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什么是CBT吗?来看看阿伦·贝克与认知行为疗法

 西山古道 2018-02-17

你知道什么是CBT吗?来看看阿伦·贝克与认知行为疗法


一、贝克生平简述

阿伦·特姆金·贝克,认知疗法的创立者和倡导者,多产的作家、严谨的研究员。他出生于从俄罗斯移民美国的犹太家庭,排行第三,是最小的孩子。

贝克的母亲是一位能干活跃的女性,一直想成为医生,但缺少受教育的机会,而她本人则坚持学**,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贝克的父亲哈里·贝克学过多种语言,知识丰富,常在家庭聚会中发表哲学、政治、文学各方面的观点,后去大学进修心理学和文学研**课程。他喜欢写作,且教导几个儿子有同样喜好。不幸的是,贝克的母亲由于前面两个孩子的夭折,始终走不出阴影,死于抑郁症。于是贝克的父亲开始写诗,据说是为了挣脱太太的阴影。他写的诗很多是献给自己的孙子,还要求他们评论。至于,我们本文的主人公阿伦·贝克,读书是大量且有计划。阿伦.贝克在认知治疗中心每周都有讲座和会议,就象当年父亲一样,都会事先把自己提出的观念写出来,传给学生并要求书面回复。

 

贝克的童年是在妈妈丧女之后的过度保护中成长起来的,但这并没有减少贝克的独立,只是让他有了很多强烈的情绪——焦虑、恐慌、逃学、无价值感、感觉自己很笨。童年时的贝克害怕窒息、贝遗弃、在公共场所讲话、恐高。八岁时一次意外摔伤和感染让母亲非常紧张和忧虑,那次意外后的手术的经历,使他长期担心被遗弃、恐惧手术、晕血,为了克服恐惧症,贝克进入医学院。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了系统脱敏法,成功克服了恐惧。 

在大学的医学训练中,贝克抗拒精神动力学,他认为与自己是最小的孩子有关,但他的叛逆表现在反传统的思考上面。毕业后由于精神科医生短缺,他遵从安排也进入了精神科领域。通过临床的观察,贝克发现,精神分析法比较牵强、难以证明,但精神分析师那种很轻松就能用精分对一切有答案加上治愈的承诺,吸引贝克进入以精神分析为主要疗法的医院,深度探索精神分析法。他们当时处理各种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贝克通过努力工作成为精神科主任,却发现病人的回头率居然是前任的三倍。这令贝克对精神分析疗法起了怀疑。

 

早期创立新疗法时,贝克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念,获得很多支持。他从观察患者和自己开始——理论概念更多源于自己的经验。比如因肝炎患过中度抑郁相当一段时间。直到哥哥提出是肝炎,他的消极心情就由于正确归因消失了。正是这种一手经验和客观观察,让他在引导患者处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上很容易上手。

贝克早期的研究是集中在抑郁症患者的梦境——为了探索精神分析法中的假设——抑郁起源于逆转的敌意。结果却发现,做梦者是“失败者”,符合这一假设。但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却相反。他又用卡片分类法做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自尊项目上获得高分的现象,并不同于精神分析法的假设有“受苦”的需求,相反是他们没有寻求失败,只是对自己和快乐的可能性采取了否定的观点,因而扭曲了现实。这些实验结果让他对精神分析法有了更大的怀疑。他同事却认为贝克的决裂源于他的人格,即叛逆性和进取心,他可以在怀疑中倔强容忍精神分析法,却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格,只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精神医学中呈现的问题,从而获得他喜欢的控制感。同时,贝克的妻子也对精神分析法充满怀疑。贝克在精神分析法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病人有一种“内心独白”的现象,即自动化思维——这种思维不易觉察,而抑郁症患者的自动化思维倾向于消极。实验和临床结果使贝克决定放弃精神分析的治疗模式。 

