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两季,流感肆虐,尤其一篇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的铺天盖地,让很多人感到小小流感居然要了人的命。十多年的泛滥使用抗生素治疗流感,但是事实证明抗生素根本不能对病毒起作用,也不能治疗感冒,滥用抗生素还会使病情失治或误治。 ![]() 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汉朝的张仲景也经历了瘟疫肆虐,家族接近二百人,数年死亡了2/3,其中伤寒“瘟疫”占了70%,所以他励志寻古训、博众方,写了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杂病论》(后世用总结和收集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的方剂以下简称“经方”,药味不多,配伍比例精良,辩证准确应效果显著。 ![]() 小编近日通读了伤寒论,正巧于2月9日因感冒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现记录如下,分享大家,共为参考。 ![]() 2月9日晨起感周身不适,未当理会,于当日中午12时许感到怕冷、轻度发热,颈背部僵硬,低头时更为显著,测量体温37.5℃,随饮开水未见好转,至17:00自感发热明显,并出现头痛,恶寒,脖子总想缩着(项背强几几),无汗,脉浮,关上紧,测量体温38.5℃。与药房抓“葛根汤”1付,到家后煮了服下,盖被发汗,18时许未见汗出,少饮热水一杯继续发汗,于18:30左右汗出,19:00汗出遍身,恶寒感觉明显好转,测量体温无下降,尚自觉发热。随睡下,于22:00醒后复测体温37.6℃。2月10日晨起后微感发热,未服药,测量体温37.2℃。经休息下午14:00测量体温36.4℃,原症状基本消失。 体会:伤寒论的方剂简洁、精炼,辩证准确效果确切。自己感觉发热、恶寒、脉浮均是太阳病的表现,同时感觉项背(脖根子)僵硬,活动不自如,是典型的葛根汤证,药中葛根针对颈背部肌肉痉挛(脖子僵硬)有特效,麻黄和桂枝同用,加上生姜发汗力强,能将病邪表出体外,白芍与甘草酸甘化阴,配合大枣以护胃中津液。发汗后病邪随着汗液被代谢体外,身体得到了回复。这个方剂总共花费10余元,经济又有效,所以“中医治病慢”这个观点我认为需要改一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