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雄伟?通过史料还原,颠覆世人的认知

 激扬文字 2018-02-14

秦始皇是被人们反复说写的一个帝王。

透过史料的蛛丝马迹,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传统观念对秦始皇暴政有很多臧否的时候,人们又不禁为他的想象力和果敢冒险所感动,他超越匹夫的远见卓识和对峙自然的自信心依然在时间深处闪光。

秦始皇陵的修建经历了三十六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秦王即位到全国统一的26年,是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这一阶段陵园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的9年时间,开始了陵园的大规模修建;从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的3年时间,是陵墓修建工程的最后阶段。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雄伟?通过史料还原,颠覆世人的认知

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

文献资料告诉我们,秦始皇陵当初的情形是这样的:秦始皇陵区位于骊山北麓,陵园在整个陵区的中部,有内外两重城垣,平面布局呈南北长的回字形。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内城的四个角上都建有角棱,陵墓在内城南部,陵墓的地宫呈长方形,陵墓内建有各式各样的宫殿,陈列着无数的奇珍异宝,并以水银为江海、以人鱼膏为灯烛。“坟高五十余丈”(《 史记·秦始皇本纪》,约合115米)。陵园设有寝殿等礼制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寝殿不远处就是坟丘。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周建有角门。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陵园范围达到56平方公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测秦陵的地面覆土,高有55.05米,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秦始皇陵园的发现令人炫目结舌。

1974年以来,秦始皇陵园先后局部发掘了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出土陶俑马8000余件,武士俑、陶马、步兵、车兵、骑兵、弩兵和军帅俑蔚为壮观。出土戈、矛、戟、弩剑等青铜兵器数万件;在陵园东侧发现了百余座马厩陪葬坑,17座陪葬墓;在陵园西侧发现了31座珍禽异兽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马厩陪葬坑和61座小型墓坑;在地宫西侧,发现了10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木车马;近年来又在陵墓北侧发现了一座动物陪葬坑,在东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了铠甲坑、百戏俑坑等等。那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依照人的实际大小制作,而每个陶俑的模样又千差万别,细察它们的表情,惟妙惟肖;它们的服饰发髻变化多端;每个兵马俑因出身、地位、经历、兵种的不同,而显出不同的姿态和特征。有的做骑射状;有的持弩跪射、有的肃然直立。这些兵马俑的制作是先按不同的部位分别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后进行粘合、烧制,再细细雕塑外部,涂上鲜艳的色彩。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雄伟?通过史料还原,颠覆世人的认知

秦始皇陵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秦陵的地下建筑仿照宫廷而建,用流沙水银复制了全国的河流山川,在墓葬的关键位置设置了防盗弩机等等。

这样一座规模恢宏、前所未有的帝陵是怎样构思、设计和建设出来的?那些精巧奇特、各具情态的兵马俑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历史顾不上记述这些,而恰恰是这些决定性的细节让我们想到了秦的国家动员力量和国家行动。

秦始皇陵园的修建工程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他构思陵园的过程一定是深刻漫长的,刚一即位,他就开始了陵园的设计工作。设计不光需要智慧,还需要眼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秦始皇一定把无数个懂天文、识地理、精风水、长算计、善做工、会规划的各路精英集中到了咸阳,这些精英们肩负着把皇帝意图变为现实的重任。不知道精英们踏勘测量、构思论证了多少回,直到有一天皇帝点头首肯,才算设计交差。

陵园地面建筑的施工应当是谨慎而又细致的。李斯一定列出了整个工程的形象进度表,现场也会有一个工程指挥部,负责协调处理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分工不同的专业队伍由不同的专业负责人员组织施工,有人负责石料的采集运输,有人负责砖头的烧制磨制,有人负责后勤给养的保障等等。

制作兵马俑是一个工艺复杂的过程,选土取土、过滤弹泥、制作模型、修饰烧制、打磨彩绘,需要无数的能工巧匠,还要多少雕塑人才发挥自己的才智,才能制作出大量生动逼真的作品。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雄伟?通过史料还原,颠覆世人的认知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陵墓的建设一定是扎实稳妥的,要在地宫里修建宫殿,仿制山川河岳,地宫应当是“穿三泉”( 《史记·秦始皇本纪》),“已深已极”、 “深极不可入”( 《汉旧书》),这样的工程施工难度大,对设计建造的技术要求很高,现场组织协调任务繁重。

可以想象,56平方公里的建筑工地上虽然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是又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依照现在的眼光回望,秦陵修建时,不知道有多少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建筑师、工艺师和宫廷官人、军士在现场穿梭奔忙、出智出力、交手研磋。这样一副历史的鸿篇巨著不可能一蹴而就、草率为之。“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 虽然《史记》记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有70万人投入到秦陵的建设中去,在那样一个不可能有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依靠肩挑、背扛、马运的时代,我们实在没有办法知道朝廷究竟直接调动了多少人力投入到秦陵建设中去。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透过诗人李白的话语,我们猜想在那样一个环境下,骊山脚下的秦陵工地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秦皇的意志最终发动了历史上最壮观城市化建设,一个帝王的威势终于淋漓尽致地在渭河南岸挥洒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