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辽;形制、特点:经幢;现状:残幢 ![]() 图片作者:新浪网友"感觉" 经幢立于辽代天庆年间,也有资料称立于辽乾统九年(1109年),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幢。1931年梁思成先生来白塔寺考察时,对这通经幢评价比较高。梁先生在其《 蓟县观音寺白塔记 》中云: 塔前正中,有经幢残石立香炉座上。座八面,每面一字,曰“塔前供养金炉宝鼎”,惟无年月,然就手法观之,必为梁肯堂重修时所置无疑。座旁倚立残幢之半,字迹模糊,不复可辨。其他半则在寺旁道中,现已作路石之一矣。座上及原幢之座或冠,皆刻佛像,精美绝纶。其顶上奏曲诸侍者,尤雕刻之佳品也。 关于白塔寺 白塔寺,也称观音寺,在独乐寺附近,不知创自何时,以寺内有白塔,故名。于乾隆六十年,直隶总督梁公肯堂奉旨重修白塔。工毕,立石塔下,题曰“奉旨重修观音宝塔。”塔之立面,至为奇异。全高三十点六公尺,其最下为花冈石基,基每面长四点五公尺。基之上为砖砌覆枭混及其它线条数层;其上则为栏干。栏干之上为莲座;此全部为塔之基坛。基坛之上则为塔之第一层,上冠以檐,第二层略似第一层而矮小。第三层则较第二层高,檐短浅,最上则喇嘛式之一“圆肚”塔也。 如今,白塔寺归独乐寺管辖。 白塔寺经幢欣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