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经典解读第29讲:发表解热 清里祛湿第一方—大青龙汤

 秦岭之尖 2018-02-16

发表解热 清里祛湿第一方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是表里两解的名方,有清内攘外之功。适证用之,效若桴鼓。尤其是在很多急性外感病早期,往往会因误服感冒药、消炎药或清热解毒药而失于解表。致使邪气内伏,形成表寒郁热证。此时无论发热多高,头痛多重,只要见到恶寒、无汗、口干、烦躁等证,用大青龙汤进行治疗,多能迅挽狂澜,使身轻病减。若再贻误时机,便会转为慢性痼疾,久久难愈。

 

【原文点睛】

1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膶,此为逆也。

2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怔者,大青龙汤发之。

外邪不明显,脉的充血程度所以脉浮缓身不疼是没有寒,但重,就是肌肉、皮下的这个组织要是停水多就沉有水气嘛。“乍有轻时”,这个水气还没达到整个浮肿,整个浮肿就光沉,肿,它没有乍轻时。这个乍轻时说明这个水气呀,还流走

 

麻黄六两 去节、桂枝二两 去皮、炙甘草二两 、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枚 擘、石膏如鸡子大。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取微似汗。

 

这个大青龙汤呀不但是一个解表解热的重剂,而且也是一个发水气的重剂,发水气的力量最大,此方意在解太阳之表,清阳明之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所以是太阳和阳明的合病;

       

大青龙汤阵法解读

大青龙汤是强烈发汗清里麻黄桂枝3:1)、生姜组成解表组;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比例是3:2,本方是3:1 ,很明显,其重用麻黄,发汗之力尤胜一筹通过辛温发汗来达到表解的目的。将麻黄用量由三两增至六两,还要加入辛温发散的生姜三两以强解表发汗的力度浮代表表,紧代表寒,所以麻黄汤证解表发汗。从西医的角度来讲:病毒趁人身体营卫水平下降的时候进来,人身上的热度,一直都在调节用以抵抗外邪表现就会发热。为什么身疼痛。水到皮肤表面排不出去,这水就渗到肌肉,就感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关节都会痛。为什么无汗,肺主皮毛,皮肤毛孔都是肺在管,现在皮肤毛孔被寒束到了,就是肺也受寒了,肺在身上的功能是布施津液到五脏六腑及全身上下,现在肺一受到寒,肺的津液散不出去。张仲景在用麻黄汤的时候,要让病人流汗并把病毒排出去,所以麻黄汤里面为什么要有桂枝、甘草,就是利用桂枝、甘草,把麻黄先推到皮肤表面上,后面桂枝没力了,就靠麻黄了,用麻黄来解表发汗。一般认为吃了麻黄就会发汗,所以不能乱吃,所有的药典都讲麻黄会解表,而实际上在用的时候,麻黄是发阳的药,把阳气发出来,所以不只是太阳证可能用到麻黄,在少阴证与厥阴证都可能用到麻黄。经方的观念是,把阳强起来以后,阴就会自己回头,因此张仲景的观念是,当病人很虚弱的时候,用阳药恢复病人的胃气,病人自己会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然后自己痊愈,这才是真正恢复健康。加杏仁在方子里面,杏仁跟麻黄两个等量的时候,麻黄都不会出问题杏仁和麻黄相表里,如果只有麻黄、桂枝、甘草也会发汗,但是发完汗后,病人会大渴,所以加杏仁,杏仁润肺,把肺的津液补足。

 

虽然原文说取微似汗,但治疗实际中汗出多少又通常是很难把握的,所以作好救逆准备,预防阳脱之变。本方峻汗中病即止,若不过服,一般不会有大汗之虞。但作为医者,要想到意外。大汗出者,可予补液、止汗 。用“温粉”(多汗症,盗汗症,汗出不止,让皮肤,让毛孔给它收敛住。可能就是面粉,或者是一般的米粉,用米磨得粉之类的,现在呢,什么痱子粉都无所谓,最重要把毛孔收起来,怕发汗太过),用起来需要胆识,所以很多临床医生都不敢用这个方子