贝克发展出来的认知治疗法的基本论点与理性行为治疗法有许多相似处。认知治疗法和理性行为治疗法都是主动的、指导的、有时间限制及有结构性的治疗法。这是一种洞察治疗法,强调认知以及改变负面的思考与不适当的信念。贝克的方法的理论论点是,人们的感觉与行为取决于他们如何建构其经验。他的研究工作独立于艾里斯,但两者对于协助当事人了解与放弃自我挫败认知的目标是一样的。贝克与艾里斯曾交换过彼此的意见,贝克推崇艾里斯引进“人们的信念是可以理解的”的基本观念,以及甚至能说服怀疑者相信“认知因素是改变感受与行为的一条途径”;艾里斯则推崇贝克思想极为清晰,研究工作对于心理治疗有很大的贡献。艾里斯推崇贝克及其学生,对于功能不良的信念及如何改变这些信念使产生疗效,已进行了相当卓越的研究工作,并收集相当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贝克提出情绪困扰的认知模式,基本理论是:若要了解情绪困扰的本质,必须把焦点放在个人对于引发困扰的事件的反应或想法。其目标在于改变当事人借助自动化的想法而形成其转发上的基模(schema),并开始推动改造基模的构想。(译制:有关基模一词及其相关研究,请参考拙译《社会心理学》一书,里面有精彩的分析探讨)。在做法上是鼓励当事人收集与评估支持其信念的证据。临床研究指出,认知治疗法可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心理异常,特别是抑郁与焦虑异常。并且认知治疗法也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恐惧症、心身症、饮食异常、愤怒、恐慌异常、滥用药物;慢性疼痛,以及危机处理。

贝克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运用认知模式对抑郁症的治疗与著作的辉煌成绩,让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将认知疗法列入该院对抑郁症的多地共同研究计划当中,证明这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可靠方法。


二、贝克认知疗法简介


(一)贝克认知疗法原理


贝克的认知疗法是一套心理治疗系统,包括:(一)一个推动心理治疗结构的具包容性的精神病理理论;(二)支持理论的知识与经验上的发现;(三)证明其疗效的研究发现(贝克,1979,1991a)。因此认知疗法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式,也提供了由此概念模型发展出来的治疗技术。

贝克曾是一位长年从事精神分析的治疗者,他对于当事人的自动化思考(指特殊的刺激会引发个人独特的想法,并因而导致情绪反应)很有兴趣。在他的精神分析研究中,他曾探讨抑郁的当事人是如何将其愤怒投射到梦境中的内容。他要求当事人去观察这些宛如反射作用而且很难“关掉”的想法。并且这些负面的想法即使与客观的证据矛盾,还是会固执地存在。

情绪困扰的人倾向于会犯“独有的逻辑错误”,即以自我轻贱的方式来扭曲客观的现实。认知治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病因根源于普通的心理过程,诸如:有瑕疵的思考、根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就妄下不正确的推论,以及未能分清楚幻想与现实。

以下是人们在处理讯息时常见的扭曲情形,这些已证实会导致错误的假定与观念:

  ■ 随意推论。指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下结论。这种扭曲现象包括“大难临头”或对于某个情境想到最糟的情况。比如,你比较容易焦虑,并因此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心理咨询师。

  ■选择性断章取义。 指根据整个事件中的部分细节下结论,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这么做的假定是,重要的事件是指失败及跟剥夺有关的事件,你也许会以自己的错误及弱点来评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以自己的成功来评判自己。

  ■过分概括化。指将某意外事件的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干的事件或情况中。例如,你曾咨询过一位青少年而碰到困难,于是你便下结论说你对青少年的咨询是不擅长的,你也可能下结论说你没有能力帮助任何人。

  ■扩大与贬低。指过度强调或轻视某种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例如,你可能假定,在咨询中即使是很小的错误都可能造成危机,甚至导致对方的心理伤害。

  ■个人化。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例如,如果来访者第二次咨询未来到咨询室,你就认为是自己第一次咨询不力所致。

  ■乱贴标签。指根据过去的不完美或过失来决定自己真正的身份认同。因此,如果你未能符合所有来访者的期望,你可能对自己说:”我不适合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极端化思考。指思考或解释时采用全或无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的方式极端地分类。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只分为”好或坏“,例如,你可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那么就不是完美的心理咨询师;或你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完美而且有能力的心理咨询师(指你能成功地咨询所有的来访者),而一旦你发现自己并非全能时,你就会把自己看成彻底的失败者(根本不容许自己犯任何错误)。

