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京事变,洪秀全有无“诛杨密诏”

 潇潇雨ekg9m5f4 2018-02-15

洪秀全有无“诛杨密诏”

太平天国之初,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能同甘共苦,共图大业但清咸丰三年(1853)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终于导致流血内讧。咸丰六年八月四日(1856年9月2日)凌晨,北王韦昌辉伙同燕王秦日纲,领兵入天京城,围东王府,杀东王杨秀清及其家人,接着又大开杀戒,两万多太平军将士被韦昌辉杀害,天京城一片腥风血雨。当时,太平天国领导成员之间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因杨秀清“逼封万岁”而一触即发,韦昌辉、石达开等长期受杨秀清压抑而心怀不满,所以洪秀全、韦昌辉都有充分理由|就杀杨。那么,究竟是洪秀全诏令韦昌辉诛杨,还是韦昌辉擅自杀杨这是个不解之谜。

洪秀全

有人认为,洪秀全有诛杨密诏给韦昌辉,韦昌辉的种种暴行,部分是遵照洪秀全命令进行的,部分是得到洪秀全支持或默许的。有人还进一步指出,洪秀全先联韦诛杨,后又处死韦,逼走石达开,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洪秀全始终控制着事变的走势。若非如此,韦昌辉能率大队人马进入戒备森严的天京城,并顺利围东王府、杀杨秀清,是难以想象的。许多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如一些外国人根据在太平军中充当炮手的爱尔兰人肯能口述,认为洪秀全颁发了诛杨密诏。《北华捷报》发表裨治文《关于东王、北王内讧的通讯报道》一文曰:“我们确知东王、北王都已被杀,而他们之所以被杀,尽是出于洪秀全的诏旨。”麦高文《东王、北王内讧事件始末》记述:“洪秀全于昏聩懵懂之中顿时醒悟,立刻诏令当时出征安徽的北王韦昌辉以及奔赴丹阳的顶天侯(秦日纲)及其他首领回京勤王。北王和顶天侯二人应召返京。”雷诺兹在《中国之友》刊文记,韦昌辉对秦日纲说:“你得跟我一起回南京,因为我有天王信件,这是你所不知道的。”在他们到天京前,秦日纲一直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在城外停下,韦昌辉才告诉秦日纲,他得到洪秀全的命令,要杀掉杨秀清。一些与太平天国敌对的封建文人的野史、笔记都说韦昌辉是奉洪秀全密诏而杀杨。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说,韦昌辉对杨秀清颇怀怨恨,“得洪贼(洪秀全)函,即晚率三千余人遽入南门,……杀东贼及其妻小”。知非子《金陵续记》日,洪秀全“遣腹贼至江西调北贼韦昌辉回金陵”。汪士铎《汪悔翁乙丙日记》云:“伪天王令伪北王韦昌辉将伪东王杨秀清杀了。李滨《中兴别记》载:“伪北王韦昌辉承伪天王洪秀全伪诏,以计刺杀伪东王。”李圭《金陵兵事汇略》载:“天王有诏秀清谋逆,希僭大号众共殛之。”清朝高级官员亦如是说,如两江总督怡良曰:“杨逆向洪逆索取伪印,意图并吞,洪逆将韦逆调回杀死杨逆及其家属。”湘军第号头目胡林翼说:“杨逆被洪韦二贼所杀。”(《剿平粤匪方略》)

韦昌辉

也有人认为,洪秀全未发诛杨密诏。在大量太平天国印书、文书中,迄今未曾发现直接或间接有关密诏的记录。深知太平天国机密的李秀成、洪仁\、石达开等留下的文字当较可信,亦均未提及有密诏。《李秀成自述》说:“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可见杀杨是韦昌辉与石达开密谋的,与洪秀全无涉。洪仁\是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人,他叙述东、北两王到天京后起内讧,导致互相残杀时,也未及密诏书。《石达开自述》记:“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只字未提密诏之说。可见,洪秀全发诛杨密诏应属子虚。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密诏是韦昌辉蓄意伪造,利用洪秀全的旗号来达到个人夺权的目的,《皖樵纪实》作者储枝芙道出其中缘由:“贼首伪东王杨秀青(清)、伪北王韦昌晖(辉)自相杀。初伪天国事俱奉伪东王令,至是伪北王忌而杀之。”这正如《贼情汇纂》在事变前所预言的:“杨贼与昌辉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并吞之事。”可悲的是,杨秀清对韦昌辉毫无戒备,咸丰六年夏还令其率兵出征江西,但韦昌辉在江西屡屡失利,按太平天国规定,丢关失地者要受惩处,严重的要被处死。韦昌辉当考虑到这一点,于是,他趁杨不备,率三千兵马入天京,欲向天王洪秀全求情,洪秀全答曰:“遣尔往援庐州,何得擅回,罪当诛。”并要他“亟诣东府请命,倘赦尔罪,尚速赴援毋缓”。韦昌辉鉴于平日杨秀清“性情高傲”,自己“屡受其辱”,这次断不会被轻饶,于是来个“先下手为强”,突袭东王府,杀害杨秀清。洪秀全是否有“诛杨密诏”给韦昌辉,这是天京内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有待史家发掘更直接的材料加以澄清。

杨秀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