 

2、清里热烦的原理:病人表寒里热的时候,就要想到大青龙汤。烦躁的症状就是代表邪已经化热了,如果刚开始是麻黄汤证,病人不会烦躁,病人会很冷发抖,若得了麻黄汤一两星期,可能证就变了,变到比麻黄汤还要深的地方。肺的津液丧失,肺太热,转成肺炎了。石膏清解里热同时有透邪外达的趋势,性甘寒清凉润肺,能去肺热、降逆,把肺热往下导,大青龙汤里面一部分麻黄和石膏往下走,一部分和杏仁走表,这样就可以将表寒里热都清掉。多用石膏配伍麻黄,一表一里,一升一降,一散一收,一定程度上牵制了麻黄升发解表发汗的力度,故需要相对增加麻黄用量,以达到表里双解的目的解表彻底,郁在体表的水气自然排除彻底大青龙汤=麻桂姜解表剂+石膏清里热烦躁剂+养胃气剂;配伍比例是很有学问的,杏仁加石膏等于麻黄的剂量,这样子就不会伤到津液。临床上要看病人的症状作加减,如果病人高烧与烦躁明显的时候,石膏可以加重,如果咳嗽频繁或痰多,就多加杏仁。

 

3、清里热同时监制麻黄解表:麻黄汤解表,取其辛,石膏清热,取其寒凉,麻黄、桂枝、生姜辛温解表配合生石膏辛寒清热,其中辛寒清热佐制了辛温之性,使解表而不助热,清热而不碍表,合之则为辛凉解表法,达到表里双解的目的。

 

4、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鼓舞胃气组;中医强调邪正相争观,治疗当扶正祛邪。因此临床上在使用大青龙汤时,生姜这个药很重要,一方面生姜的辛温发散之性可以增强发汗,同时生姜配合大枣还可温胃、益胃、鼓舞胃气。临床体会,若不加入生姜,则不易见汗,同时由于汗出表解的不透彻,从而容易影响治疗效果。炙甘草的妙用之处用蜂蜜炒过,因为蜂蜜它炒过以后,甘草变成熟的不讲,炒过以后,蜂蜜那个味道就不是甜味了,就是变得有点苦味,因为你烧焦了,炒过了,变成苦味,苦味的药入心脏。所以,甘草炙过以后,它配合在麻黄、桂枝里面,不但不会引起动悸很多中医呢,不敢用麻黄桂枝就是,一吃下去之后,心脏动悸的很,心跳很快。用加了炙甘草下去就不会了,炙甘草的目的就是要止麻黄产生的动悸

 

道法自然解读大青龙汤

把身体比喻大自然的话怎样理解这个方子?大青龙汤证因内有郁热,患者烦躁不安。古人心中解决天气闷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下一场雨。可是要想有雨首先应该有云。大青龙汤中麻黄汤加姜枣起到一个升腾云气的作用,麻黄汤无疑有升的作用,加姜枣补益中焦是为了有水源。这样天空中有了云以后就可以人工降雨了。现代人是在云里洒碘化银,使水蒸气凝结成水,古人治病就在药方里加寒性的石膏,我们常说云翻雨覆,云首先要翻,雨才能覆,是指有一个转折,石膏这里让上升的药势转折向下,起到了翻云的作用。这样云升雨降的过程就算完成了。因此大青龙汤重视的是一起一落,但不是简单的一起一落,更确切的说法是一起一翻。能够降下的药物很多,像栀子,黄连都是,为什么单选石膏呢,石膏色白质重性寒凉味辛,体现出的是“象。象锅盖一样,凝结在上面的水滴,靠自身的重力自然的落下来。所以古人组的方不是我们容易仿造的。