认知治疗师会引导当事人如何通过评估过程,去辨认扭曲与导致功能不良的认知,并通过双方的努力合作,使对方学会分辨自己的想法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了解认知对感觉、行为、甚至环境中的事件的影响力。引导对方去认清、观察并监控自己的想法与假设,特别是那些负面的自动化思考。

当来访者进行自我观察,了解到不切实际的负面思考如何影响自己之后,接着便会检视那些支持或反对自己认知的证据,使自动化思考与现实做比较。这个过程包括:与心理咨询师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做家庭作业、收集自己所作的假定的相关资料、活动记录,以及做各种不同的解释。最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提出假设,并学会使用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应对技能。跟理性行为疗法一样,认知疗法借用相当多的行为治疗技术。最后,当事人学会以实际、正确的解释去取代偏差的认知,也学会改变那些扭曲其经验并使功能不良的信念与假定。   

(二)贝克认知疗法治疗常见技术

1. 识别负性自动想法。主要由来访者完成,要求来访者将自己遇到事情后的所思所想即刻记下来,对其中经常出现的、消极的念头进行总结。如“我真没用”、“我又让父母失望了”、“这种事都做不好,我无脸见人了”、“我怎么总做不好”等等。这些消极的想法貌似真实,却经不起逻辑的检验。

2. 识别认知错误。为了识别认知错误,认知治疗师应听取和记下来访者的诉说的自动化思想以及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然后要求来访者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随着能够分析和识别自身的错误认知和图式,来访者会逐渐认识到情境-自动想法-情感反应之间的关联,并尝试着在认知治疗师的帮助下,应用新的认识替代原有的不良认知和图式。

3. 真实性检验。找到来访者的认知曲解后,治疗师同来访者一起对这些预测、推论和假设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合乎实际和真有道理进行检验和辩论,并鼓励来访者对自己的信念进行调查,以验证其正确与否。经过真实性检验,来访者可能发现,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他的这种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实际的,从而动摇原先的信念。

4. 去注意。 部分焦虑症患者感到他们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头论足”。因此,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治疗计划要求来访者不像以前的方式行事,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结果可发现很少人会注意来访者的言行。

5. 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 许多慢性甚至急性焦虑患者往往认为他们的焦虑会一直不变地存在下去,但事实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鼓励来访者对焦虑的水平进行自我监测,促使来访者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是认知治疗的一项常用技术。

6. 苏格拉底式对话。指治疗师不做主观判断,通过一系列追根究底式的对话,让来访者发现自己想法中的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如“你觉得离婚是很痛苦的事,是吗?”“是的。”“你认为这种痛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吗?”“不会的。”“你的想法改变吗?”“不会。”“你结婚的时候想过你未来的婚姻会如此痛苦吗?”“没有。”“但你现在发现婚姻其实可能是很痛苦的。”“是的”“所以,你的想法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是的。”“所以,虽然目前你觉得很痛苦,但有可能过段时间你就不再觉得痛苦了,是这样吗?”“……” 

(三)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程序

1、完成/愉快的评定(M/P技术):最大限度地促进来访者参与提高心境的活动。M(Mostery)表示来访者完成活动的程度,P(Pleasure)表示来访者对活动感到愉快的程度。每种活动均按照0—10分评定完成和愉快程度。让来访者对于治疗有一正确的认知,消除治疗的神秘色彩。


2、活动安排:这项作业的目的是在增加活动程度,最大限度地使来访者控制感觉和获得愉快,着重于对每天活动作出计划,鼓励增加能获得愉快活动的比例,使来访者获得对于生活控制的感觉。促使来访者去监视那些伴随产生烦恼的想法。

3、等级任务练**使用认知技术与行为技术将任务分解为若干细小的容易完成的步骤,通过自身强化来增加成功机会的练**,用于克服来访者拖拉、帮助来访者对付迟钝感,提高面对应**景的信心。

4、识别和检验负性自动想法通过置身于产生问题想法的问题情况的过程,指出与挑战来访者不合理的理念。

5、借助在现实世界中加以测试来检查信念与假设,识别和盘诘功能失调性假设等,从而发现来访者错误的观念及其赖于形成的认知过程,并加以验证,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用以彻底调整情绪和行为紊乱。以及引导来访者学会一些技能,避免病情复发。


