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有清逸之格、清净之气、清源之本。 『山得石而雄,水得石而清,园得石而秀,谷得石而幽,洞得石而奇,屋得石而雅,人得石而乐』。石头有何奇趣,竟对天地人间造此不凡之功! 至于今人,玩石则是良好心态的养成,不是自我的张扬。石头的自然、坚贞、高洁、孤介、沉稳、恒久等品性,与优秀的人格何其相似,所谓『藏山于身,读山于神,化隐隐入丘樊,得清气于自然』。寄情于石,以石励志,以石修身,以石悟道,石乃此生良友。 逸霖东方砚文化基地展厅 我国砚台文化历史悠久,歙砚便是其中佼佼者,歙砚又名“龙尾砚”,故称歙砚,与端砚、澄泥砚、洮河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逸霖东方藏古代砚 苏东坡爱砚成癖,收藏颇丰,其咏歙砚诗文尤多,他在《评砚》一文中说:“砚之美,润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然两者相害,发墨必费笔,不费笔者必退墨,二德相兼。”东坡曾以祖传铜剑与人换得一方歙砚,“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椭而洼……”他以“生无田食破砚”的乐观精神,枕砚而卧。在《龙尾砚歌》中赞到:“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於石。”并为孔毅甫作龙尾砚铭云:“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谷理,金声而玉德。” 古人以玉喻砚,谓有“八德”。即“坚、柔、润、清、健、朗、洁、美”。凡有此“八德”者亦君子之德也。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诗云:“玉质纯苍理至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直接将歙砚比作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可见其喜爱程度。 歙砚艺术首先是实用艺术,其次才可作为欣赏艺术。唐宋之际歙砚便出现了诸多经典款式。比如宋代的“蝉形三足砚”简朴大方,外形则是抽象的“蝉形”,背面的三足砚极为平稳,我称之为“抽象的实用艺术品”;“太史砚”方正凝重;“箕形砚”素朗洁净,出现于晚唐,流行于北宋,也就是后来“风字砚”的前身。元代的砚式基本上沿袭宋代款式,只是不如唐宋严谨,略显粗犷。可以说,唐宋的严谨素砚款式已成定式,至今也未曾突破。 明清两代,是中国砚台史上又一重要转折点。在沿袭唐宋旧制上从实用艺术转向审美艺术。出现了许多因材施艺,应物象形的艺术佳构,将砚台雕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明代的豪放之雅,清代的柔秀之美,都能代表各自的时代特征,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参与,镌刻了大量的砚铭,为砚台的文化品位注入了新的活力。 逸霖东方[意]系列:国家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品 欢迎阁下预约莅临品鉴! 136 922 15789 刘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