 

大青龙汤证,毛孔不开,表皮有水饮,体内本没有水饮,通过大青龙汤的一升一降,竟然形成了降雨”,是龙的一个完整作业过程,因此叫”;小青龙汤本有水饮,通过小青龙汤的散,将水饮除掉,只是半个作业过程,因此叫。古方特别是经方,不象现代医家的方子,它不斤斤计较于每味药对机体的具体作用,而是更注重药物组成的阵法”,组成这种阵法之后会在体内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趋势。

 

《金匮要略》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溢饮就是说这个水跑到四肢上面去了,手脚肿起来,身上浮肿起来,这个溢饮的时候,病在表,我们是不是要发汗,当发其汗。当然跟四逆症水肿不一样,四逆里寒非常的盛,全身是寒逆而产生水肿。

 

那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到底什么时候用什么大青龙汤很简单,你看他把他舌头拿出来,因为方子里有杏仁石膏,里面是热的,肺里面是热的,所以舌苔一定是黄的,病人会有口渴,没有胃口外面是寒的里面是热的,大青龙。小青龙汤呢,里寒,流涎水都是水样泡沫状,所以我们用寒热来分最简单。

 

【现代应用】

1发热性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角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脓肿、肺坏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脓疱疮、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风湿热、猩红热、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2皮肤科疾病。如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水痘等。

3其他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白血病、肾炎、痔疮、鼻衄、中风等也经常用到本方。

 

    临床上,只要见到太阳阳明合病而烦躁的,都可以采用大青龙汤加减,用大青龙汤者,其人有水,患者发热而眼睑浮肿或面部轻度浮肿者,用之最有效果,

 

大青龙汤禁忌:

1、对于皮肤疏松易出汗者或脉浮软,恶风寒,心慌气短,容易紧张者应禁用。发汗后出现“筋惕肉膶”的反应,可用真武汤加生龙牡来救治。

2、本方证中的“恶寒、发热、无汗,烦躁”或“身重”等证,往往会误认为少阴虚烦证,但少阴证脉多沉微气阴两虚,少有浮缓交战战场在表面,缓脉多因湿邪困滞,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充盈鼓动无力所致)。而且会有精神委靡、四肢冰冷、肤色苍白等阴、虚、寒的表现。区别阴阳,舌、脉、神很重要。能够经得起峻汗的人其体质必定强壮,年高体弱者显然不适合用此方。仲景说无少阴证者乃可服之,无少阴证者即揭示了脉象必非细弱无力。脉浮紧则提示血容量充足,有发汗之资;也说明心功能良好,经得起汗出过多。

3、得汗止服原则汗出标志着邪气祛除而表解,故临床采用解表法的时候要遵循得汗止服的原则,若辛温发汗太过,一则助热,一则导致大汗出。汗为津液,为阳气之载体,故汗多则易亡阳,故不可过汗,如仲景所谓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临床上嘱咐患者,得汗止服,以微微见汗为汗出之佳兆,此时汗出表解而津液正气不伤。

 

临症运用发挥:

鼻炎:这个病例可以很清楚的反映中医的临证思路,有是证用是方,只要辨证准确,效不更方。用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顽疾,

临症有鼻堵,不通气,睡眠时鼾声如雷,头痛,耳鸣,身热,口干微苦,全身沉重,足踝部水肿,腰痛,乏力,二便尚可,舌质暗,苔白微腻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夹饮。辨方证大青龙汤加苍术、半夏、薏米、败酱草、桔梗。

患者鼻堵,头痛,腰痛为太阳表证身热口干为阳明热证全身沉重,水肿,苔白腻,脉弦滑为太阴水湿留饮并泛溢周身之象。故该患者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夹饮。予大青龙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解表而又能行化在表之水气,石膏、薏米,败酱清阳明之里热,合桔梗以祛痰、排脓,兼用苍术、半夏温中化饮以治太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