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原是楚国人,出生在楚国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的一个小民家庭。 长大了的李斯如愿的当上了一名秦朝的低层公务员。 在当地的郡府中是一名主管文法的小吏。 那时候的李斯年少轻狂,总是心比天高。 觉得自己做这种低级的公务员工作,简直是埋没了人才。 所以,一到没事可做的时候,他就会去到粮仓转一圈。 因为在那里他发现一个有趣的事。 在粮仓里,他看到生活在这里的老鼠又大又肥。每天不怕风吹雨晒,日子过的十分惬意。 再看看生活在厕所里遇到的老鼠,趁着没人的时候只会偷吃一些残食。 就这样还是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堤防着来人。 同样是老鼠只是所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他们的生活却有天朗之别,这引起了李斯很大的好奇心。 通过研究这件事,李斯得出一个结论,人之贤明与不肖,如同鼠在仓中和厕中,取决于环境地位的不一样。 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李斯开始对现实不满了。 他决心辞去现在混吃等死的公务员工作。想去一个更高的平台来谋求发展,改变改变人生人生轨迹。 辞职后的李斯对自己做了一番分析,若是想服侍更高一级的人。 首先你要肚子里有东西,这些东西能实实在在的帮助别人进步。 否则一切都是在空想。 他首先想到的是为自己报补习班充电。 当时天下的名师荀子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肖。 再加上每年荀子都会收一些弟子。 就这样李斯也成了荀子的一名学生。在这里他还遇到了另一名很优秀的学霸韩国公子韩非。 李斯在荀子老师这里学习了几年,他觉得自己具备了由厕鼠变为仓鼠的学识。 于是,开始对天下大势进行了分析,最终选择了当时比较强大的秦国去发展。 李斯到秦国的那一年,正好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刚刚去世的时候。 这一年李斯三十四岁,刚刚继承皇位的嬴政十六岁。 这时候朝中也正是吕不韦和太后主事的时期。 李斯经过老师荀子的举荐,就先拜入了吕不韦的门下。 做了吕不韦的门客,还和吕不韦一起编纂了《吕氏春秋》这部大作。 后来吕不韦退居二线,还大政给秦始皇。 吕不韦把李斯引荐给了秦王嬴政,李斯开始到嬴政身边来做事。 渐渐的李斯的才能被秦始皇发觉,李斯在朝中就也越来受秦始皇的重用了。 但是,有一天秦始皇读到了一篇韩非子写的文章,惊为天作。 由此,秦始皇对韩非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秦始皇也开始变成了韩非子的一名死粉。他很想见一见韩非这人,他很纳闷,到底是怎样的高人才能写出如此的文章呢。 到了战国晚期,秦始皇要统一天下,想第一个灭掉韩国。 韩非做为韩国的公子来求见秦始皇。目的是来说服秦始皇不要先把韩国灭掉。 韩非这个人才华很高,但是,就是一点不好,有些口吃。 就是这样,李斯还是嫉妒韩非嫉妒的要命,毕竟曾经都是同学,谁对谁都比较了解。 李斯以为韩非是来秦国抢自己的饭碗的。 你韩非一来还有我李斯的什么事,不行要想个办法,把韩非赶走。 实在不行就找个机会把他做了,这就是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而想出的卑劣的手段。 李斯抓住韩非那篇《存韩》的文章说事,进谗言对秦始皇说, 韩非本来就是韩国的公子,你若是重用他。他只会为韩国谋利益。不会真正的为秦国做事的。 秦始皇的意思是这种人才,不能为我所用,真是太可惜了。既然不用他,那就把他给打发走吧。 但是,李斯告诉秦始皇,他对秦国的事情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你这样放走他,只会害了大秦。 秦始皇说,那只能把他抓起来了。 这正中了李斯的下怀,秦始皇把韩非投进了大牢。 就这样李斯还不放心,他偷偷的在韩非的食物中加了一剂毒药。把曾经的同学韩非给害死在了大秦的监狱之中。 韩非一死,比李斯有才华的就难寻觅了。 所以,李斯越来越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在秦始皇三十年的时候,他就做了大秦国的宰相。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中国史一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