三、贝克的贡献及贝克认知疗法与其他疗法的区别

贝克对于心理治疗理论的贡献:依据现象学观点和信息加工模式建立人的行为概念;使心理治疗成为一种可以检验认知、行为、情感产生变化的途径和工具。

贝克的“信息加工”模式的概念与当时的精神分析论区别主要在于:认知疗法认为人能够可靠的传达自身的经验,不会用层层潜意识动机加以蔽障。对认知治疗师而言,来访者的经验可以非常清楚明白地理解,不需要另行解释。因此对于来访者的不舒服的状态,他们认为是来访者看不到感觉舒服的状态,这样会使患者如释重负,因为痛苦并非自作自受,只是因为看事情的方式不一样;而这种不一样的方式是以前学到的,只是现在没有改变;若改变观点,就能改变行为,也就改变结果。因此认知疗法免除了患者的罪恶感,让患者感觉有所选择,感觉自由,这使患者和治疗师都感到乐观。

贝克的“有选择自由”的概念和激进的行为主义的观点差异在于:不同的观注点。认知疗法关注人的内在世界、个人知觉与组织信息的方式,以及这样的组织如何影响个人的情感与行为。它认为人和环境高度互动,也一直在高度评估环境因素。它的两项重要的假设就是行为改变认知,认知改变行为。

与其他认知疗法的差异在于:贝克证明了人的自我对话的重要性,这种对话持续不断,也一直和情感、行为互动。它更注重结构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图式”的改变;预设改变机制,让患者学**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学**认知疗法的技术加以应用,不断检查行为与思维的不一致,并寻求不同解释或行动方向,对事件得出新的意义与诠释,而不是治疗师给预替代性的信念;强调治疗关系是治疗联盟,认为来访者不是病人,而合作的角色,象同事一样,来访者可以积极参与治疗,为“自助”提供动力,研究可检验的现实。

贝克对自杀研究的理论贡献:他发现绝望或极度负性的未来观,是自杀行为当中关键的心理变数。绝望是一种态度,不是现实表象,解除抑郁,就解除绝望,患者就不会依据这种绝望采取行动。在长期研究基础,贝克开发出临床实用的《贝克绝望量表》(1974),并预测得分九分以上的患者会在五至十年之间自杀。

贝克对亲密关系的贡献:有关伴侣相处的心理自助书——《爱永远不够》。通过讨论认知在亲密关系受挫中扮演的角色,发现关系的问题。不但源自沟通不足和其他的问题行为,也源自功能不良的信念。书里很清楚表达出生活事件启动图式,使信息加工产生偏差,即对伴侣的品行以偏概全、看穿心思等认知扭曲,造成受挫情绪,影响关系的质量。

贝克对人格障碍理论的贡献:他的著作《人格障碍的认知疗法》,是他和学生在临床上共同研究的成果。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认知行为治疗(CBT)连续培训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由 A.T.Beck 于上世纪 60年代初提出。以短程、结构化、问题导向、聚焦当下为主要特征,是目前国际上实证数据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大量研究已经证明,CBT对于许多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如各种类型的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PTSD、进食障碍、物质滥用以及人格障碍等,都显示出疗程短、疗效好、效果稳定、复发率低等显著优势,因此成为临床工作者的必修课程之一。


一、培训内容与时间地点

     “认知技术 2 1 ”模块

认知技术实战训练。两次培训中,全程通过录音、录像、角色扮演等直观形象的演示,加上演示后结合自己实际个案的练**体验和反思讨论,学**并夯实核心的认知技术;培训后以读书会形式学**指定的书目,并进行个案实战和督导。

(一) 基础(认知)

时间:20173,共4 天 。  地点:杭州

主要内容: 重点学**和演练:自动思维的识别和重建、 结构化会谈 (心境检查、 议程设置、小结、反馈),作业布置、目标设定、心理教育等各类核心的认知技术,初步了解个案的认知概念化,引导来访者进入 CBT,体会治疗联盟的重要性,强调心理咨询/治疗的系统化过程。培训后能够用CBT的方式(目标指导下的结构化)和学**到的技术与个案进行工作。

