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成为满清历史继顺治出家、太后下嫁第三个谜团。康熙61年11月13日,也就是69岁的康熙帝终于走完了他最后的一刻,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永远的刻在了历史年轮上,七天后胤禛继承皇位,也就是雍正,继位没多久,宫廷和民间传来各种指责,怀疑康熙没有真正传位给雍正。 康熙本来想传位给十四阿哥,但是雍正与隆科多合谋,将诏书的“十”改成了“于”,也就是传位于四阿哥。这种版本在我们的传言中是最多的。当时的康熙皇帝用的是满文写的诏书,当时诏书一般都是满文和汉文都有的,可能事急仓促只有满文,满文肯定是不能按照上述说的字修改的,十和于千差万别。就算汉文的话,一般清代制度中诏书都会加“皇”子,比如传位于皇四子或者皇十四子,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传位皇四子,加字改字肯定也不好弄。这里要说一下,汉文是雍正登基之后拟的康熙的遗诏颁布天下,并非真迹,满文肯定是康熙留下来的了。雍正假传了圣旨另一说法。隆科多假传圣旨抢了十四阿哥的皇位,十四阿哥的名字也叫“胤祯”,但是后面不是一个字,他俩是同胞一母所生。后来雍正继位,才改名为允禵,当时十四阿哥正在准格尔征战,本来康熙想召十四阿哥来,结果来的是四阿哥,看已经来不及了就传位给了老四。隆科多当时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军机大臣,所以不可能假传圣旨,因为圣旨一般都是有固定程序的,没有隆科多的事。所以这个说法也是子虚乌有了。 最后一点就是康熙确实是正当传位给了雍正的,大家都知道康熙在位时间长,太子都已经四十了,已经登不了了,所以就秘密想杀了康熙自己继位,结果事情败露被康熙清算,之后又立了几个太子,都因为心情急躁,全部处置了。只有雍正一人沉得住气,装的跟没事人似的,表面上表现的不会争夺皇位,还特意把自己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领到康熙的身边,康熙对乾隆是很喜欢啊,乾隆小时候很聪明。所以这就给了雍正无形的加分。 雍正其实也没闲着,雍正暗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小集团了,川陕总督年羹尧,还有九门提督隆科多等。十三阿哥也是帮助雍正的,十三阿哥在军队中号召力很大。这也是韬光养晦的结果啊。最后雍正继位,雍正登基后改了制度,把传位诏书秘密写好,然后放到了正大光明的牌匾上,等归西之后再打开,写谁的名字谁就继位。这也就基本减少了阿哥们的争夺皇权的斗争。康熙诏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