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此时的德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分裂成大大小小公国,尚未统一。德国当时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只是些农副产品,如食糖、土豆和谷物等。至于制成品方面,能拿得出手的是产于黑森林地区的布谷鸟自鸣钟,还有手工织品。英国达格纳姆,福特汽车公司工厂内的汽车主要装配线。该汽车装配厂是于1931年投入使用,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汽车装配厂。这是最早的工厂照片之一。图/FOTOE还在用手工纺织的德国人发现,他们从英国进口的纺织纱线粗细均匀,英国人是怎么纺出来的?完美纱线背后的秘密,其实就是世界上首台不用人力、而是用水车驱动的纺纱机,但是这东西德国没有。于是,一批一批的德国工程师、机械制造师和企业主纷纷前往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其中包括未来的德国军火大王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旅行的目的,就是窃取英国人的先进技术,以便在德国仿制它们。比如克虏伯,就从英国获取了当时最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并在之后制造了著名的克虏伯大炮。就这样,“学成归来”的德国人开始在国内建设工厂和作坊,肆无忌惮地仿造或冒牌生产英国产品,并出口到英国以及其他海外市场,廉价销售。英国的钢铁重镇谢菲尔德就是受害者之一,他们生产的刀具素以质高耐用著称于世并畅销全世界,但是面临德国人的廉价冒牌货冲击,也不好卖了。这些来自德国的仿制品给英国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不少企业为此破产。对此英国议会在1887年专门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用来区分“英国制造”,以此判别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 (剩余4366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