培训前准备:学**《认知疗法:基础和应用》 (王建平审校)一书。

培训后实操:从轻到中度抑郁类个案开始实践,做好记录,保留来访者作业。

(二) 进阶(认知)

时间: 2017年7月,共4 天。 地点:杭州

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自动思维识别和改变的技术,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学**和演练信念心理教育、信念识别和利弊分析,以及信念矫正或调整相关的各种核心技术(规律法、策略质疑法、标签重新赋意法等);在实际个案框架下进一步学**认知个案概念化的操作过程;同时进一步学**和体会一次CBT会谈的结构(会谈记录表)和整个疗程的结构(案例整理框架和治疗概览);学**技术操练的同时有意识地连接技术背后的概念和策略,更好地理解认知概念化模型,从而能够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形成治疗计划,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技术。同时为培训后的集中督导做准备,包括需要提交的各种督导表格的使用。

培训前准备:学**《新手实操必读:认知行为疗法》 ,王建平教授审校

培训后实操: 准备 4 次以上的个案接受督导, 最好是轻到中度的抑郁类个案。

(三) 督导

时间:2017年9月,共3 天   地点:杭州

督导6到9个个案。重点是针对抑郁情绪为主的各类个案。督导过程中配合学**三本书:前面介绍的两本加《认知疗法:进阶与挑战》 ,王建平教授审校


二、培训对象

    医疗卫生系统心理、精神科医生及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教育系统心理辅导、咨询教师;公检法、部队等系统中的心理咨询人员;其他领域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等。


三、授课专家

王建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神医学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博士(北京大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学士(**医科大学),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和哈佛医学院)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与专业机构注册系统委员(督导工作组); 北师大“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美国认知治疗学院(ACT)认证治疗师和fellow会员;中国第一批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 在美国连续三年和后续不间断地去美国(Beck研究所等地)学**和实践CBT,国内首位获得美国认证的CBT治疗师

主编和翻译《变态心理学-系列》、《临床心理学》、《心理社会肿瘤学》、《认知行为治疗》、《有效的疗法:认知行为治疗丛书》、《学校常见心理问题丛书》、《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焦虑障碍及其治疗》、《哀伤治疗技术》、《创伤相关障碍的心理治疗:治疗师指南》等教材和专著30余部; 发表中外学术论文百余篇。曾对中外多个大学进行访问及授课、客座教授; 并在多个学术学会、期刊任职,是多个机构的评审专家。

王建平教授是我国较早系统性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研究与实践、并与国际接轨的著名心理学专家,尤其是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哈佛医学院附属Mclean医院的长期合作(两个地方都是美国顶级的CBT培训基地),使得王建平老师始终处于CBT的国际前沿,是我国认知行为治疗领域少有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资深专家。

王建平教授践行科学家-实践家宗旨,注重学生科学 实践的能力培养; 在医院从事精神医学相关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0年; 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实务工作30年; 经常性的参加个体和团体临床督导工作,尤其是CBT督导。独特的认知行为治疗(CBT)系列培训框架; 研究强迫障碍、创伤/哀伤及障碍、肿瘤心理问题、青少年情绪问题发生发展的心理病理机制和心理行为干预效果,尤其是CBT干预效果的探索。

“认知行为治疗(CBT)连续培训”是王建平教授经过多轮实战应用和不断优化完善, 课程设计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聚焦核心的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演练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现已成为业界稳定循环开设的重点课程之一。我会特举办本期培训,旨在帮助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掌握认知行为治疗主要的操作性技术,极具实操地持续带领学员逐步迈进CBT的大门、掌握CBT的精髓,运用于临床和心理服务的各个领域。

这次连续的三次培训是王建平教授整个培训框架中的一部分,认知技术部分,后续将还会有行为技术部分的培训,请大家关注。


四、报名方式、费用及其他

1、培训费、资料费、证书费等3200元/每人/每期,共计96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学费优惠日期

新学员

老会员推荐人员/协会会员

3人以上团体人员

2016年12月31日前

3000

2800

2700

2017年3月31日前

3200

3000

2800

注:3人以上团体可获赠一年(全年12期)《心理与健康》,按报名缴费顺序为准,限50人,额满为止,报名截止到2017年1月31日。

2、培训结束颁发

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