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前213年——秦帝国和儒家的决战

 昵称18154423 2018-02-11
战国中期,孟子大师逝世。儒家门派的控制权重新回到孔子传人之手。我们再把儒家的发展捋一下:
孔夫子创建儒家,孔子一生游历列国而不受重用。可以看出即便是周礼尚存的春秋时期儒家这种复古的思想也已经很受排斥了。孔子逝世以后(-479年)一百多年,儒家逐渐沉默,在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纵横天下,但是依旧被战国先进的潮流所排斥。孟子死后,儒家逐渐转入治学,意外的使儒家发展为天下显学之最。但是,列国仍然对儒家不予理睬。战国末期秦国灭魏(-225),孔子传人子思做了几年魏国的丞相,后逃跑。秦帝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本想怀柔天下,意欲大兴儒家。

儒家的主要思想有:
儒家版《圣经》:《周礼》
仁义礼智信,义耻忠孝廉。
?
 
 
 
 焚书坑儒
?
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思想再次作崇。
儒家的主旨是恢复周朝的全部制度,例如封建制,分散权利,井田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秦帝国蜕变于群雄逐鹿的战国时期,自然继承了战国时期先进的文化,秦帝国建立以后,秦始皇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设郡县,统一度量建中央集权。似乎每一件都和儒家思想背道而驰。
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孔子传人子叔觉定誓死捍卫儒家周礼,反抗帝国!
秦始皇面对焦头烂额的形式,决定快刀斩乱麻,一举打残儒家赖以立身的两种物质——人和物。
?Round1:焚书。
《史记》载:“秦始皇令李斯焚书,列国史料接付之一炬”
秦始皇的焚书,历史上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对于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的动机,千百年来争执不休。我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一,书承载了人类的文明,对于儒家这样奉书为经典的学派来说,焚书就等于断了大军的粮草。儒家后代无法学习儒家经典。自然也就无法孕育出强大的,可以威胁国家统治的宗教。
二,焚烧列国史料,这在当时可能没什么效果,但是设想,一百年后,一个小孩问他的爸爸:“山东六国在战国时期有什么作为呢?”他的爸爸回答:“他们以血肉之躯抵挡了虎狼秦军的进攻。”“有什么证据呢?”小孩问。爸爸哑口无言。
三,先焚书再坑儒可能是秦始皇步好的连环计。
秦始皇下令:但凡三十天之内不交藏书着,刺字!秦始皇的铁腕手段在此可见一斑。
但是,秦始皇的焚书令,只是焚烧列国史料和少部分儒家经典。远远没有后世吹嘘的那般“秦始皇把所有书都焚了”那么恐怖。记得我有个同学和我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中华文明倒退了五十年”,何为文明之根基?在国家体制,先进技术,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文字,强大的军队,发达的城市,富庶的民众!
但是总体来说,这次焚书还没有触及儒家根本,于是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二手段——坑杀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