥抱新兴资产,放下所谓头部资产,拥抱未来资产,将会成为新的市场共识。
我们从来没有单向度地只是将周期当做宏观经济来研究,事实上,宏观经济维度仅仅是周期的一个面向而已。周期穿越外在世界、内心世界和金融世界。在周期的大系统内,几个宏观指标的微小变化根本不值一提。周期研究的境界是以对系统的理解来推断细节的变化,过程与系统才是周期的奥义。
而当我们可以作出对于过程的推演,那么相较于预测之应对策略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因为,经过过程演绎的系统本身具有了容错的能力。 |
|
来自: 昵称39596101 > 《美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