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宏毅老师讲解《中庸》第89集

 MAY的学习簿 2018-02-12

来自四维通慧 06:10

个人内外的修养,随时随地——“斋”,心斋,心里头就是学佛的人无分别、无妄想、无烦恼、无杂念,这个谓之斋,叫做“持斋”,中国的《礼记》中国文化所谓“斋心”,就是这个叫“持斋”。这个“齐”字,古代通这个“斋”。“庄”,随时自己是庄正的,中正。人品平常是这样子。此心什么叫“中”呢?顶天立地。


什么是真正的中呢?喜怒哀乐之未发之前谓之“中”。学《中庸》上面就告诉你,就是学佛讲:空的。空不是没有东西——空灵的;心如明镜台,明镜也非台,这个是中的,“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未发,一念不生处,这个是正念。发而皆中节,起心动念处,无私、无邪,就是正。所以,“斋庄中正,足以有敬也。”这个样子才真所谓做到做人处事内外至正的一个心情。


那么学问方面,“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要有思想,有头脑,言语文字样样第一等,很高明。“文”,包括一切文章,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都属于人文文化的。“理”,理就包括礼义那个礼,一切的道理,所有绝对的逻辑的思考。“密察”,非常精细,读书也好、做事也好非常精细,精细很难。现在人就是聪明。要“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他才能够分别一切的是非善恶,处理事情对不对。 


好了,我们现在晓得,一个有道之士,修养几个条件:聪明睿知、宽裕温柔、发强刚毅、齐庄中正、文理密察,五个条件。圣人的境界、学问之道,要当圣人必须要具备五个条件;换一句话说,你明白了、发明了自性,悟了以后,以至诚之道来修,修成功的人最后必然是如此,这五个条件都会具备。



 书籍推荐 

 刘宏毅老师编著《“四维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套装全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